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后四十回真的很差劲吗?

 观海听涛 2017-06-19

自从《红楼梦》传世以来,很多人(不论是红学家还是普通读者)对《红楼梦》后四十回大加鞭斥,认为是“伪续”“狗尾续貂”。想问问各位的看法,对后四十回怎么看?

我觉得后四十回真的不是曹雪芹所写,书里前边很多暗伏的线索没有得到发展,整部书看起来,有些人物出现得莫名其妙,有些人物在后来也失去了应有的光彩,比如王熙凤,前面凡是热闹的大场面因为有了凤姐才非常出彩,后四十回凤姐好像变了一个人,无精打采,整天病病殃殃的,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后来完全被写残了。还有一些精彩的场面,比如大观园的诗社集会,都没有了,让人怀疑作者是不是没有能力写好这些情节和场面。怎么早让贾家开始走向穷途末路似乎早了点,为了填补情节不够丰满的缺憾,也为了交代曹公前面所暗示的人物的悲惨命运,作者又找不到充分合理的理由,只好不断地人书中的人物生病,如果读到生病这个地方,读者就应该知道这个人物肯定是要死的,简单而粗暴。后面关于神魔仙术的情节也过多,情节发展遇到关键的地方,一言不合就会有僧道出现,否则情理解释不通。但后面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黛玉焚稿,黛玉之死等一些地方就很精彩,看出了作者的功力,但毕竟不是曹雪芹,领略不到红楼梦要表达的思想的精髓。总体来说,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是无法比肩的。

流传到今天的《红楼梦》共有120回,一致认为曹雪芹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随着新材料的发现,红学界经过慎重考察,认为后四十回并不是高鹗所写,高鹗和程伟元只是整理出版了《红楼梦》。专家经过科学统计,得出《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不是一个人写的。

高鹗续补的后四十回,后人争议很大,为数不少的人认为和原作者的精神不符,故不满者甚多,认为后四十回与原著原意不符,写的很差劲。我认为不要对后四十回求全责备,毕竟有多少续写红楼梦的人,他们写的补续都没有超过高鹗续补的后四十回。尤其是在虚写黛玉和宝宝的爱情婚姻的悲惨结局的主线上,还是很成功的。临死,黛玉的一句;“我死了,你怎么办”感动的多少痴情男女,流下了多少感动伤心的泪!在这一点上,基本上符合原作者的创作原意。不管后四十回是否完全符合原作者的原意,但毕竟使残书成为全书,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红楼梦,在这点上就得说功不可没。

一部文学作品,绝不会因几个砖家的吹捧而辉煌不朽,也不会因他们的贬斥而销声匿迹,最终是要受社会和历史的检验,因为最公平最具权威的评论家乃是广大读者和时间。120回本的《红楼梦》能流传200余年而不衰,就是对它做出的最公正的评价。我以为后40回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虽然不如前80回,存在不少毛病与缺陷,但就总体而论,补续基本上是成功的,难能可贵的。

后40回的功绩和价值之一,就是它完成了《红楼梦》的情节故事,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这对〈红楼梦〉的流传和艺术价值的实现都有重大意义。

与宝黛爱情悲剧这条主线交叉并行的是贾府盛衰这条主线。前80回,作者异常精确地叙写了贾府怎样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逐渐走向衰落的过程:他们生活上的豪奢无度,经济上的入不付出,道德的沦丧,教育的失败和后继无人,以及各派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冲突不断。此时的贾府已是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大有大厦将倾之势,但尚未倒塌。到了后40回,贾府的各种矛盾更加白热化,开始总爆发,内外上下交攻,才彻底衰败。先是元春薨逝,贾府失去靠山;锦衣军抄家,贾府受到致命的一击;再下来是贾母和凤姐死亡,宝玉失踪,贾府这才“呼啦啦似大厦倾,昏苍苍似灯将尽!”树倒猢孙散,便彻底败亡了。在历史看来,这是势之必然;在贾府的人甚至作者看来,这也是一种悲剧。

