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门关:水洼洼里的戈壁关隘

 無情360 2017-06-17

  这是一座人们并不陌生的关隘。

  唐人的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将这个关隘和荒凉、和别离联系在了一起,给它抹上了一层悲情的色彩。

  如今,人们到玉门关时,它是座在水洼洼中的关隘。这中间,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茫茫荒原,无边无际,玉门关孤独地站在戈壁上


  我们是读着唐诗认识玉门关的。



  从读书识字始,唐诗就伴随着我们,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有几篇写玉门关的诗句令人难忘。李白在《关山月》中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胡宿在《塞上》中写道:汉家神箭定天山,烟火相望万里间。契利请盟金匕酒,将军归卧玉门关。王昌龄在《从军行》中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些诗人有人到过玉门关,有人遥想了玉门关,因而在他们的笔下,玉门关也是各不相同,有愁怨,有豪迈,有金戈铁马,有苍凉雄浑,哪一个是玉门关的本来面貌呢?

  初秋,我在敦煌,经不住几个朋友的撺掇,又走了一次玉门关。这一次,它将是怎样一座关隘呢?对敦煌人来说,玉门关是一个并不遥远的存在,对那些来自南方的游客而言,即便是到了敦煌,也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

  这个在敦煌西南70多公里处的关隘,孤零零地站立在戈壁荒原中,过玉门关往前不远,就是令人闻名色变的罗布泊了。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甘肃敦煌市西北70公里处。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玉门关也简称“玉关”。

  清早,我们从敦煌出发,直奔玉门关。



  这座以旅游而闻名的城市,街道整洁,行人不多,来来往往的多是背着大包小包,东张西望,满脸好奇的游客。出敦煌市区,过七里镇,一直向西南方向而行。通往玉门关的有三条,我们选择了游客们最常走的路线。这条路将敦煌影视城、阳关、玉门关等几个景点连在了一起。从地图上它大体和通往青海的公路并行,走了20多公里后,经过了党河水库。路上有个岔路,穿过铁路,直接拐入戈壁滩中。此时,我们从西南,转向了西北方向。

  戈壁茫茫,一望无际,公路笔直地通往天边。幸好,我们不是唯一的车辆。这条专门为开发玉门关旅游而修建的旅游公路,似乎有些繁忙,大大小小的车辆不少,人们都是奔着玉门关而去的。汽车走了十几分钟后,过大牌坊,基本上算是进入景区了。不过,我们并没有轻松,敦煌的朋友说,这里距离玉门关还有四五十公里呢。

  车窗外,进入我们视野的,除了戈壁还是戈壁,在我们的视线尽头,有片绿色,那里似乎是一个村庄,除此之外,我们的视野中没有树木,没有飞鸟,只有不大不小的风从戈壁滩上掠过,留下若隐若现的印记。

  这情形,真让人昏昏欲睡。忽然,敦煌朋友的声音打破了车里的寂静。



  “你们知道在小方盘城的西面,传说中有个驿站叫‘马迷兔’?”

  “啥,怎么这么怪的名字。”

  “说说,究竟是咋回事。”

  敦煌的朋友,便给我们讲了马迷兔的故事。和所有的民间故事一样,其内容大多经不住人们推敲,但人们还是爱听。马迷兔的故事也是如此,一开始就吸引了我们。

  很早以前,贩运玉石的商队,一到马迷兔就出问题了。啥问题呢?被玉门关一带的地形所困扰。据说玉门关一带“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商队行走十分不易。车内的一位朋友反驳说,看看车外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玉门关怎么会是沼泽遍布呢?你就好好编。面对打击,敦煌朋友不气馁,继续讲他的故事。但朋友的问答却吸引了我的思绪,是啊!玉门关怎么会是“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这民间故事也错的太离谱了。

  敦煌朋友继续着他的故事。



  戈壁滩上中午气温非常高,人们很少活动,商队也不例外,往往是中午休息,晚上赶路。可是到了“马迷兔”驿站附近,天就快黑了,因而总是迷路。到了什么程度呢?就连识途老马也不知道方向,所以也叫马迷途,结果人们以讹传讹,成了马迷兔了。有一次,商队的小伙子救了只大雁,大雁不仅把他们带出马迷兔。还指点他们在玉门关城门上方,镶嵌一块发光的墨玉,这样晚上就不用担心迷路了。这就是玉门关名字的来历。

  令我感兴趣的是故事中对玉门关的地形的描述,那里是否是沼泽密布呢?就在我们沉吟中,远远的地平线上,一个孤零零的城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座孤城便是玉门关了。


  荒原古城,扑朔迷离,它就是古诗中的玉门关吗?


