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读汉字》 说 “用”

 智者1111 2017-06-18

《趣读汉字》

          “用”(故事篇)

 

                《趣读汉字》  说  “用” - jindeshen2007 - 金余一的博客甲骨文“用”   《趣读汉字》  说  “用” - jindeshen2007 - 金余一的博客   金文“用” 《趣读汉字》  说  “用” - jindeshen2007 - 金余一的博客小篆“用”

 

    笔者一闲下来就爱思考问题,有时想的东西自己都会感到莫名其妙,毫无意义。譬如,这会儿突然想到有用没用的“用”,这个概念很抽象,此字怎么个造法?(“用”字早已造好,还用得着咱们替古人担忧,真是可笑得很!)

    可是,“用”字的造字理据是什么,历来有不同看法,集中起来有三种观点:

    一是会意字,跟卜卦有关。《说文》曰:“用,可施行也。从卜从中。卫宏说。”[]许慎以为,“用”的写法是一个“卜+中”。也许他觉得此说很难服人,特地申明是依据卫宏所说。徐铉对此作了补充:“卜中乃可用也。”就是说,卜卦有中与不中之别,卜中的就有用,就“可施行也”。

    二是假借字。“用”即“庸”;“庸”即“镛”;“镛”即“钟”。《商颂·那篇》毛注:“大钟曰庸。是庸即古镛字。用本象钟形,因借为施用。”《六书正讹》周伯琦曰:“用,古镛字,钟也。古款识,商钟寅簋,钟字皆作用,后人借为施用字。”

    三是象形字。其理由是:甲骨文字形像桶的形状。桶可用,故本义为用。

    以上“用”的三种造字法分歧虽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这个“用”字真的有用,大有所用。不过,笔者总觉得这些解释都很枯燥,没有趣味。

    笔者忽然想起,专爱“望文生义”的王安石有则说“用”的趣谈,就拿这个故事来活跃活跃气氛。

王安石欲选一个书僮,经过面试十分满意,但他还想再考一考,就拿笔写下一则谜语:

 

    三山倒挂,两月相连;

    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

    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

 

面试的小孩一看谜面,直乐得手舞足蹈:“这是个‘用’字,我被录用了!”

笔者也喜欢“望文生义”,想借王安石字谜中的“两月相连”,来胡诌一下“用”字:

 

            两月并立为朋,左右靠成用;

            朋友碰碰就有,交友莫为利用。

 

    注:卫宏,东汉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北)人,字敬仲,光武帝时官至给事中。作《毛诗序》《训旨》等。曾集西汉杂事,为《汉旧仪》四篇,今有清人孙星衍校辑本。

 

                                 (修改于20176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