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建成为何沦为玄武门之变的失败者

 隐士的书屋 2017-06-17

李建成为何沦为玄武门之变的失败者

 

唐朝初年“玄武门之变”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射杀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逼父亲李渊退位,交出皇权。后来的人总说是李世民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夺了李建成的太子位。其实那一天(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早晨,李家的哥儿几个走到玄武门,李建成、李元吉感觉到情况不妙,想退出已经定好的“朝会”,遭到李世民阻拦,结果双方互相箭射对方。这种事儿很难说是谁先动手,谁准备的更充分,不能因为结果是李建成、李元吉死了,就说李世民是凶手;如果是李世民被射杀了呢?完全有这种可能。应该说李建成、李元吉一直有机会杀掉李世民。

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太子地位之争由来已久,“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李建成以法定太子的位置,又得到李元吉的死命相助,甚至还得到父亲李渊的暗中袒护,仍然失败被杀。很多人都考证李建成并非等闲之辈,正如陈寅格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所的说,“高祖起兵太原, 建成即与太宗各领一军。及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征之流即后来佐成贞观之治的名臣, 可知建成亦为才智之人。至于元吉者, 尤以勇武著闻, 故太宗当日相与竞争之人决非庸懦无能者。又况建成以嫡长之名位,而内得高祖宫阙之助乎?”一个能让李世民这般大英雄孤注一掷、以命相博者必不是庸碌之人,李建成堪称英豪。但是,李建成为什么就沦为玄武门之变”的失败者呢? 这的确是个问题。

李建成的被杀给人感觉似乎有些悲壮;太子位被李世民“夺”了去似乎也有点冤枉,许多人为之叹惋,大骂李世民没不仁、不义、不道德,然而如果理性分析其中的原因,还是能够看到问题的所在。李建成的失败原因很多,然而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人的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李建成这个人。据《唐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李建成)》:

“隐太子建成小字毗沙门。资简驰,不治常检,荒色嗜酒,畋猎无度,所从皆博徒大侠。”

就是说,李建成小名叫毗沙门(僧人的邻居?看来与佛门有缘)。做事粗简,松散,平日不知检点,荒于酒色,畋猎无度,与他交游的多是博戏之徒、游方之士、江湖大侠。

这几句话基本上都是负面的,最要命的当属“简驰”二字,就是说这个人做事无逻辑,疏阔不严谨。这二个字简直将李建成的弱点说尽。“资”就是一个人的根性,就是长在性格里的东西。有道是性格决定命运,这是有道理的,李建成后来的失败被杀与“简驰”这二个字有很大的关系。

象历史上其他皇帝一样,李渊对太子李建成的栽培可谓无微不至。据《唐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李建成)》:

“帝欲其(李建成)习事,乃敕非军国大务听裁决之。又以李纲、郑善果为宫官,参谋议。”

就是说,李渊为了让李建成熟悉处理政务,下令只要不是军国大事都由李建成来裁决。又选李刚、郑善果为东宫属官,参与谋划决策。

李纲、郑善果都是当时英才,一流的大臣,尤其是李刚曾担任隋唐三位太子的老师,李建成对老师很尊重。据《唐书卷九十九  列传第二十四(李纲)》:

“纲在东宫,太子建成尤加礼,尝游温汤,纲疾不从。有进鱼者,太子使脍之,唐俭、赵元楷自言其能。太子曰:‘操刀脍鲤和鼎味,公等善之。若弼谐审谕,固属纲矣。’遣使赐绢二百匹。”

就是说,李刚在东宫,太子李建成对他礼敬有加,一次,李建成去骊山温泉,李刚称“病”没有去。有人进上鲜鱼,李建成让人拿去烹饪,宫臣唐俭、赵元楷二人称自己能够烹饪。李建成说:操刀烹鱼,调制美味,是你们所擅长的。然而辅助我治事理政就是李刚的长处了。

李建成对老师尊重归尊重,但是他听不进老师的劝谏。据《唐书卷九十九  列传第二十四(李纲)》:

“太子寝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頻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就是说,李刚看到李建成与一帮亡命无赖搞在一起,又猜忌离间朝廷,李刚多次劝谏不听,于是向皇帝辞官。

