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剧干货||讲故事应该怎么把握“起承转合”?

 王天神 2017-06-18


凡写文章,都是教导分为“起”“承”“转”“合”四个大段落。编写剧本,也须利用这“四字真言”。 


1、步伐 


在未讲如何分开四大段落之先,让我提出一个分段的重要观念。这观念称之为“分段步伐设计”。 


马迷都知道骑师策骑竞赛须运用策略,其中一项策略是控制马匹分段速度。例如马匹发出的“爆炸力”只能维持十数秒,不可让它起步之初,已发出强烈的“爆炸力”。要马匹在适当的时机、适当距离才去发力,否则早段已跑“干了气”,后段的冲刺,如泄了气的气球,怎也不可超前的。 


编剧预早知道所写剧本长度(集数),然后作出设计。


举例:


写二十集的电视连续剧,每集播出时间四十五分钟,分四段播出,大约每段十一至十二分钟。编剧依此长度,开始作出“总的设计”和“分段步伐设计”。  


2、“总的设计” 


“起”   占多少集。

“起”包括介绍主角人物性格,各主要人物的关系,主线剧情的开展等等。

  

“承”   占多少集。

“承”包括由主要人物产生的主要冲突,冲突发生的前因,由主线而开展出来的支线如可建立。主线故事开始变化,也是各主要人物关系同进的主要变化。  


“转”   占多少集。

“转”是主要剧情的峰回路转。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转变,奇峰又在此段突出,支线亦在此段百流归宗,伏下结局的归穴,安排结局的脉络。

  

“合”(或称[结]) 又占多少集。

“结”是暗示主题的所在。各支线都到了尽头,集结在一条主线身上。人物性格、意志的冲突,到了不能拖延、不能妥协、不能以别的方式解决的关头上;人物关系也推展到不可避免、不可忍让的矛盾中,把一切前面所积聚的冲突、感情在此引爆!  


通常来说:“起”用一至三集应足够。主角出场给观众第一印象、主要冲突的事件、剧情引起的问题,应在第一、二集内出现及铺排。


主角及主要冲突不在“起”处安顿好的话,观众难以忍耐看下去;“承”的部分可能长至五至十集,看支线旁边人物的设计多少而定;“转”的部分,有人喜欢延长一点,即用五六集交待转化,亦有人认为“转”得急才好看,视乎什么类型剧集了;“合”的部分却不可太长,通常一集至两集之内,便把高潮完结。过长的高潮不是“高潮”。观众情绪很难激昂太久,太久成为“反高潮”!高潮过后,应马上完结,婆婆妈妈的赘言,是白费篇幅的。

  

放映电影有长度限制,大约是九十分钟至一百分钟。香港的影院,喜欢九十分钟左右的长度(可以开四点场多赚点票房),以九十分钟计算,要约八部半“本”胶片。编剧和导演亦依照这个长度来作“步伐设计”。


第一“本”片主角出场,介绍性格和主要的冲突。第二本至第六本应是“承”“转”两部分,留下最后一本半做“大结局”。编写电影剧本要懂浓缩的技巧,旁枝不能开得太多。主线开展后,即沿着主线发展冲突,冲突要步步紧迫升级,节奏才紧凑,编剧的功力(技巧)讲究得多了。


我提议工作方法之一,是先以定结局。构思结局的处理后,一步步反方向构思“承”“转”部分。“承”“转”都要为“结局”服务,为“结局”铺路;否则可能“虎头蛇尾”,缺乏一气呵成的气势,节奏不流畅,没有电影的韵律感。  


借用一部很著名的印度片《二亩地》作为“起”“承”“转”“合”的举例。  


“ 起” : 

贫穷的亚里父母子三人耕田为生,不料大地主计划把土地变成大厦,把欠债的贫农一律赶绝,收回土地,大展发财之计。 


(落笔就先建立起一个危机。原来快快乐乐生活的主人翁一家,即将面临迫迁之苦。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还款赎地是没有可能的,大地主与小贫农之间的利害冲突难以化解。最使观众焦急的,就是大地主胜券在握,亚里一家面临绝境。亚里算术去应付这个难关呢?观众要看下去(这里产生一个戏剧的悬念)。 


“ 承” : 

