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印泉:四十年来从事摄影的回忆(3) | 拓展阅读

 老帽儿 2017-06-18

现在我想谈谈,最初我用这架简单折合式照相机,怎样来锻炼拍照技术。当时一般用的照相机性能较高的,只有大型的反光式,价格比较昂贵,尚没有现代自动测距的类型(自动测距式1930年以后才有,首先创始的是二型徕卡)。折合式相机主要是用后部磨沙玻璃,它的形成和照相店用的大致相同,仅体积变小,能够手提。在镜头托板伸缩的旁边有一个距离标尺(由3尺到无限远数级距离),和一个小型的反光取景器。装在三脚架上慢拍静态物体,是没问题的;若想拍摄动体,就感觉着困难了。为了不用在后部调焦,也可以使被摄物焦点清晰,于是遂开始练习目测距离,利用镜头的远近标尺,窥视取景器来拍摄各种动、静物。不但可以节省处理手续,还不至于失掉拍照的机会。练习的步骤,首先要校对标尺上所定的各级距离,和毛玻璃上清晰焦点是否一致,然后再练习目测的各级距离。就是依靠眼睛所估计的尺数或米数,然后将镜头放在标尺相同的距离上,再行检视毛玻璃上的焦点是否清晰。刚开始还估计不准,拍的照片还有些是模糊的。以后不断的测练,发现我走两步是5尺、四步是十尺、8步是二十尺,藉这种尺度,作为估测的标准。感觉远距离容易准确,距离愈近愈容易发生错误,因此对近距离的目测就多下功夫。练到后来,简直可以不假思索,一看就可估出由最近3尺到远处各级的准确距离,拍的照片都可以达到清晰。除拍照极近距离的特写(如花朵等),在部分调焦外,一般远近距离的摄影都凭藉目测来定标尺上的距离了。目测距离的本领,即使现在也有特殊的用处,我个人看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就是不依赖反光或测距器,也能拍出极清晰的照片来,尤其是对于动体摄影更有用处(在“如何发现动态”一节中再为说明),希望每一位摄影者都不要忽略这一类。

除目测距离外,对景深的掌握也下过一番功夫。这个折合照相机,镜头焦距是13.5厘米,焦点稍长、焦深的范围比较短(和同f系数短焦距的镜头比较),在近距离时焦深更短。因为常作调焦的练习,了解到光圈若缩小两级,景深的清晰范围约增加一倍;镜头若放在无限远的位置,光圈用f/12,由20尺以外都非常清晰,若将距离放在20尺上,从10尺左右到无限远都清楚了。这是当时一个发现,拍照风景经常用这种方法,使无限远到近处都清楚,并且光圈无须再缩小。以后看参考书才知道这是“超焦距”的方法,并才了解这种现象的原理。先摸索出一个可用的方法,不知道过了多久才从理论上得以证明。在我练习摄影过程中,这种例子很多,此不过举其一而已。拍照较近距离的景深,也是用后部调焦方法,将每级距离按各级光圈的清晰范围,都记录下来,刊成一表,在拍照时作为景深的标准。运用熟练以后,大致都能记忆了。

其次谈谈我怎样练习会放大。那时照相馆拍人像都不用电灯,而是用窗户和房顶上天窗的自然光。当时我曾问过他们,放大用什么光和什么工具,但他们都保守不肯告知。我想放大也可以用天光。1923年暑假回家,就开始试验用天光放大,买了放大纸和显影药品等,用麻袋、黑布等,把一间厢房窗户堵黑,作为暗室。一切准备以后,就把底片插在窗户一个通光的小孔上,底片的前面安放一个火镜(凸透镜),周围用黑布包严,使不漏光,前面放一木屏,糊上一层白纸,以校对放大影像的虚实。可是屏上各种色光非常显著,光散的现象很厉害,用这种装置放出照片来非常模糊不清,糟蹋了数张相纸之后,才了解到是火镜质量不良的原因。遂又改用照相的镜头来代替火镜。试验的结果,全部影像都清楚了,认为是一个很有兴趣的发现,因为当时不知道用照相镜头可以放大。但屏上影像的亮度较用火镜暗弱太多,只好把曝光时间拉长。但是还有问题,屏上的光线明暗不均,上部是天空光,光强;下部有房屋,光弱。放出来照片的色调,一半过深,一半过淡,非常难看。再者家里人老爱到窗前看这孔口,一挡屏上就黑暗了,在操作上时常受影响。于是我就用一块白纸,放在底片的外面,和窗户纸一样,免得他们再看。谁知用白纸一挡,屏上全部的光非常均匀起来,心里有说不出的快活。挡纸的目的是避免别人看,真想不到这块白纸有散漫光线的作用,使练习放大的试验成功,这实为最意外的收获了。

用天光放大,从初次试验到了有把握,终日用心苦思、东撞西碰,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正在盛夏,小暗室中没有通气之处,热度甚高,如处在蒸笼一样,一到里面即汗流浃背。可是一到试验有成果,由于心情愉快早就忘掉所遭的困苦了。当时几乎找不到有关摄影、放大的参考书,并且也无人可问,只有自己一步一步地摸索着去做,失败的次数虽多,可是从其中得到了许多实际经验。

在练习放大取得初步成果之后,又将小暗室重新布置一下,安全红光和放大白光,都用窗中洞孔作光源,工具的安装又略加以改进,预备把暑假前在北京拍的底片放成照片。但不久放大纸就用完了,于是用印相纸来代替。但印相纸感光太慢,放一张的曝光约在一小时左右,而成绩也不若放大纸好。迫不得已,只好骑着自行车到三十五里外的唐山去买,好容易才买到一筒放大纸,回家前又遇到一场大雨,雨后的道路泥泞不堪,车子骑不动,推着,当时连推都推不动,只好扛着,连跌带摔,回到村边,满身都是污泥,几乎成了一个泥人。时间才下午四点左右,这种模样,哪敢回家,只好躲在田里,等天黑才溜进家门。回想当时这种兴不可遏的冲动,实在是受着酷嗜练习摄影的驱使。使在这两个多月的暑假期间,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这方面,可以说未空空过去。

还有一次,几乎连命都送掉。那是1923年的冬天,寒假回家,布置成一个暗室,因为太冷,燃了一盆木炭,以增加温度。在暗室中操作未觉到炭气太重,但时间长了就觉着头晕,待放大处理完毕,刚出房门,一见冷风,就失去知觉晕倒在地上。幸当时有人发现,才把我扶起慢慢救醒,一连养了数天,健康才得恢复。这是因为放大不注意所引起的一种危险,值得作为教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