李建成身上世家子弟的毛病一样不缺,骄横,奢靡,残忍,任性胡为,为官不知体恤士卒。据《唐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高祖诸子)》:

“建成素骄,不恤士,虽甚暑,昼夜驰猎,众不堪其劳,亡者过半。”

(李建成)尝循北边,遇贼四百出降,悉馘(guo 割取敌方的左耳以计数献功)其耳纵之。”

就是说,李建成一向骄纵,不知体恤士卒,即使盛夏酷暑,依旧昼夜围猎,众人苦不堪言,士卒死亡过半。

    一次,李建成巡边,一众土匪四百人向李建成投降,李建成竟将这些人耳朵割下回去邀功,又将这些人都放走。

李建成虽然是法定太子,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没有二弟李世民优秀,或者说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受到李世民的强力挑战。所以东宫那些官员一直有强烈的危机感,都在积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这中间就有大谋士王珪和大名鼎鼎的魏徵。据《唐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李建成)》:

“中允王珪、太子洗马魏徵以帝初兴,建成不知谋,而秦王数平剧寇,功冠天下,英豪归之,阴许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势甚危。会刘黑闼乱河北,珪等进说:‘殿下特以嫡长居东宫,非有功德为所称道。今黑闼痍叛残孽,众不盈万,利兵鏖之,唾手可决,请往讨,因结山东英俊心,自封殖。’建成遂请行。”

就是说,中允王珪、太子洗马魏徵由于当初李建成没有参与“太原起兵”的谋划,起兵后李世民又数次平定割据势力,功劳最大,天下英豪也尽归其帐下,李渊甚至暗中许诺立李世民为太子。李建成的太子位岌岌可危。此时正逢军阀刘黑闼在河北作乱,王珪等人对李建成说:殿下只是因为长子的地位才得以做太子,并非是因为功劳道德。现在刘黑闼这股残孽,兵不足万人,如果以强兵围剿,胜利唾手可得,应主动请求前往讨伐,从而广为结纳山东豪杰,自身的威望自然会增长。于是李建成请求前往讨伐。

唐武德五年,十二月,李建成率兵出征,果然击溃刘黑闼,并将其擒获斩杀。刘黑闼是当时的巨寇,李建成擒杀刘黑闼,平定山东,一时举朝瞩目。

王珪建议李建成主动出兵世纪上是讨了个巧,本来刘黑闼在河北已经被李世民打残,率残部流窜到突厥,不久,此人又籍突厥兵打了回来,但是其实力已经大不如以前。这就是谋臣的力量。李建成东宫如王珪、魏徵这些人都是当时的英才,后来均成为贞观名臣,历史上的一代名相。李建成生擒并斩杀刘黑闼、平定山东,这是李建成在唐初所建立的可以抗衡李世民的最大的战功。

    李建成为了抗衡李世民,不仅带兵征战,争取立功,而且还走女人路线。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据《唐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李建成)》:

“帝(李渊)晚年多内宠,张婕妤、尹德妃最幸,亲戚分事内府。建成与元吉通谋,内结妃御以自固。”

就是说,李渊晚年多内宠,其中张婕妤、尹德妃最受宠幸,这些人的亲戚都在内府做事。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合谋,联合后宫这些人以强化自己的势力。

李建成不仅走女人路线,还拉拢收买武将,这其中就有李世民手下大将尉迟敬德(字恭)。据《唐书卷八十九  列传第十四(尉迟敬德)》:

“隐太子尝以书招致(尉迟敬德),赠金皿一车。辞曰:‘敬德起幽贱,会天下丧乱,久陷逆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李世民)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李元吉)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谏,得免。”

就是说,李建成曾拉拢尉迟敬德,送他一车金器。尉迟敬德推辞说:我本来低贱,逢乱世,又久在贼营,是秦王让我获得重生,正应该以身报恩。我无功于殿下,怎敢受此重礼?如果私下接受,就是心怀二心,重利而不忠,殿下能用这样的人吗?李建成怒而作罢。尉迟敬德将此事告诉李世民。李世民说:你的忠心如山岳,重金而不能移,然而你这么做太危险。李元吉果然派遣刺客刺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将房门大开,安卧房中,刺客不敢入。又到李渊那里陷害尉迟敬德,将杀掉尉迟敬德,李世民坚决劝阻,才免于一死。