  玉门关,那就是玉门关了。这些年,我多次到过玉门关,每次看见它的时候,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很快,我们的左侧出现一群奔跑的骆驼雕塑,接着穿过一个牌坊,就算是到了玉门关边上了。下车,沿着砂石路,慢慢往玉门关走去。在我们读过的唐人诗句中,玉门关应该是高大雄伟的,这样才不负它千古雄关的威名。然而,我们面前的玉门关,却是一个四方的土墩,似乎也没有多么高大,更是同雄伟无法相关联了。

  走近了,才发现,这个土墩别有洞天,西面的城墙上有个门,顺着木制栈道,迈步进去,里面四四方方,真像个方盘。难怪当地乡亲们把它称之为小方盘城。小方盘城,有两个门,一个在西面,一个在北面,现在北门不能通行,只有西门供人们进出。城堡是用黄胶土板筑成的,城墙高9.7米,东西宽24米,南北宽26米多,面积630多平方米。城墙上光秃秃的,半墙上还有当年架设房屋留下的痕迹。这一切,和我们想象中的玉门关大相径庭。在我的想象中,玉门关是连接东西方交流的枢纽,城池虽然不能同长安相比,但至少要有点磅礴的气势吧?否则,怎能和万里丝绸路相配呢?

  很小的小方盘城,给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谜团。这就是曾经威震西域的玉门关吗?自然不是。那么玉门关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其实,小方盘城只是当年玉门关城的一角,确切地说,应该是当年玉门都尉的办公地点。我们站在小方盘城内,就能感觉出这一点,从墙上留下的痕迹上,人们似乎能勾勒曾经的情形,房屋靠着城墙修建,大体是上下两层,城墙顶上有月墙,城墙边有马道遗迹。玉门都尉或许就在二层的某个房间中,向人们发号施令。在冷兵器时代,这种建筑,既能保证中间的采光,也便于防守。



  这里既然是玉门都尉的所在地,那么玉门关在哪里呢?其实,玉门关就在小方盘城的外围。在城内转了一圈,然后又顺着旅游栈道,向北面40多米处的观景台走过去。这是一处高出地面的土墩,上面是现代人修建的木质平台,沿着层层木台阶,走到平台上。再看四周,忽然我们思绪就豁然开朗了。

  此刻,再回头看小方盘城。它地形地貌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小方盘城所在的位置是一处东西走向的狭长砂石岗,而在它的西侧60多米远的地方,有一个高出地面的墩台,上面人们曾发现了唐代的建筑痕迹。在它的东侧三四十米的地方也有墩台的痕迹,如果再算上我们脚下这座墩台。把这些墩台连接起来,就是一座城了。它大体是坐北朝南,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残垣最高 6.7米。在这座城正南、长城内侧有烽燧,叫“玉门千秋燧”,由砂石夹红柳筑成,残垣高约9米。巴黎藏的石室残本《沙州图经》亦载玉门关“回一百廿步,高三丈”。这些材料说明,玉门关的位置和城墙大小,与今日小方盘城周围形势大致相合。因而考古学家认为,这些遗迹就是玉门关城的遗址。上世纪初至今,考古学家们在玉门关周围发现了一些汉简和汉代灰坑,出土的文物明确写着“玉门”或“玉门都尉”等字样,这里就是汉代玉门关的位置了,那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

  平台的北面,我们看到的景色又是一变,远方的疏勒河若隐若现,而平台和疏勒河之间,却是一片望不到边的芦苇丛,绿油油的水洼,随处可见,这里不仅植被异常茂盛,蚊子也接二连三,似乎到了某个湖边,而不是在戈壁滩上的玉门关。

  实际上,玉门关修建在疏勒河河畔。以前疏勒河水势汹涌,完全可以行船。汉代时,有一支部队名为楼船士水军,他们在疏勒河上,用船为沿河防守的部队运送粮食给养。这支水军,似乎驻守在距离玉门关不远的地方。一个叫河仓城的地方,人们也将其称为大方盘城,所谓河仓城就是沿河修建的仓库。



  面对大面积的沼泽芦苇丛,我们惊叹古人智慧,也为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感到震惊。如果静下心来,观察玉门关周围,它其实是一块沼泽地中的高台,四周都是低矮的洼地,如今疏勒河来水少了,但这里依旧长着茂密的芦苇。而在上世纪初,玉门关基本上就被水所围困。曾有外国探险家,坐船在玉门关周围考察,茂密的芦苇丛林,将他们的小船遮蔽得严严实实。

  为何会有这种景象呢?水洼洼中的玉门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蓝色的疏勒河,划了一道线,留下诸多谜团


  要解开水洼洼中的玉门关之谜,就要从疏勒河说起。说到疏勒河,我们就不由自主想起了闻捷的诗:你啊,蓝色的疏勒河……

  河西走廊有三条河流,从东往西分别是石羊河、黑河、疏勒河。这三条河流是河西走廊的生命线,也是弄清河西走廊历史地理变迁的线头。

  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脉西段托来南山与疏勒南山之间的疏勒脑。曾经有人这样写过疏勒河:“这条河流此时的疏勒河如同一个小孩,蹦蹦跳跳向西北流淌,经过肃北县的高山草地,然后穿雪山峡谷,进入了昌马盆地。一路上它渐渐地长大,成为一个身强力壮的大小伙子,水量充沛,水流湍急。”水势汹涌的疏勒河,既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也带来灾祸。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在昌马峡口修建一座大坝,以调节疏勒河的水量。出祁连山的疏勒河,似乎更有些肆无忌惮,它在河西走廊的荒原中分出了诸多支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十道沟河。疏勒河在冲出祁连山的山前冲积扇后分为东西两个支流,东支流最后流入了居延海,而西支流,则在今玉门市境内拐了近乎直角的弯,滚滚向西而去。最后,汇党河,入罗布泊,归属塔里木水系。一条河分属两个水系,世所罕见。