亚里决定护产,到大城市去赚二百卢布还债,亚里的儿子也偷偷地追随着出城。两父子大乡里城中溜达,卒找到车夫及擦鞋童的工作。日子迫近,节衣缩食剩得一百二十卢布。奇遇来了,亚里遇上一个赶路的女人,以加倍车资赶路,怎料却失事入院。儿子买来很多药,父亲才知他转行做扒手,亚里大怒,猛打孩子。二人相抱而哭。  一波未停,一波又起。亚里妈急不及待从乡下跑来,却又撞车入院。  


(故事承接全剧主线:亚里要赎土地,父母子三人不断的吃苦。眼见成功在望,却又节外生枝,好事多磨,受尽世间残忍的遭遇。观众被剧情带到--希望--失望--又希望中兜转,剧情仍然“咬”着他们三人善良的性格而进展。善良的人,永远受折磨,凶恶的人,却步步向成功。观众“肉紧”、同情、咬牙切齿!)  


“ 转” :  

选择妻子性命及赎回土地之间,亚里选择救妻子,不只散尽所蓄救活妻子,还要卖血赎命。卒这,错过了还款期限,回到乡下,土地已建了大厦。(剧情转入冲突的末期,贫农始终不敌富商,观众和主人翁一起失望。) 


“ 结” :  

亚里在土地上抓了些东西,给工头发现,以为他偷窃。亚里把抓起的东西藏在手里,工头硬要抢来看,却发现是一把泥土,工头狠狠地摔掉它。心爱的土地从此永别,父母子三人远去!  


(结局是悲惨的。斗争是失败的,几经艰苦拚斗,卒之无可奈何地抓起一撮属于他的泥土!故事的主题启示了观众,控拆了不公平的现象。)  


3 、电视剧分段步伐的设计 

 

电视剧可以分为:“单元剧”、“剧集”、“连续剧”三大类。

 

A 、  单元剧


请点击关注=》导演与制片


编剧首先要知道,单元剧的播放长度一般是一小时,电视播映时段被广告时间

分隔(这是很重要的分段因素)。一小时节目,分为四节,每一节大约十至十二分钟,编剧宜在一节结束时,建立一个小高潮、小悬疑,“吊”一“吊”观众“胃口”,吸引观众有兴趣在广告播映之后继续收看,行内称之为建立“追看性”。


每一节剧情之末段,应是观众期待继续收看的小高潮、小悬疑。这是电视戏剧一个特点,没有每段完场时的“吊钩”__兴趣会被广告时间中断,“吊钩”确保观众继续追看。  


B 、  剧集


电视剧集以每一次播出的戏剧为一个单元,剧中人物仍然在下一集中出现,人物性格、关系在整个剧集中顺序发展,通常一套电视剧集播映十三集(也有超过十三集,或少于十三集的),编剧需知道剧集的总长度,设计总分段,安排性格、关系发展时,有一个约莫的构思局面。无线电视八一年开始的处境喜剧“香港八一”,便是电视剧集。每集的设计,一如单元剧的分段设计无二。

 

C、  连续剧


请点击关注=》导演与制片


无论短、中、长篇的剧,只要连续播出的,都属连续剧,尤以中篇(即二 十集)的连续剧最为普遍。连续剧最大特点,是要求观众连续追看。看完今天的一集,无论如何,都要看翌日的下文(连续剧失去连续追看的兴趣,使连续几十集一起失败)。假设一套二十集的连续剧,每集播一小时,编剧须先作好几个分段的设计。


(一)每集有四个分段,每段皆要有小高潮小悬疑,一如电视单元剧之做法。


(二)每集最后的一节高潮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吊钩”,吊着观众翌日一定要收看,类似章回小说每章结尾,必定是一个悬疑。“看官欲知后事如何,且

听下回分解”,这是说书的技巧,到了悬疑处,必定收科。观众听众读者:“恨”得心痒难耐,翌日自会好奇地“追看”、“追听”、“追读”下去。


( 三 )  电视节目的安排,播映时间是星期一至星期五,星期六、日暂停,两天的阻隔,观众追看的心情会被冲淡。故此,必要在星期五播出那集结尾,加入一个“大悬疑”、“大问题”、“大高潮”。这个“吊钩”要及富吸引力,使到观众在星期六、日“休假”之后,星期一准时开启电视机,寻找期待的“答案”。 


