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女子流行的耳饰

 芝润斋 2017-06-18

无论生于王公贵族的金枝玉叶,还是寻常百姓的布衣小家,古时女子的生活格局其实并不大。她们的天地大多囿于一进又一进的院落里。或许,这些女子并不懂得太多的庙堂经济,也没有看过山长水阔,天地辽远。不知道越过山丘还是山丘……但正因为此,她们将世间的丰繁多姿落到了生活里的每一处细节。裙裾上针脚细密的萱草纹样,盈盈楚腰间的一围玉带,煎茶握盏时腕上不经意滑出的银钏儿,高耸的青云髻上斜插着的一支金步摇,无一不都体现出精雕细琢的美好。

这其中最叫人心旌荡漾的则是那轻垂首,微侧颊,须臾之间摇曳在耳际的垂珠双双。

玲珑剔透|古代女子流行的耳饰

清 《人物图》局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耳饰,上古先民已佩之。

从新石器时代、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墓葬中均发现有一种材质以玉石为主,叫作“玦”的饰物。耳玦,形如环,而有缺口。古称满者为环,缺者玦。初时,玉玦制作工艺简单古朴,光素无纹。到商周及春秋战国时代制作越发精细,表面通常刻有代表图腾的精美纹饰,具有强烈美感。

玲珑剔透|古代女子流行的耳饰

西周 玉玦

至秦汉时,出现了一种叫做“珥珰”的饰物,成为妇女耳畔的主流装饰。彼时的贵族女子均不穿耳洞,而是将耳饰系于发簪之上。再将簪插于发间。珥珰自两边垂下,与簪连为一体。故又有“簪珥”一说。而普通人家的姑娘则是需要穿耳的。这种耳洞可不像现代女孩子们的耳洞针尖似的那么细小。用今人的审美眼光来看几乎大得过分。这么做是为了便于将那两头凸起如腰鼓状,中间穿针颇粗的耳饰穿戴上。这种耳饰便是后世出土最为常见的珥珰。

玲珑剔透|古代女子流行的耳饰

汉 珥珰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便是《孔雀东南飞》中的名句。

明月珰,指的是一种琉璃制成的珥珰,色彩明丽。有深邃如海的宝石兰,有剔透若天然水晶的纯白色,亦有光耀璀璨的金黄色。显得七彩缤纷,晶莹斑斓。但这粲然的光芒只有在光照下才能折射出来。大多数时候,它散发的是一种收敛幽然的微光。宛如月华倾泻一般流转至耳上。这也正是琉璃珥珰区别于其他材质所特有的。因此极获女儿家们钟爱,得了明月珰的美名。这正应了李贺在其诗中所云:“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玲珑剔透|古代女子流行的耳饰

南北朝 琉璃耳珰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耳珰通体蓝色透明状,两端大,中间小,呈腰鼓形,两端中心有细孔贯通。

除却明月珰外,秦汉时的珥珰常见的还有白玉珰、水晶珰、玛瑙珰、金银珰等。选材精良,打磨工艺细致入微,牵引出女儿家们的万种风情。

琉璃似月华,化作清丽悦人的明月珰。这份俏丽贯穿了整个秦皇汉武时期。一路至大唐却日渐式微,逐渐消失于闺阁女子们的耳际。许是因为那样一个自由奔放的年代,凡事追求富丽华美。当时罕有穿耳洞的妇女,却并不耽误她们装饰耳畔。于是出现了做工精湛的耳坠。唐代的金属工艺相当发达,匠人们将各色宝石,琉璃小珠穿于细细的金丝线上,围绕在同样用细金丝做成的花朵状的金丝球周围。再于其上弯出穿耳的金玦造型,以便姑娘们将耳坠夹戴于耳垂上。

玲珑剔透|古代女子流行的耳饰

金环镶东珠耳饰一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玲珑剔透|古代女子流行的耳饰

金累丝葫芦式耳坠一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光阴逶迤至宋代。穿耳洞又恢复成了彼时流行的风潮。上至宫廷贵人,下到平民女子都以穿耳洞、戴耳饰为美。耳饰的种类也丰富起来。分为耳钉、耳环、耳坠这几种形制。倒是与现今无限接近。不过宋时的工艺更为精巧华丽,花色繁多。除了各类缠枝折花、萱蔓藤草图案,还出现了各种水果造型。其中最为有名流行最广的是一种“天茄”式耳坠。整体造型就像一只悬挂于藤上的成熟了的圆茄子,晃晃悠悠垂坠在耳侧,显得灵动可爱,生机勃勃。

玲珑剔透|古代女子流行的耳饰

金迦陵频迦形耳坠 赤峰市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旧时深闺中女子的天空大约是低的。庭院深深,夜色微凉。初秋的空气里泛着淡淡的湿。偶有凉风拂过,将那竹门帘轻轻撩起,照见房中端坐的丽人。烛光下耳畔晶莹闪烁,如同这秋月的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