总之,后40回的补续,无论是主线的演进,故事的发展,情节的穿插与转换,以及多数人物的命运结局,大体上都是合乎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生活逻辑的,是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彼此连接和契合得也较为紧密自然。这犹如断肢再植一样,不仅接上了骨骼皮肉,而且将血管和神经都大致接上了,接活了。于是后40回与前80回便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后40回,先拿十二钗来说,元春尚未死,迎春亦末亡,探春仍未远嫁,惜春尚未做尼姑,黛玉泪未尽,宝钗还未嫁,凤姐还没哭向金陵,巧姐更未沦落为村姑,妙玉更未为歹毒所蹂躏,湘云也没出嫁,李纨尚未做一品夫人,也未死去,枉与他人作笑谈,只有秦可卿已经死了,算是作一了结。作为贾府来说,尚未抄家,作为贾母来讲,这棵大树还未倒下,总之还没有穷困潦倒,宝玉也没有出家做和尚,还没有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所以,看者还不死心,希望看到结局,不一定要圆满的,但必须是可以接受的,而不是一段悬案。所以,高鹗的续写尽管存在不少毛病,特别是结局还有后来翘的意思,如贾政复了官职,贾兰中了进士,连宝玉也是考取了才出走了,而且宝钗还怀了孕,等等。这并不符合曹雪芹先前的设想。而且文字上也没有前八十回优雅。但毕竟在大多方面符合曹雪芹的原意,描写了贾府一步一步走向没落,多数人的结局符合作青向意图,当然个别人除外,比如史湘云没有和贾宝玉共白首,王熙凤没有被贾琏休了,哭向金陵事更哀。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曹雪芹不死,也难保其十全十美,他自己也会反复修改的。比如他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改写了,但还有地方留下了蛛丝马迹,或是欲盖弥彰、画虎类犬。因此,不必苛求前人。小说终归是小说,有很大的创作空间,不可能千篇一律。

续书的不足也有两点,一是文字、诗词没有前八十回好,有些平铺直叙,没有前八十回起伏跌宕。二是对贾府一败涂地后又写了一段复兴的假象,如贾赦、贾敬的罪名免了,抄没的家产全部发还,宝玉还赏了一个文妙真人的道号,贾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并不是第五回金曲里所讲:“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虽然迎合了大多数人希望圆满的美好愿景,但却违背了曹雪芹揭示封建伦理社会必然灭亡的大趋势,反映了续书者在思想认识上比曹雪芹落后了一大步,一方面反映了他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另一方面又希望统治者能够赏识他,有重新启用的一天,还存在某种幻想。这也是续笔者的硬伤。

早在第五回,就讲到警幻仙子偶遇宁荣二公,贾府富贵传流,已历百年,怎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希望仙姑能将宝玉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可见贾府是不可能重新振兴的,宝玉能脱离苦海,皈依佛门,已是最好归属,也是宝玉之一大造化。即使后来贾兰侥幸博一功名,李纨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颓势无可挽回,结局只能是“飞鸟各投林”。

《红楼梦》在后四十回中还有一处败笔,说贾宝玉、贾兰下场考试,分别中了举人第七名和一百三十名,皇上看到他们是金陵人士,便查询是否是与元妃一脉而格外垂青。这显然是病话胡话。因为考举人,只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属各省、市自己的事,只有考中进士且名列三甲,才可能惊动皇上,对上报的三甲人选,皇帝才能调看试卷,进行殿试,决出状元、探花、榜眼,宝玉乡试后即出走,如何能引起皇帝重视,并看到他的考卷,说宝玉的文章固是清奇,若在朝中,必可进用。同时皇上还降旨着五营各衙门用心寻访。在得知宝玉果真出家后,还赏了一个文妙真人的道号。这个谎扯得未免大了些,与情与理,不太可能,也许是续作者的一厢情愿而已!

后40回与前80回在语体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主要区别是,后40回除少数章回外,再也没有了前80回那种纯净、典雅、流畅、生动、传神的优美语言;没有了触处生春,点铁成金的神来之笔;也没有了生气灌注、充满灵气的神韵。

我对一些红学专家一直很反感,官方还成立了庞大的红学机构,满足有考据癖的这干人众去陶醉其间,若再设立《红楼梦》番茄营养学、周易八卦学、五公经学、三寸金莲学、鼻烟壶研究会、斗蟋蟀科研院、赵本山艺术研究院、中华五千年垃圾文化辞典大全编委会,即能让所有有嗜痂之癖者毕其一生精力去搜索枯肠去摇头晃脑,真是一大看点啊!

红楼梦原名叫什么,胭脂斋汇评又是什么,红楼梦其实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真正120回本是曹雪芹写的全本,前80回是众多的人修改的,曹先生几经易稿增删后定本。后来这样组织出现问题,曹先生没有来的及把后四十回进行精雕细琢,就生病了,然后有高鄂先生修改,然后交给书商印刷。前80回本手抄本居多,中间在抄过程中也有错误,为什么红楼梦的在当时民间版本众多。后四十回也是曹先生所写,要不然别人续写,怎么写都会变样。唯一遗憾的后四十回,曹先生没有进行前八十回那样修改的。所以感觉上不如前80回精彩传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