分享

52部电影-生命教育的最佳素材(台湾畅销书作家力荐)

 渐近故乡时 2017-06-17

导读:生命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孩子看电影,体悟生命的美好。看电影,而且是很专注地看适当的电影,当孩子精神上可以投射进入剧中的主角,跟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对生命的困境与抉择时,看电影就可以是一种模拟的情境教学。

——李伟文



一、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三大内涵,可以用「人生三问」来呈现生命根本的课题,亦即「人为何而活?」「人应如何生活?」「人又如何能活出应活出的生命?」

 

这些年针对学生的各种补习班、才艺班甚至潜能开发班到处都是,我想是来自于家长们面对「世界是公平的」所产生的焦虑,所以想尽办法要让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好赢过别人,可是或许我们忘了孩子这么「辛苦」,未来有没有竞争力我们不知道,但是却可能丧失了他们的生命力。如何让孩子活出美好而丰富的生命,应该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生命教育在这个这么容易沮丧的时代是愈来愈重要了。


但是,什么是生命教育?台大哲学系孙效智教授提出生命教育的三大内涵,可以用「人生三问」来呈现生命根本的课题,亦即「人为何而活?」「人应如何生活?」「人又如何能活出应活出的生命?」这些问题我们或许可以条列些「标准答案」或「生命典范」为教材,但是单凭这些知识层面的认知,其实不太能够内化为正确的人生观或价值观,因为这些生命的态度通常要在生命的「真实情境」里去体验。这也是生命教育最困难的地方,我们很难帮孩子设计或引领他们参与许多「情境」来让他们去体验,因为成本太高,我们的时间与资源都有限。



二、为什么是看电影?


看电影,而且是很专注地看适当的电影,当孩子精神上可以投射进入剧中的主角,跟着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对生命的困境与抉择时,看电影就可以是一种模拟的「情境教学」。

 

阅读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因此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大概是父母可以带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可是从孩子上小学以后,亲子「共」读的温馨时刻,对于大部份的家庭大概都不太容易维持了。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课业压力逐渐加大之下,亲子之间在日常家居生活的互动也愈来愈贫乏,除了询问「功课作完了没?考试考得好不好?」之外,也许只剩下「吃饱了吗?衣服多穿一点?早一点睡!」这种聊胜于无的对话。如何找到共同的话题?如何增加亲子互动的品质?如何在家「一起」专注地共同做一件事情?如何透过很自然地情况下,家长可以把自己的经验、自己的人生观与孩子分享?家长如何在不经意的自然流露中知道孩子内心的盼望、惶恐或忧虑?经过长期的思索,发现透过特别挑选的影片,在家里与孩子一起观赏,是可以达到以上效果最自然、最没有压力的方法。


尤其现在好的电影非常多,简直可以用「阅读电影」这样来形容看好的电影像看一本好书一样,尤其对于即使不喜欢看书的孩子,应该也不会排斥看电影。退而求其次,看电影,而且是很专注地看适当的电影,当孩子精神上可以投射进入剧中的主角,跟着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对生命的困境与抉择时,看电影就可以是一种模拟的「情境教学」。而且看电影的成本很低,看完再轻松自在地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想,许多我们想传递的观念,无形中就可以非常有效地变成孩子的体验。


所以无论再忙,也请陪孩子看部电影吧!



三、52部精选的教育主题的电影


A.人与自己(共14部电影,12篇文章)

朱诺【美国】

单车上路(练习曲)【台湾地区】

当幸福来敲门【美国】

 自虐之诗【日本】

 不思议幸福列车【日本】
 口白人生【美国】
 刺猬的优雅:【法国】
 鲸骑士:【新西兰】
 天使爱美丽:【法国】
 与狼共舞:【美国】
 扶桑花女孩:【日本】
 深夜在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美国】

 点燃生命之海:【西班牙】
 潜水钟与蝴蝶:【法国】


B.人与他人(共17部电影,12篇文章)
 澳洲乱世情:【澳大利亚】
 狐狸和孩子:【法国】
 楚门的世界:【美国】
 小气财神:【英国】
 唐山大地震:【中国大陆】
 酷马:【中国大陆】
 听说:【台湾地区】
 阿辉的女儿:【台湾地区】
 我们这一班:【德国】
 心灵捕手:【美国】
 投名状:【中国大陆】
 墨攻:【中国大陆】
 送信到哥本哈根:【美国】
 死亡诗社:【美国】

 雷夫老师的莎士比亚课:【美国】
 请投我一票:【中国大陆】
 送行者:【日本】


C.人与环境(共14部电影,12篇文章)
最后的猎人:【加拿大】

瓦力:【美国】
福尔摩沙的指环:【台湾地区】

沿江而上:【加拿大】
天才小钓手:【日本】
基因狂想曲:【法国】 
不愿面对的真相:【美国】
明天过后:【美国】
正负2度C:【台湾地区】
带水云:【台湾地区】
鱼线的尽头:【台湾地区】
无米乐:【台湾地区】
食品公司:【美国】
拔一条河:【台湾地区】


D.AB宝的音乐电影笔记(共7部电影)
和你在一起:【中国大陆】
屋顶上的提琴手:【美国】
交响情人梦:【日本】

真善美:【美国】
月光提琴手:【希腊】
走出寂静:【德国】
想飞的钢琴少年:【瑞士】 



李伟文说:“每一次一起看电影的经验,都是亲子之间亲密的交流。电影之后的讨论,更开启亲子之间的对话。 电影里的那些生命片段,滋养丰富了孩子的世界,让他们在面对自己的生命课题时,更有勇气、也更乐观。”

好电影很多,但是市面上电影更多,如何在茫茫影片之海中捞取沙金与孩子共渡非常有限的家庭时光,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助益。



来源:小学奥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