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学札记二 | 委屈的大学生缺一堂媒介情商课

 风临酒把2 2017-06-18

摘要:新媒体自媒体时代,公共场域中的行为都可能在直播或随手拍之下成为媒介事件,很多时候都要有在媒介镜像中反照自身行为的自觉:如果这种形象呈现到媒介语境中,别人会怎么看?有了这种媒介事件中“他者目光”的审视,就具备了媒介情商。如果关注过这些新闻,知道这种情形很容易变成媒介事件引发巨大舆论漩涡,就会谨慎很多,而不会当“自认无辜”的傻白甜。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某师范学院“保洁阿姨背大学生”新闻引发的争议已随热点转移而沉下去了,舆论主流意见基本上都表达了批评,我在《雨中背人的正能量,我已经忍你好久了》一文已经写得很清楚。不过,看得出来,被批评的当事大学生们很不服气,充满委屈,认为外围公众和不在场的网友不近人情的苛评“毁”了这场在当事人看来“本很温暖很温馨”的一件事。这件事,在场者的感觉和不在场者的人完全不一样,他们自己感受到的是互助的温馨和阿姨的热心,而外人看到的却是“娇气的巨婴”。


这几天,不少大学生都在我那篇公号文章后留言评论,表达不满。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媒体报道失真,歪曲了当时的场景,不是学生让人背,而是保洁阿姨主动背的;其二,当事大学生和阿姨都是舆论恶评的受害者,当时阿姨要说背他们时,他们开始拒绝了,但当时站在狭窄的长凳上,阿姨一背,他们重心不稳就上背了,这时候再拒绝就很难开口了;其三,当时同学们并没有等着阿姨背,很多人都在互相帮助;其四,应该理解很多学生不愿湿鞋湿脚的初衷,毕竟接下来要上课,脚湿了鞋湿了会很狼狈,等着从铺好的长凳上走过去没什么不可理解;其四,大学生没觉得自己很娇贵,学生快上课了,长凳还没有铺好,保洁阿姨背人只是想加快进程,评论员想当然地脑补真相了。


新媒体时代,真相多不是一次性呈现,而是在不断沟通、不断发声、甚至不断逆转的过程中逐渐呈现的。我相信,当公众了解这更多当时的现场信息,听了这些学生的解释后,会少很多恶评和苛责。确实,在场和不在场的感觉,可能完全不一样,不在场者需要克制自己想当然的脑补,超越一两张图片构建的碎片事实而去触摸丰富的现实。当然,另一方面,在场者也要有一种传播敏感,提升自省能力,意识到一些行为在传播中可能给不在场者传递的刺眼感觉。


这就是我常讲的“媒介情商”,超越“在场感觉很好”的盲区和局限,谨小慎微地考虑到自己的言行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让不在场者产生的误解、不适甚至强烈的反感。――毕竟,新媒体自媒体时代,公共场域中的行为都可能在直播或随手拍之下成为媒介事件,很多时候都要有在媒介镜像中反照自身行为的自觉:如果这种形象呈现到媒介语境中,别人会怎么看?有了这种媒介事件中“他者目光”的审视,就具备了媒介情商。其实,像这一次“保洁阿姨背大学生”引发的争议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每一次的情节都大同小异,或者是宿管阿姨背人,或者是保洁阿姨背人,或者是老师背人,每一次大学生都被骂得很惨。如果关注过这些新闻,知道这种情形很容易变成媒介事件引发巨大舆论漩涡,就会谨慎很多,而不会当“自认无辜”的傻白甜。


委屈的大学生们,缺一堂这样的媒介情商课。


将大学生们拉进舆论漩涡的,显然是那条“渲染正能量”的微博,如果没有那个用力过猛的宣传,又是“温暖一幕”,又是“她们是人群中最不起眼的,但她们的热忱却异常温暖人心”,舆论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反弹。完全沉浸于在场者的“温馨感动”中,而不考虑不在场者的感受,不考虑“年长的保洁阿姨背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所制造的错位和反感,媒介情商太低了。缺乏媒体情商的典型表现就是,陷于自我感动的盲区中不能自拔,没有换位思考,意识不到他者的感受。


媒介情商缺失的另外一种表现是,缺乏第三方的视角。当事大学生感到委屈的是,保洁阿姨主动背,大学生感动于阿姨热心愿意被背,双方都觉得很温暖,没什么不妥,外人干嘛说三道四?假如这事没有上传到网络,没有成为媒介事件,完全在一个封闭的语境中,你情我愿,那就你情我愿吧。但既然成为媒介事件,拿到公共平台上当正能量去宣传,就不是双方的事,而需要顾及旁观者第三方的他者感受。你自己觉得很温馨,但要考虑到媒介视野中的旁观感受――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让年长的保洁阿姨背,真的让人很刺眼。再多的理由,再多的解释,再多的人情,洗不清这个别扭的场景带给人的道德不适感。


媒介情商缺失的最后一个表现在于:面对争议,保持沉默,三缄其口,忍过风波。我注意到,当事大学生基本上一直是缺席的,引发争议后一直躲着舆论和媒体,没有积极到舆论场上去争取话语权。我理解这种初遇舆情时避之惟恐不及的恐惧,其实,假如当事学生有一声歉意,勇敢地面对媒体多点儿坦诚交流,舆论会多不少同情的理解,又不是什么大错或故意之错。有千般万般理由,可毕竟,“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让年长保洁阿姨背”让人不适,还是需要表达一下歉意的。回避问题,只会强化舆论所形成的刻板印象。












曹林时事评论作品集:《时评写作十讲》、《北大熏出来的评论》、《时评中国》、《不与流行为伍》、《快时代慢思考》、《拒绝伪正义》,欢迎在天猫“新华文轩”选购,享受多重优惠。读曹林时评,读这个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