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六计》讲义11|李代桃僵之计: 化危机为机会的智慧

 兵家资料馆 2017-06-18

作者:三困

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兵家修炼》,讲义中部分内容直接引用《兵家修炼》,引用处不再标注。

  

  【勇于主动损失是一种成熟,能够最小化损失是一种智慧,而能够化危机为机会则是一种大智慧】

 此计的计名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这首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露天的井边长了一棵桃树,桃树旁边长了一棵李树,蛀虫来咬桃树的根,李树阻止虫子让它来咬自己,结果李树枯死了。诗的原意是用这个故事来告诫世人兄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同甘共苦,但兵家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却看出了另一番韵味,并用它作为一个计谋的名字。

 【原文】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翻译

形势所迫损失已经不可避免时,要通过舍弃小利益来获得大利益。

 【解读】

“势必有损”的危机之下却要达到“损阴以益阳”的目的,这不就是化危机为机会吗?所以李代桃僵之计的内在机理是用小损失保全甚至获得大利益,外在手段是主动自我损失。

化危为机其实就是《军争篇》所说的“以患为利”。在损失已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我们要积极谋划如何减少损失,甚至要通过主动损失来获得大利益。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呢?最常见的情况是我方总体实力弱于敌方,这个时候想要在交战中不遭受损失是不可能的了,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避免损失,而在于如何通过局部的小损失换取全局的大优势。然而,人性最忌讳的就是损失,当人们看到眼前的小损失时,往往会本能地去挽救,一不小心就会坏了大事。

运用李代桃僵之计的关键在于全局观。兵家应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这样才不会因小失大,才知道如何以小换大。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高明的兵家在处理某些事情上显得非常笨,其实他们是为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主动“笨”的,大智若愚就是这么来的。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决,即在长短之相较。而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翻译】

敌我双方的情势,往往是各有各的优势与劣势。在战争中很难做到各方面都占优势。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敌我双方的优势与劣势如何相互较量。正是这优势与劣势的相互较量,才有了劣势一方战胜优势一方的秘诀。比如用下等马对付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付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付下等马这种策略,真乃兵家独有的奇谋诡计,一般的常理推测不出来。

 【解读】

敌我双方各有优劣,谁也不能够做到各方面都占优势,那么交战之中必然会涉及优劣之间的较量,也就是说整个战场上有些地方我军占优势,即我长对敌短,而有些地方敌军占优势,即我短对敌长,这就是二师父所说的“长短之相较”。为了形象阐述“以短胜长之秘诀”,二师父举了田忌赛马这个非常著名的战例。田忌的马匹总体上稍逊于齐威王的马匹,但他听从孙膑的建议以一场惨败的局部损失获得了两场胜利的全局优势,从而赢得了比赛。

无论是战争还是竞争,往往不是点与点的对抗,而是面与面的对抗。由于面上的点太多,因此任何一方都难以做到整个面上的各点都比对手强。这个时候如何巧妙地把自己的力量部署到各个点上从而获得整体上的优势,成了兵家最需要思考的问题。李代桃僵之计提出了一种通过损失局部点从而获得整个面上优势的策略。

立足全局,根据敌我实力情况合理部署与敌军的“长短之相较”,巧妙地用我方之“短”与敌方之“长”相较量,以获得全局的优势。这决定了李代桃僵之计是一个“诡谋”,它的运用“非常理之可测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