  玉门关所在的位置就是疏勒河的西支流岸边。汉武帝元鼎六年后,西汉王朝在河西走廊,设四郡,列两关。列的两关就是玉门关、阳关。其实,当时是列四关,还有两关在黑河下游,居延海一带,大体在内蒙古额济纳一带,这里也有两关,它们是悬索关、肩水金关。

  疏勒源自于蒙古语,它的意思是水草丰美。也正是疏勒河养育了汉军将士,他们在这里开疆拓土,以疏勒河为依托,沿黑河、疏勒河一线防守,修长城、设鄣亭、立规程,以四关为据点,牢牢地堵住了匈奴东进南下的道路。可以这样说,在河西走廊西段,大道沿着疏勒河而行,长城沿着疏勒河而修,石窟沿疏勒河水系而开。在疏勒河两岸,300公里长的汉长城,100多座古代城堡遗址,可谓是星罗棋布。

  玉门关所在的位置,已经是疏勒河的下游了,这里是一个连接绿洲的关键点,南边是盐泽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南面则是荒原戈壁。汉长城沿着疏勒河而来,在这里分为两支,一支沿疏勒河而行,向罗布泊戈壁中延伸,一支在戈壁荒原中向南山方向延伸,这是一条不为人注意的塞墙,它连接着玉门关和阳关。如果我们把从黑河下游居延海,到阳关,乃至南山的塞墙连接起来看,这道雄伟防线,等于在河西走廊最西端安装了一把大锁,将进犯的匈奴牢牢地堵在外面。



  在荒原戈壁上,占据了水源,也就占据了军事上的主动性。想想看,在戈壁荒原上,在烈日下跋涉一天的人们眼里,水洼洼中的玉门关,这是一种多么亲切的所在,水在这里也就意味着生命,意味着希望。

  也正是玉门关的位置重要,在汉代就有三迁的说法,而唐代的玉门关,更在距离这里很远的地方。


  唐人误区,一座关隘,千年的沧桑变迁


  尽管我们在开头引用了唐人的诗句,以此来展现玉门关的方方面面,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确,唐人所说的玉门关与汉代人说的玉门关,不在一个地方。这似乎有点奇怪,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情形呢?

  站在玉门关下,我们不由想起了岑参的诗句,“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盛唐时期,岑参数次途经玉门关,也认识了玉门关的驻军将士。在他的笔下,玉门关守将盖将军,是个勇将,惨烈的战斗中,他依然能保持勇武。然而,唐人说的玉门关在近安西双塔一带。唐人并不知道汉代玉门关的位置,更不知汉代曾三迁玉门关。

  玉门关,这座要塞,不仅是内陆与西域的连接点,也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桥梁。实际上,在班固编著《汉书》的时候,玉门关的具体位置就已经不得而知了。



  小方盘城是早期的玉门关。长期以来,关注玉门关的专家学者非常多,但古籍中有限的记载,实在是无法弄清楚玉门关的变化。1907年到1915年斯坦因曾先后两次对敦煌长城烽燧遗址进行过发掘,共出土汉简789枚,他在距离小方盘城不远的一个古驿站中发掘出了一批汉简和其他文书,认为这里就是汉代的玉门关遗址。至此,玉门关才渐渐地浮出水面。依据发现的汉简,人们认为在西汉时期,玉门关的位置有过三次变化。整个西汉时期,在小方盘城(今天人们所说的玉门关位置)、大煎都侯(疏勒河下游终点处的后坑一带)、马圈湾(在小方盘城西十公里处)。

  小方盘城中玉门关是什么时候的呢?在汉昭帝之前,小方盘城中驻扎有玉门都尉府、玉门侯官、大煎都亭、玉门关四个单位,而且这里有了比较完备的邮传系统。这几个单位并不是同时成立的,在元鼎六年以前,先设立了玉门都尉府、玉门侯官这两个单位,后来才有了玉门关建制。可以这样说,早期的玉门关在小方盘城,其设立的时间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到汉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之间。



  千百年的岁月烟尘,茫茫的戈壁荒原,一株株的芦苇,一块块的玉石,将玉门关写在苍凉的大地上,写在了我们的灵魂深处。这座因玉石而得名的名关要隘,在疏勒河畔,在水洼洼里,展现着它的风情。


兰州老王原创作品,非书面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



    各位朋友:您的学识、见闻、经历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字,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史地:与西北历史、地理有关的新观点新发现;



  1. 文学: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2. 收藏:藏品故事、藏品研究、真伪识别;

  3. 艺术:书画、摄影、雕刻等的创作体会及作品;

  4. 书介:各种图书的推荐及评论

  5. 体验:各种体验类文章,如登山、饮食、手工、养殖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