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山:绿地未来城公寓楼变养老院?楼内改造目前已停工

 蕴德悦茗斋 2017-06-17

家住佛山市禅城区张槎绿地未来城的不少业主近日向记者反映:位于禅城区张槎的绿地未来城小区,在卖楼的时候告诉大家是公寓楼,如今却突然宣布要改成养老院,这是欺骗消费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业主担心日后生活受影响

钟先生是绿地未来城的业主,房子还在装修没入住。本月初,小区业主群里传出消息称:该小区将会建设一所大型养老院,钟先生大吃一惊,赶紧上网查询。结果发现,许多新闻媒体都在报道绿地未来城引进养老院。钟先生在现场也发现,已经开始有工人进进出出开始施工。


“如果买楼前知道旁边是一家大养老院,我们肯定就不会买这套房子了。现在小区里的住宅卖完了,却突然告诉我们要在旁边建一个养老院,这完全是在欺骗消费者。”钟先生还说,建设方没有告知小区业主项目的实际用途和施工内容,也未经论证会、听证会、公示等手续。更重要的是,在小区内部设立如此大的养老设施,很可能对业主们的正常生活构成影响,这也是目前许多业主抵制建养老院的根本原因。


“养老院就在小区里面,旁边就是我们的幼儿园,一旦改成了养老院,肯定会有很多医疗垃圾,细菌啊什么的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同样住在未来城小区的吴女士担心地说。


现场楼内改造目前已停工

该楼盘是否真的准备将公寓楼改为养老院呢?记者找到了该小区售楼处的工作人员,他们都表示不了解情况。记者在多篇近期公开的新闻报道中看到:绿地集团相关领导公开表示要在未来城引入佛山星堡养老社区,并表示绿地将提供两栋楼,建筑面积约23470平方米,一期规划有一室户、一室一厅、二室一厅等3种户型,可容纳269户长者。该新闻报道中还称:目前星堡养老社区已开放体验区。


记者昨天专程来到绿地未来城,看到原要改为养老社区的公寓楼改造目前已经停工,但公寓楼内的多个房间已经开始装修改造,拆除墙体。原本开放的养老社区体验区也已经大门紧闭。


管理部门未收到任何相关申请

昨天下午,禅城区规划、城建、国土以及民政四个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前往未来城小区对群众反映的“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将公寓楼改为养老社区”的情况进行调查。一名联合工作组成员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调查结果。


据工作组成员透露:他们在与未来城方面沟通后了解到,未来城只是有做养老社区的想法,目前只是装修阶段。他们在走访中也发现了该小区的公寓楼已经做了装修,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有改变结构以及拆除承重墙等违法规划的情况。


禅城区的规划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要开办养老社区等相关场所,必须要求土地规划的用途是社会福利用地。该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目前该局并未收到未来城改变土地用途的申请。禅城区民政局则回复称:并没有收到未来城开设民办养老机构的申请。


工作组的另外一名工作成员则表示:要开办民营养老机构,必须要国土城建等部门审批通过,还要经过消防等部门的验收合格,最后还得有民政部门发下民营养老机构的牌照。就目前完全没有进行过相关审批这种情况下,即使装修完成了也不能够开业。


小区配套敬老院

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大家都爱就近养老,却都拒绝就近的养老院?


本期嘉宾


倪赤丹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

吴景勋  深圳市老年协会课题组组长、《深圳老年》杂志社副主编

范国振  深圳市透明和谐社区促进中心理事长、南天一花园业委会主任

尤凤深  圳市创乐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理事长

程伟巍  市民


嘉宾指出,居民抵制在小区建养老院是传统的养老观与对养老院固化的看法导致,加上居民与养老机构信息不对称,开办机构没有做好提前的信息公开与沟通,“邻避效应”之下,让一件本可以让小区老人受益的事情没有做好。


嘉宾与线上十多万网友热烈讨论,认为小区建养老机构让居民知情、参与是前提,在深圳已有优质的小区养老院像优质的学位房一样,不但让老人就近养老享受了高质量、有尊严的老年生活,还让小区房子一路看涨。嘉宾呼吁,深圳的常住老人已超过120万,不要让小区养老机构因为居民反对“一喊就停”,有关方面应引入第三方作出科学评估,搭建有效的平台,建立沟通机制。


未来逾九成深圳老年人都将在社区养老


刘丽华:传统的养老机构是把老人拉到城市外围,在山清水秀、远离人群的地方建养老院,我们深圳倡导的“9064”养老模式是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机构养老。随着深圳将一夜之间跨进老年社会,可以预见小区的养老机构多么重要。我们的养老理念是不是得与时俱进?


倪赤丹:是,深圳传统的养老机构资本投入大,然而床位空置率却非常高,特别是一些民营的。理念非常重要,国外的实践也证明,老年人希望“融入”社会,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大趋势,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一个养老格局——医养结合的服务体系。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养老需求,以前或许更多从物质上考虑老年人需求多,事实上社区和家庭养老在保障物质满足的同时,则更加关注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能够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高质量、有价值、有尊严的老龄生活。


吴景勋:我们应该有个共识:家家有老人,人都会变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年轻人的明天。只有留住了年轻人,才能留住老年人,为什么这么说?老年人在小区养老机构生活,年轻人上班就放心,老年人现在都需要一个环境,老年人要有老朋友、老伴儿、老窝儿和老底儿嘛,第一句话说老年人有老朋友,指的就是社区养老机构这种组织,他才能够找到一起养老的人。


尤凤:深圳第一家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是我们做的,我们就经历了从门庭冷落到门庭若市,我非常能理解。我们城市每个大型小区里都有很多家庭,这些家庭里肯定有老人生活,没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也需要请保姆进行服务,要么采取其他的方式照顾老人。老人突然在家里摔倒,就可能出现生命终止的情况,而有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可以及时处理,从而避免老人最终因为这种情况导致生命结束。


每个小区都应该设有养老机构


刘丽华:居民担心有医疗垃圾、有“临终关怀”甚至担心由此房价会跌,当然还有看不见的心理“忌讳”,深圳一再发生养老机构进不去小区,仅仅是沟通问题吗?


