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烙印 | 中药的工具与工艺

 谷山居士 2017-06-18


五味学苑 公众号内回复“课程”领取内经、伤寒课程教材

五味学苑 公众号内回复“伤寒”领取伤寒论讲座全集(视频)

五味学苑 公众号内回复“内经”领取内经讲座全集(视频)

五味学苑 公众号内回复“唯象即可得到唯象中医学讲座全集(视频)

服用中药的“讲究”

来自五味学苑

02:11



中药,中国传统医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中国,包括动、植物以及矿物等多种类别,是人们秋冬进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药·历史

源流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几千年来通过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太古时期文字未兴,只能依靠师承口授。文字出现后,便逐渐记录。







依循古书,随源而至,人们循着墨本指引和口传身教,习药寻药。


中药·植物  







中药因植物药占多数,素有“中草药”和“本草”的别称。植物中药品类繁杂,疗效各异,常配合而用。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在我国,本草的采集传统源远流长,也是一门艺术。



它对于时令有严格要求,而野外、深山,不同的环境亦造就了不同的采集工具,不同的需求引发多样的工具设计。







本草的收集处理,需要切割、研磨等多道工序。



药的配方配比有自身的学问,称量工具成为主要的依靠工具。


现代技术发展推进了量具的革新,而传统物理工具传达出的文化内涵则是电子称等精确工具无法复制和替代的。



那些传统手工艺将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步淡出历史的舞台,但那份关乎中药、关乎历史、关乎传承的烙印,却始终难以淡出国人的记忆。

[本文来源:Beenle,转自中药大品种联盟。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