( 四 ) 将临“大结局”的两三集,编剧已聚集了剧集多条线索,总汇于最后“大大高潮”之中,一切的悬念,一切的问题,一切的情绪都将会在“大结局”中揭晓道破。这时最需要在这二本集结尾时,赋与“吊钩”,引诱观众、迫使观众一定收看“大结局”。


一套连续剧成功与否,不看前面的种种安排,却看最后的“大结局”。累积的趣味浓厚,收看的人能满足累积的期望,自然有口碑,也代表此剧成功。


导演编剧都应存有“吊钩”这个观念。分配各类大、中、小型“吊钩”应早有预谋,似是无心,实是精心的设计。  电影编剧也须注意“吊钩”这个观念。电影是一气呵成的,九十分钟之内,甚少有中断休息。


观众对银幕的注意力太集中了 ( 四周漆黑,只有银幕有光线,岂不集中 ) ,要求剧情比电视剧更紧凑。


观众投入情节时,稍有松弛的场面,观众精神马上松散;一松散便失去看下去的兴趣。电影编剧要加入很多吸引观众聚精会神的“元素”,“吊胃口”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4 、   吸引观众的手法  


请点击关注=》导演与制片


 重点出击法:  

无论是电视或电影观众,他们都基于好奇之心来看电影电视剧的。他们对所看的“戏”,  都有或多或少的要求,满足要求便乐在其中。


故此,导演编剧都要向观众负一个清清楚楚表达故事之责,最忌含糊不清楚,条理知识紊乱,零碎松散,导演编剧不要扮高深,作假艺术家状 ( 艺术缺乏普罗共鸣,不是“艺术” ) 。


使戏清楚明白,一定要懂得抓紧重点,重点出击,主要人物关系,人物性格,冲突的原因、过程、结果,都须清楚表达出来,尤其电影剧本,只有九十分钟长度,不可浪费篇幅于旁线上,或过多的营造、堆砌,兜兜转转而不入“正题”。  


  重覆法  

为了突出重点,编者故意重覆描述多次,无形中加强观众对此人、此事、此关系的注意力。电影观众注意力集中,尚且忽视编导落笔的重点 ( 导演可能透过大特写镜头,或重覆画面提醒观众 ) ,何况不太集中的电视观众呢?重覆不是“没有技巧的重覆”,要构思重覆描述的方法,要巧妙安排重覆的场合。


例如在“省港旗兵”第一集,主角于大圈帮中作卧底,以一个“毛像”打火机暗示他卧底的身分。编导故意着墨于这个打火机上,最后泄露身分,也全因这个打火机。重覆描述打火机,观众在不言而喻中,明白来龙去脉了。

  

*   分轻重法 

俚语有所谓“分庄闲”。写剧本要分清楚那些地方、人物关系、事件,这些都是牵动全剧进行、吸引观众兴趣的元素,都属必大写特写的部分(此谓之“庄”,其余不重要的谓之“闲”)。 主要地方,要用心思详细的描述。


写主要角色关系,不可放过每一细节,关系重大的细节,观众必喜欢看到。写到主要的剧情,要细微刻划,精心安排次序。主要的场面,要悉心铺排,由浅入深介绍出来。主要的冲突,尽量刻划每一细节,设计每一个戏剧动作和语言。


 一切“闲场”,又称“过场戏”,只要把该场准备交代的表达清楚,便可以收笔。同样,写不牵连主线和不关连主角的人物,要节省笔墨,带过便算,切不可“庄闲”不分,错把精力放在闲场闲角之内。

 

 战略位置法 

吸引观众投入戏中,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最重要。戏的开始就是“第一个印象”,也是必挖尽心思要攻克同观众心理的“桥头堡”。戏一开场,观众的期望最大,导编就要借助这个心理,“攻击”此点。


有人认为大场面、大气派的开场最易吸引观众,这个说法只对了一半。大场面大气派使观众有一个意外的惊讶感,并非扣住他们投入的最重要因素。最有力的因素,就是该戏的悬念。 本文摘选自编剧秘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