吴景勋:中国传统观念是居家养老为主。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应该都在家里和社区,失能的时候才需要去养老院。其实,按照老年化的进程,深圳每个小区都应该设有养老机构。现在很多人对于老年化的到来没有准备好,认为这种养老机构有一个临终关怀的环节。事实上,养老机构就是管老年人吃、住、行,管他们健康、娱乐和照护的机构,一般情况下没有设临终关怀。


程伟巍:作为一个老人,我对这事特别关注。社区养老对行动不便、岁数比较大或者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非常有必要。我觉得小区业主反对可能是考虑得太狭隘了,我看到的都是健康的或者比较健康的老人,需要特别照料的快临终的不在这种机构,也没有医疗垃圾这些东西。


倪赤丹:肯定不仅仅是沟通问题,这里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文化的缺失。中国传统的孝文化中缺乏养老文化的教育,缺失生命和死亡教育,往往把老与死等同起来。第二,制度层面也有缺失。如果对养老机构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市民看到后,知道里面是做什么的,抵制情绪就可以化解。第三,服务不太健全,大家对于老年社会问题认识不足,老年服务体系也还在建设中。


尤凤:我必须要说“小区养老机构的定位决定了居民的担心多余了”。2008年我们做深圳第一家时也遇到现在这种状况,周边社区居民也在质疑“怎么搞这个”,连取的名字他们都有意见。一路走到现在,现在周边居民不但非常支持、赞同,自己老人要进去因为名额有限他们会说“我可是这个小区的,我家老人得进去”。我觉得要让小区居民让市民了解这项服务究竟涵盖的内容是什么,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允许什么样的服务,将来达到什么样的服务效果。居民担心的医疗垃圾,担心的120急救车频繁出现,担心有人烧纸,我们都没有遇到过,因为社区的养老机构定位决定了。


刘丽华:这么看来,居民对小区养老机构的认识有盲区、有误区,可是还是有居民担心建了养老院小区的房价会跌,你怎么看居民的担心?


范国振:有不同声音是正常的。从物权法来讲,改变住宅用途需要2/3业主投票同意,这一次业主之前并不知情。你提了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要我说搞得不好房价会跌,搞得好房价会涨。我知道我们小区附近的几栋房子,里面有养老机构,就跟这个房子旁边有名校一样,很多人考虑父母老了养老机构就在旁边,因为这个房价会涨。我还告诉你一个有意思的事,一个小区里当时极力反对的人,在得知小区养老院的功能和内容后,把自己的老母亲送进了养老院。他本身成了一个受益者。


尤凤:要用有前瞻性的发展的眼光来看,20多年前我买房子时希望离学校远一点,怕吵闹。后来政府开始规划,凡是建房子的地方,就要配套幼儿园,我慢慢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现在的社区建养老服务中心和20多年前幼儿园的感觉是一样的。


倪赤丹: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养老机构分级分类的管理经验,,哪些机构可以进社区,哪些要到临终关怀中心。最近山东出台了相关政策,根据护理级别分类,这个我们可以借鉴,就可能避免这类纠纷一再出现。


做好沟通消除误解  破解“邻避效应”


刘丽华:网友322说“现在别说养老院,什么社康中心、垃圾站,都不让建在家门口,不论这个养老机构什么功能,就是日间中心也坚决不让建”,网上不少网友在呼吁,“如果没有规范解决的机制,一闹就停,可能并不利于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想想公立养老机构那么少,社会资本又被强大的壁垒挡在外面”,你们给个思路,当下养老机构怎么进小区?


倪赤丹:确实存在“邻避效应”,就是“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意思。这个东西大家都需要,但是别离我太近,居民把小区养老机构看作了“邻避设施”了。要化解“邻避效应”,首先,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环境、社会影响和投资效益评估,居民应参与式的环评。第二,可以邀请一些居民到这家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体验,了解养老到底怎么做。


尤凤:泰宁花园居民反映的,是他们对项目本身不了解。现在政府尤其民政局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一些要求划分得非常清楚,临终关怀这一块,一般来说很少进入社区。但从尊重的角度看,机构还是要反思,如果开始建之前就跟社区居民议事会、社区工作站、街道等沟通好,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非常欢迎他们来我们养老机构看看,考察之后也许很多想法会改变。


范国振:第一,政府在新的小区要规划先行。第二,要沟通对话,要花时间消除误解。第三,居民理解,才能支持,要好好做工作。现在一搞就反对,反对以后就停止了,就变成短平快的动作,这是不行的。


程伟巍:希望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小区配备日照中心是未来必然趋势,让老年人受益,让很多家庭受益。以后可能所有完善的社区都有幼儿园和老年日照中心,相互匹配。


刘丽华:破解“邻避效应”看来是一个坎,网友687说:可以预测像今天的“学区房”一样,随着深圳老龄化进一步加快,老年人越来越多,不信等着吧,五到十年之后,家门口有养老机构的小区一定是最受欢迎的。(深圳特区报)


扩展阅读

绿地携手美国养老投资集团 打造广佛优质养老社区样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