后来“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将李元吉齐王府中的金币、金器全都给了尉迟敬德,何止一车。据《唐书卷八十九  列传第十四(尉迟敬德)》:

“论功(尉迟敬德)为第一,赐绢万匹,举齐府金币、什器赐焉。”

李世民真是了不起,心细如发。李世民的这个行为应该与当初尉迟敬德拒绝李建成的巨额黄金有关系。

李建成拉拢宗室,结盟。据《唐书卷七十八  列传第三(庐江王瑗)》:

“时隐太子(李建成)有阴谋,厚结瑗。”

所谓“厚结”就不仅是情感的联络,而且是给予了巨额的财富。“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死,李瑗被人出卖,遭勒杀。

    应该说李建成为了对付咄咄逼人的李世民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这当中有多少是王珪、魏徵等人的意见,或者说李建成在多大程度上能听从这些大谋士的意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李建成后来的行为当中,我们能够看到李建成做的并不高明。比如李建成在京城私下纠集亡命,准备攻打李世民,这个行为很符合李建成“简驰”的风格。如果不是有人告知李渊,这个时候,李建成与李世民就打起来了,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了。据《唐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李建成)》:

“建成等私募四方骁勇及长安恶少二千人为宫甲,屯左右长林门,号‘长林兵’。又令左虞候率可达志募幽州突厥兵三百内宫中,将攻西宫。或告于帝,帝召建成责谓,乃流志雟(gui 今四川)州。”

就是说,李建成等人私自募集四方骁勇之士以及长安恶少二千人为东宫卫士,驻扎在长林门,号“长林兵”。又让人到幽州招募三百突厥兵驻扎在内宫,将要攻打李世民。有人将这事儿告诉李渊,李渊将李建成召来责问,结果只是将李建成手下一个叫可达志的人流放四川了事。

    李建成看看在宫内搞不成,又联合京城外的力量,准备里应外合,强行动手,发动政变。据《唐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李建成)》:

“华阴杨文幹凶诐(bi 偏颇 邪僻),建成昵之,使为庆州总管,遣募兵送京师,欲为变。时帝幸仁智宫秦王、元吉从,建成谓元吉曰:‘秦王且遍见诸妃,彼多金宝,有以赂遗之也。吾安得箕踞受祸?安危之计决今日。’元吉曰:‘善。’乃命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赍(ji 送)甲遗文幹,趣起兵。焕等惧,至豳(bin陕西旬邑县西南)乡白反状,宁州人杜凤亦上变。帝遣司农宇文颖驿召文幹,元吉阴结颖,使告文幹,文幹遽率兵反。”

就是说,李建成结交一个叫杨文幹的,此人凶狠邪僻,李建成任命他为庆州总管负责招募士兵送往京师,准备发动宫廷政变。当时李渊正往仁智宫,李世民、李元吉随从,李建成对李元吉说:秦王遍见后宫诸妃,李世民钱多,对后宫多有贿送。我们怎能就这么呆在那里等着灾祸将临呢?今天就要决定存亡大计。李元吉说:好。于是命尔朱焕、桥公山二人前往杨文幹那里送铠甲,催出他赶快起兵。尔朱焕等人害怕了,走到半路告发了这件事,宁州人杜凤也上奏杨文幹叛乱的情况。

这次李建成、李元吉与杨文幹内外勾结的叛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但是李渊还是不忍心下手治李建成的罪。然而李渊这种袒护纵容的结果就是李建成继续搞事情,这次,他要毒死李世民。据《唐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李建成)》:

“建成等召秦王夜宴,毒酒而进之,王暴疾,衉(ka 吐)血数升,淮安王(李神通)扶掖还宫。帝问疾,因敕建成:‘秦王不能酒,毋夜聚。’”

