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奇泉清的苏州天池山

 shhg子夜 2017-06-17
“姑苏名山无多少,唯有天池形势好。四面山光施彩色,松柏常被白云绕。”清代诗人王珏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对天池山的最好的演绎。四月下旬带团去苏州天池山一日游,天池山位于苏州西南藏书镇境内,与姑苏名山天平、灵岩一脉相连,是浙江天目山的余脉。因寂鉴寺前的半山坳中有天池,故而得名。景区以山林、石景、泉水而著称,山明水秀,环境清幽,怪石嶙峋、林木葱郁,美不胜收,让人目不暇接。
  天池山景区大门上的匾额“天池胜景”为康熙手书。两边对联:姑苏名山无多少,唯有天池形势好,出自清代诗人王珏的一首七言绝句的前二句。
  上山路旁的一对石马。
  600多年的风风雨雨,石马已经破损了。
  一对翁仲。这些石像是为明朝毛珵墓的建造的,上山的道应该是毛珵墓的神道。
  翁仲原指匈奴的祭天神像,秦汉时代就被汉人引入关内,后来却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成为中国两千年来上层社会墓葬及祭祀活动重要的代表物件。据说乾隆皇帝有一次带着一群翰林学士郊游路过一古墓时,他指着墓前高大的石人问是什么,一翰林回答说:“这石人名叫仲翁”,乾隆随后即写下打油诗一首:“翁仲尔今称仲翁,必是窗前少夫功;你今不得作林翰,罚到江南作判通。”;乾隆故意把四句诗中每句最后两个字都颠倒过来,以讽刺把“翁仲”错为“仲翁”的翰林。
  石马、翁仲是当年明代的南京右副都御史毛珵墓时修建的。毛珵,字贞甫,公元1487年,高中明代成化丁末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明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这是个正三品的官职,当时的知府也只是正四品,毛珵可谓位高权重。毛珵曾因参与讨伐宁王朱宸濠叛乱,而深受当时皇帝的信任,八十二岁辞世。皇帝还对他进行谕祭,可见他生前十分得皇帝的赏识。
  沿石阶向上走不远,就是天池山的天池,天池不在山顶,在寂鉴寺前,水面不大,绿汪汪的水质较清。
  天池山天池文字介绍
  始建于元朝的寂鉴寺。寂鉴寺名源于佛学中的“寂灭鉴戒”,意劝人为善。寺址原为六朝刘宋时会稽太守张裕私第。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道在和尚在此建寂祥庵,后几经重修,并改为寺。 六百多年前建造的寂鉴寺如今还遗存下了三幢元代建筑:石殿(西天寺)、极乐园(西石屋)、兜率宫(东石屋)。
  这是天池山内全国文物保护的三个元代建筑之一——极乐园,由于位于寂鉴寺的西面,又称西石屋,是在一块竖立的天然山石上刻了阿弥陀佛的佛像,然后再在外面用山石砌了一间仿木机构的完全用石头砌成的石屋,屋顶作重檐歇山顶,石屋下有须弥座。
  寂鉴寺内有个小花园,观音菩萨手拿净瓶石像立于花园池塘中,池塘的水面漂浮着树叶,显得有点脏,园中四周坏绕带雨棚的高高低低环湖贴水的长廊,沿着长廊穿越后面的门洞,去看后殿石屋。
  穿过圆门洞,正对着寂鉴寺后殿元代所建的三座石屋石佛。
  元代所建的寂鉴寺后殿,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碑后就是石殿,寂鉴寺名源于佛学中的“寂灭鉴戒”,意劝人为善。寺址原为六朝刘宋时会稽太守张裕私第。元至正十七年(公园1357年),道在和尚在此建寂祥庵,后几经重修,并改为寺。
  石屋中的菩萨像,供奉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渡有缘人脱离苦海,到达极乐世界的被岸。所以,红尘中的你我,就多做善事,念念阿弥陀佛,百年后,可以早点脱离苦海到被岸!
  石屋(西天寺)介绍。
  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石碑后面的文字
  石屋后面的院落有一颗300多年的桂树,为江南地区少见。
  古桂树表皮如龙鳞,称“龙鳞桂”。
  寂鉴寺大雄宝殿
  荣德生当年曾在此间庙宇求子,如愿后准备在这里建个还愿大殿,材料都备好了,却因日本鬼子来了,材料被用去造仓库,还愿大殿最终没有如愿造成,如今仅剩三个石柱竖立在那里,诉说着民族的屈辱史。
  登天池山莲花峰指示牌。
  圆门洞下的石阶就是登山之道,这个石阶完全是在花岗岩上刻出来的。
  门洞上下这段的石阶还是比较好走,再往上,就不行了,石阶很陡,考虑到这个旅游团,基本上是退休的教师,我们决定在这里把门,劝其放弃登山,以免发生不测。
  登山道上的石亭——莲花亭
  莲花亭
  莲花亭往上,石阶路就显得陡峭起来了,有的地方没有石阶,需要手拉铁索登山,圆洞门后的石阶道就更加难走。
  莲花亭
  越往上,越难走。天池山的山体是花岗岩,山石很硬,上坡山路全是从坚硬的花岗岩上硺出一条石阶路,为保护游客上山安全,园林方在石阶边上拉起了铁链条。
  天池山主峰莲花峰,因为我带的这个旅游团,多数是老年人,我也放弃登山的念头,无法享受莲花盛开,清风入怀之意。
  下山路旁的亭子
  直径有半米多的圆形山泉名“钵盂泉”,石潭形如和尚用餐的钵盂,盂大胜于锅,盂深有尺余。
  泉下有了吾济道人摩崖石刻“钵盂泉”三字。
  转身而下,从寂鉴寺东侧转过去,路旁一建筑——翠微轩。
  天池山的泉
  天池山泉水多,钵盂泉、寒枯泉和地雷泉是天池山比较有名的泉。
  “寒枯泉”是中国三大名泉之一,与崂山泉,虎趵泉齐名,因它无论天寒地枯永不干涸,故而得名。此泉饮如甘露,沁人心脾。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每次都来天池山进香拜佛,而后就会用寒枯泉的水泡一杯天池茶。
  形如半月的“地雷泉”,石栏环拱,供游者观赏池景。池水清澈见底,池中放养金鱼,石壁长满植物,泉水不断淌流,。石壁高僧摩题字迹也遮挡了,仅在绿色植物的空隙处看出少许的红色字痕。
  “地雷泉”的“地”,书者特意写成古体字“埊”,据说此字是武则天发明的。其字形正好反映天池山的地貌特征。上面是山,中间是水,下面是土。埊雷泉旁的埊雷轩。
  天池山游览图。
  天池山在我们上海客人中知名度不高,所以在旅游旺季的四月,这个景区也就我们一个旅游团队。这里比较适合年轻人做户外活动,是个登山的好去处。体力充沛的话,可以从天池山山门进去,游玩寂鉴寺及寺附近的泉后,一路爬山上莲花峰,再从莲花峰进入花山景区,从花山大门下,这样可以把整个大景区游览了。
  顾志晔
  2017年6月1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