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大忌”

 弹指qytzj 2017-06-18

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大忌”



觉得脑卒中是“大病”,要卧床静养害怕活动引起血管破裂等。事实上,康复训练宜早不宜迟。只要病情稳定的患者,即没有生命体征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四十八小时后就能进行康复治疗了。在专家看来,中风后不愿动或家属照顾太好致使病人活动太少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大忌”。

在急性卒中救治过程中,有脑梗死急救能力的医院、120急救中心、病人家属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很重要。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关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存在很多误区,严重地影响了患者康复效果。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常务副主任董强指出,脑卒中康复训练要趁早

 

康复的“大忌

脑卒中患者因为有功能障碍,完成一些日常行为活动有一定困难,此时患者会不愿动,或者对家属产生依赖心理。而且患病后,家属都希望能竭尽所能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或帮助他们完成一切的日常行为,比如,给原本可自己吃饭的病人喂饭、不让病人自己拿东西等。中风后不愿动或家属照顾太好致使病人活动太少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大忌”。

肢体瘫痪后的康复,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若病人活动太少,不仅会造成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体能逐渐下降等,更重要的是错失功能康复的良机,使肢体功能的恢复不能达到最好的状态。

因此,患者的家庭成员应树立康复意识,从不同角度耐心地劝慰病人,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大病不静养

很多患者觉得脑卒中是“大病”,要卧床静养,害怕活动引起血管破裂等。事实上,康复训练宜早不宜迟。脑卒中只是栓塞部位的脑细胞死亡,大脑功能并没有完全“废掉”,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能唤醒健在脑细胞的“潜能”,使之发挥代偿作用,使失去的功能得到恢复。只要病情稳定的患者,即没有生命体征急剧变化的情况下,48小时后就能进行康复治疗了。

患病后短期内能百分之百恢复的患者,基本上不存在康复的问题。只有患病后遗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如脑卒中后遗留偏瘫,才存在康复治疗的问题。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药物和手术,而是包含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理疗、中医、心理治疗等多种学科的干预。

最佳康复期在发病后3个月之内。对3个月以上再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脑卒中后遗症期)也有一定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正确。国外报告,脑损伤的恢复过程没有终点,只是恢复进程逐渐减慢。运动功能的恢复可持续到伤后1年或2年,甚至有研究证实可持续到形成固定损害之后5年以上。国内也有报告,一组平均病程11个月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患者,从未接受过康复治疗指导,被“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所困扰,通过康复治疗性“矫正”,使运动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对脑卒中患者来说,在药物或手术控制病情后,后期的康复训练对恢复智力和肢体功能至关重要,是患者必需的辅助手段。但需要提醒的是,康复医学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神经学等为基础,还涉及中医的经络学说和穴位等,需借助相应的仪器设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循序渐进,与药物治疗等其他方法相结合不是自己在家随意活动和按摩所能代替的。因此,建议患者一定要到正规的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以免影响效果。”

 

盲目的多动

有些患者认为,发病后活动越多就越好,但是,董强指出,病人运动锻炼要在康复治疗师正确的指导下活动。其实不是活动了或者多活动就好,盲目的活动造成很多错误动作的出现和错误习惯的固定,这些会使肌肉痉挛逐渐加重,最终导致肢体因为肌痉挛而完全不能活动

瘫痪的恢复过程实际上是患者重新学习各种生活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动作是必然的,但关键是出现了错误动作之后要及时纠正,不能让这些错误动作固定下来成为错误习惯。

康复过程中因为错误习惯所造成的功能丧失远比疾病本身造成的功能丧失大得多。一般来说,病人运动锻炼要遵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劳逸结合等原则。总之,不是多动就好,而是在康复治疗师正确的指导下活动得越多越好。

还有些患者认为,越早下地走路恢复越快。事实上,偏瘫患者在平衡、负重、下肢分离动作未完成时不可过早进入步行训练。

恢复步行能力是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最急迫的要求,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步行训练并不是越早越好,临床上常见家属在早期架着或拖着患者行走,这样做是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可加速异常步态及导致髋、膝关节的损伤和异位骨化的产生,一旦出现这些异常,纠正起来则相当困难。

从脑卒中运动机能的恢复来看,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如偏瘫患者在平衡、负重、下肢分离动作未完成时不可过早进入步行训练,以免造成误用综合征。患腿要有足够的负重能力,最好患腿能单独支撑全身重量,有良好的站立平衡能力,有主动屈髋、屈膝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正确的代偿所形成的异常步态。

 

对着镜子练说话

脑血管病患者中有20%左右的人有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语言辨别障碍、失读和失写。不管哪种情况,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对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十分必要。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都应该积极而耐心地有计划地帮助患者恢复说话能力。

对不会说话的患者,首先教他用喉部发“”音,也可以让他用嘴吹火柴诱导发音,因为唇音最易恢复。能发音的患者,先随训练者念字和词汇,然后可以独立练习,由易而难,由短而长

还可以给患者一面镜子,让他看别人的口形,对着镜子随时矫正。当患者的读音基本独立时,让患者听常用词句的前半,让他说出后半

对语言辨别、理解困难的患者,要做言语刺激训练,可在患者面前摆些图片,让患者按训练者的口令指图,一个图片一个图片地进行,当指误率仅为30%时,再增加图片数目和词汇。同时做命名练习,给患者看图片,让其说出名称,还可以做听语指字练习,训练者念字或词汇,让患者指出图片上的字或词汇。对于失读的患者,则让他读卡片上的字。对失写的患者,则要教他抄写、听写和自己书写

 

心理鼓励很重要

另外,突如其来的中风,会使脑神经功能骤然受到损伤,常常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一个平常看上去很正常的人,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得手足不听指挥,生活不能自理,说话别人听不懂。这种风云突变的情景,会对患者造成许多心理创伤

中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瘫痪的肢体能否健康,他们可以整天为此焦虑不安。情绪过度紧张,日子一长,茶不思,饭不想,就会造成营养状况低下,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并发症也就与日俱增了。

有的患者因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往往苦闷、自卑,面对生活整天抑郁、忧愁,年轻人肢体瘫痪担心婚姻破裂,老年人生怕“久病床前无孝子”,从而产生悲观情绪,暗自伤感;有的患者因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效果不理想,感到急躁和烦恼,常为一点小事而发火;也有些患者只要家属在场,事事依赖,本来自己可以料理的事,也要让别人去做。

因此,对中风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与护理十分重要。在心理治疗中,要帮助患者学会主动进行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他们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消除恐惧和悲观,摆脱一切杂念,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有效的主动锻炼被动锻炼

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中,最好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这样有利于增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情绪上得到稳定,可以增加心理治疗的效果。

“家庭所有成员都应积极关心、体贴、尊重和谅解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照顾。绝不能在患者面前表现烦躁、讨厌或随意训斥患者,也不可装聋作哑,不理睬患者。对待患者的合理需要,要尽量设法给予满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