就是说,李建成等人召李世民参加夜宴,李建成将毒酒进予李世民,李世民突然暴病,吐血数升,李神通将李世民搀扶回宫。李渊对李建成说:秦王不能喝,不要再聚会夜宴了。

我们可以想象,李建成的这个夜宴充满了凶险。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鸿门宴”相比,其惊险程度都丝毫不逊色。李建成等人如何策划?是谁上的毒酒?李世民又如何口吐“鲜血”?最后又如何脱身?可谓腥风血雨,秦王府相当紧张。据《唐书卷一百五  列传第三十(长孙无忌)》: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房玄龄谓无忌曰:‘祸隙已牙,败不旋踵矣。夫就大计者遗细行,周公所以绌(chu 同黜)管、蔡也。’遂俱入白王,请先事诛之,王未许。无忌曰:‘大王以舜浚哲何如人?’王曰:‘舜乃神哲之人,深邃,智慧,经天纬地,照临四方,为子孝,为君仁,又何议哉?’对曰:‘向使浚井弗出,得为孝乎?涂廪(lin 米仓)弗下,得为仁乎?大杖避,小杖受,良有以也。’王未决,事益急,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

就是说,李建成要毒死秦王李世民,秦王府上下大为惊骇。房玄龄对长孙无忌说:祸端已经显露,失败跟着就到了。凡做大事的要注重细微处,这是周公之所以罢黜管叔、蔡叔的道理。于是二人一同进见李世民说:请先动手除掉这帮人,李世民不同意。长孙无忌说:大王认为舜是怎样的人?李世民说:才俊榜样,为子孝,为君仁,还用讨论吗?长孙无忌说:如果当年舜疏井没有逃出来,能成为孝子吗?如果盖粮仓的仓顶时没能逃下来,能成就他的仁义吗?大杖避,小杖受,是太正常的了。李世民不能决定,事情越来越紧急,于是李世民暗地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

 

“定计”的结果就是后来的“玄武门之变”。

 

据《新唐书》,李建成、李元吉对李世民共实施过五次谋杀。

第一次、李元吉要趁李世民随李渊前往他的宅第之机,刺杀李世民,因李建成阻拦没有搞成。

第二次、李建成等人私自募集四方骁勇之士以及长安恶少二千人为东宫卫士,驻扎在长林门,号“长林兵”,同时又到幽州招募三百突厥兵驻扎在内宫。就在李建成指挥他的“长林兵”要攻打李世民的时候,有人将这事儿告诉李渊,李渊将李建成召来责问,结果没有发动起来。

第三次、李建成勾结外部势力“反叛”,要趁乱除掉李世民,结果叛军被击溃。

第四次、李建成利用夜宴的机会向李世民下毒,李世民席间突然“吐血”,没有得逞。

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李建成、李元吉这哥俩儿欲借李元吉出兵突厥,李世民等人前往城外送行之机,刺杀李世民,没想到这次的谋杀最后演变成后来的“玄武门之变”。

我们看到李建成这些行为,显然不是最高明的,所谓“智者不为,勇者不为”。当时李建成的东宫可谓人才济济,象王珪、魏徵等人都是当时大唐一流的人才,都具有做宰相的能力,后来也都做了宰相。但是,关键时刻不能发挥作用,或者说李建成根本就不听他们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新唐书》有以下这么几条,颇能说明问题:

一、李建成听不进老师李刚的劝谏。据《唐书卷九十九  列传第二十四(李纲)》:

“太子寝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頻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就是说,李刚看到李建成与一帮亡命无赖搞在一起,又猜忌离间朝廷,李刚多次劝谏不听,于是向皇帝辞官。

二、郑善果是个少年天才,在隋王朝时期,十四岁的郑善果便任忻州刺史,入唐后为太子左庶子。但是李建成对老师郑善果的意见能够听进去多少也是个问题。据《唐书卷一百  列传第二十五(郑善果):

“数为太子陈得失。”

就是说,郑善果几次向李建成陈述王朝的形势,进退策略,利益得失。

三、大谋士王珪直接被李建成的父亲李渊给流放了。据《唐书卷九十八  列传第二十三(王珪)》:

 “太子与秦王有隙,帝责珪不能辅导,流儁州。”

