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痛经
2017-06-17 | 阅:  转:  |  分享 
  
主讲:王澍欣主要内容概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按语概述定义对象:初潮后至绝经前时期的女性时间:经前——经期——经后部位:小
腹(或少腹)、腰骶部程度: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好发对象:青年妇女概述原发性痛经---前者生殖器官
无器质性分类病变,常于婚后或分娩后自行消失继发性痛经---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急慢性盆腔器官炎症或子宫颈狭窄阻塞、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前倾
或后倾等。病因病机不通则痛---实证(气滞、寒凝)不荣则痛---虚证(气血不足、
肝肾不足)辨证论治主症: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历时数小时,有时甚至2-3天,疼痛剧烈时
患者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四肢厥冷,或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头痛等症状。辨证论治兼症时间:通过疼痛的不同时间定虚
实性质:通过疼痛和月经的不同性质定虚实辨证论治实证(行经前期或经期、剧烈、拒按、经色紫红或紫黑)气滞血瘀:血块,排出痛减
,伴乳胀痛、舌有瘀斑、脉细弦。寒湿凝滞:得热则舒,伴便溏、怕冷,腰脊痛,苔白腻,脉沉紧。辨证论治实证治法:行气散寒,通经
止痛。以足太阴经与任脉经穴为主。中极—任脉穴,通调冲任之气,
散寒行气。(局部取穴)主穴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止痛。(远部取穴)
次髎---活血调经,暖胞宫(经验穴)辨证论治实证配穴:寒凝----归来、地机,专治女子
阴中寒气滞----太冲,肝经原穴输穴,疏肝理气腹胀----天枢,大用肠募穴,舒通腑气。胁痛----阳陵泉、
光明。胸闷----内关辨证论治实证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辨证论治虚证(行经后期、隐痛、喜按、色淡、
量少)气血不足:面色苍白,乏力,懒言,舌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细弱。肝肾不足;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辨证论
治虚证治疗原则:调补气血,温养冲任气海---任脉穴,暖下焦,温养冲任主穴三阴交---足三阴经之
交会穴,可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足三里---补益气血辨
证论治虚证气血亏虚---脾俞、胃俞配穴肝肾不足---肾俞、肝俞、太溪头晕耳鸣--
-悬钟操作: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其他疗法耳针:内分泌、交感、神门、内生殖器、皮质下、肝、肾、腹。穴位注射:辨证选用注射
液,穴注体针之穴位皮肤针:下腹任脉、腰骶督脉、肾经、胃经、脾经、膀胱经穴。以所叩部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以痛止
、腹部舒适为度。其他疗法皮内针法:气海、三阴交、阿是穴、地机。月经前1-2天,每月一次,连续3个月悬灸拔罐头皮针:双侧
生殖区按语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对继发性痛经、运用针灸减轻症状后,应诊断清楚原发病,针对原发病治疗。诊治时要认真,
必要时可请妇科会诊,切勿将宫外孕当成痛经治疗。注意经期卫生,经期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和精神刺激,防止受凉过食生冷。小结概
述:定义、分类病因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辨证论治:主症、兼证、治法、主穴。其他疗法:耳针、穴位注射、皮肤针、皮内针法、悬灸、拔罐、头皮针实证虚证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