就是说,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有矛盾,李渊责怪王珪不能从中调停辅导,竟将他流放了。

我们知道,正是王珪的建议,才使得李建成擒巨寇刘黑闼,平定山东。李渊竟说王珪不能“辅导”,可见是李建成听不进去这位大谋士的意见。

这位王珪可谓来历不凡,其祖父为南梁王朝大名鼎鼎的太尉、尚书令王僧辩。据《唐书卷九十八  列传第二十三(王珪)》:

(王珪)性沉澹,志量隐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

就是说,王珪性格沉稳淡泊,志向胸怀超然正派,交友恬淡,对不良的人和事不妥协。

李渊入关,在长安称帝,建立大唐王朝,王珪经李纲推荐入朝,后入东宫为辅臣。据《唐书卷九十八  列传第二十三(王珪)》:

“建成为皇太子,授中舍人,迁中允,礼遇良厚。太子与秦王有隙,帝责王珪不能辅导,流雟(gui 今四川西部)州。”

就是说,李建成成为太子,授予王珪中舍人,又迁任中允,对其甚为礼遇。李建成与李世民有矛盾,李渊责备王珪不能加以辅导缓解,将他流放。

王珪这官儿做的实在不容易,李家兄弟之间内斗,被流放的却是他这个辅臣。李世民做皇帝后,再次将王珪召回朝廷,任谏议大夫。值得一提的是王珪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据《唐书卷九十八  列传第二十三(王珪)》:

“始,(王珪)隐居时,与房玄龄、杜如晦善,母李(氏)尝曰:‘而必贵,然未知所与游者何如人,而试与皆来。’会玄龄等过其家,李(氏)窥大惊,敕具酒食,欢尽日,喜曰:‘二客公辅才,汝贵不疑。’”

就是说,当初,王珪在民间,与房玄龄、杜如晦是好朋友,一次,他母亲李氏说,你肯定能富贵,但是不知你所交游的都是些什么人,你将他们带回来我看看。一天,房玄龄等人路过王珪家,李氏看到这几个人大惊,命置办酒饭,尽欢而散,高兴说:这二个人都是宰相之才,你必贵无疑。

四、李建成听不进这些谋臣的意见,最典型的要数魏徵。魏徵曾劝李建成“先下手为强”,除掉李世民。据《唐书卷九十七  列传第二十二(魏徵)》:

“建德败,(魏徵)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李建成)引为洗马。徵见秦王(李世民)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李世民)责谓曰:‘尔阋(xi 内部不和 争吵)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早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就是说,隋末豪杰窦建德失败以后,依附窦建德的魏徵和裴矩入长安,太子李建成任用了魏徵。当时魏徵看到李世民功高,暗中劝李建成趁早除掉李世民。李建成失败后,李世民责问魏徵说: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徵回答说:太子如果早听从我的意见,就不会死了。李世民感其直率,没有恨意。

魏徵的这个“早为计”肯定是有别于李建成采取的那些方法。我们根据魏徵话语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可以推知,如果按照他的意见搞定的可能性极大。只是李建成听不进去,否则剧情很可能反转。

    与王珪一样,当时魏徵也在太子李建成手下,不仅一直默默无闻,而且也是几乎丢了性命,后来到了贞观年间,人还是这个人,二人都成了大唐的一代名相。魏徵最大的特点是好学,个人经历丰富。据《唐书卷九十七  列传第二十二(魏徵)》:

“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今河北省巨鹿县)。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就是说,魏徵从小丧父,是个孤儿,落魄不得志,然而他有大志向,不营家产,好读书,通晓经籍、术数。

由于魏徵精通各种方术,所以在隋末乱世,他常常假扮成道士游走于民间,所谓“隋乱,诡为道士”。隋末英豪纷起,魏徵游走于各路豪杰之间,而且与多位巨寇首领都有交集。魏徵智谋过人,善于观察,敢于直言,贞观年间得到李世民的重用,终为一代名相。

李建成临大事不是与这些大老师、大谋士商议,而是找李元吉这种“亡命徒”定计;又与后宫的几个女人搞在一起,失败几乎是肯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