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畜的灵性

 发哥07domrg8zi 2017-06-19

“逐水草而居”是千百年来哈萨克族生存方式的概括。为了逐水草而居,牧民们一年四季携儿带女,骑着马,赶着家畜,驮着毡房和家具,不停转场。

家畜转场是哈萨克族草原文化的重要体现,是随季节变化而适应家畜生存的迁徙。哈萨克族草场有着极深的内涵,每户牧民有世代传承的四片不同地域的草场。第一片是春季草场,刚进山的草场,叫“括克迭木”;第二片是夏季草场,叫“见依劳”;第三片是秋季草场,叫“库走”;第四片是冬季草场,叫“克斯涛”。春夏秋季草场在高山深处,风光无限,冬季草场在丘陵或沙漠边缘或戈壁深处,环境艰苦。春夏秋冬草场营养成分各不相同,有填饱肚子的过度草场、有增肥长肉的草场、有怀孕育子的草场、有生产哺乳的草场,各不相同,但功能齐全。哈萨克牧养的家畜延续千百年不退种、不退化,与四季丰饶的草场是分不开的。家畜的灵性

春季,家畜来到草芽萌发的草场,只能吃饱肚子。夏季,进入绿草如茵、鲜花似锦的夏牧场,膘肥体壮。秋天,转场至秋牧场,为配种繁殖。冬季,又转场至冬窝子,为了下一个来年。这就是哈萨克族时代流传的典型的生产、生活方式。

转场是哈萨克族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家畜是非常祈盼转场的,只有转场才能过上吃喝不愁的日子。转场是辛苦的,对主人和家畜都是一次磨难、磨炼、磨砺,灵性、天性和任性既定了的生存法则,维系了一代代哈萨克民族和他们的家畜的繁衍。

据牧民说,春季山里的积雪融化以后,家畜会嗅到春牧场青草的香味。牧民只要把它们赶到定居点外的牧道上,它们寻着青草的味道,年老的带着幼小的自然的进入到主人春牧场吃草,不会走错道,也不会进入到别人家的草场。牧主人隔一段时间去牧场看一下牲畜数量,有无丢失或走散就可以了,日常是不需要看管的。

由冬牧场转场至春牧场,家畜比谁都跑的快,吃了一个冬天枯草枯枝,也该换换口味了。秋天转场至冬牧场的速度慢多了,留恋秋高气爽、牧草丰盛是它们的天性和本能。不愿意转场至冬牧场还有一个理由,此季的家畜膘肥体壮,随时成为食客的美餐,命运难以保障是有其苦衷的。

家畜的灵性

每年的春分日过后,在牧民定居点或冬窝子的家畜,开始翘首以盼看着主人出门,一旦主人骑马,它们会蠢蠢欲动,以为要转场了。每当主人打开圈舍的时候,家畜会往外挤,向着牧道上跑,如果暂且不去春牧场,主人立即骑马拦截,时刻要看管好,一旦疏漏,年老的会带着幼小的,顺着牧道去了春牧场。牧民找不到家畜了,一般不用担心,骑上马直接去春牧场一定能找到。

记忆力超强的家畜会自觉在主人家春草场吃草,不会越界到别人家草场去的。它们认识主人曾经住过的房子,也认识自己住过的圈舍。能闻出自己曾经留过的气味,也能感知它们祖先生活过的地方。灵性促使了它们能找到自己“故乡”或“旧居”,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

春季转场是所有转场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一次洗礼,过不了这一关直接被淘汰。幼畜是初次长途跋涉,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是成年畜传给幼畜的基本生活技巧和本领,是今后幼畜赖以生存的基本法则。

家畜的灵性

春季转场,幼畜跟着大畜跑,主人骑着马才能跟上转场步伐。牧民走路转场很难跟上的。秋天家畜群回定居点或冬牧场,转场很费劲,一天就走不了多少路。

秋牧场是羊增肥抓膘的季节,这个季节是牧民最辛苦的,要做的是先把母羊和公羊分开放牧。秋牧场营养全面,公羊能增加雄性激素,母羊更能增加雌性激素。公羊、母羊处于发情期,公羊、母羊再合群放养,羊群里的母羊很快集体怀孕。羊是怀孕四个月生产,第二年三月份集中生产小羊羔,牧民接羔就辛苦一个月。三月份牧草开始发芽,母羊就可以吃到嫩草,奶水充足,对小羊羔发育很有好处。如果不把公羊、母羊分开饲养,母羊怀孕不统一,陆陆续续产羔非常麻烦。即不便于放养,更不便于形成商品集中销售或屠宰。

山羊记忆力超强,牧民一般会让山羊作为羊群的头羊。山羊作为头羊有几个好处,一是山羊擅长带路,主人家家的草场山羊去一次就记住了。二是山羊走得快,绵羊才能走得快。三是山羊知道哪里的牧草好吃、哪里的牧草丰盛。四是山羊喜欢吃头边草,不喜欢吃被家畜啃食过的牧草。

羊群里的头山羊是太监羊,无杂念、无想法,忠诚带好头,确保羊群能吃上嫩草,填饱肚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太监山羊还有一个好处,看到其它羊群里的同类异性,也不会私奔的,更不会留下私生子。

家畜的灵性

家畜非常自觉,只啃食主人家的草场,很少越界吃别人家的草场。家畜对主人家的草场线路非常熟悉,不会偏离方向走错道的,这也许就是任性吧。家畜还有特殊本领,认得主人,听得懂主人的吆喝声、口哨声,听得懂主人家的狗的叫声。

会吃草的羊羔记忆力最强,第一次在那片草场吃上了可口的草,下次或来年过来的话,会直接跑向曾经喜欢吃过草的地方。

幼畜不幸夭折,母畜会连续叫上几天。刚生产的幼畜,如果主人抱走,母畜也会不停的叫。母子情深意浓是割舍不断的,难道不是特有的天性的思念方式?

成群的幼畜,无论数量多少,只要母畜晚归回圈,隔着圈舍也能认出自己的母亲,一个也不会出现差错。婴儿刚出生几个月是没有这方面功能的。

两群不相识的家畜迎面相遇,绝不会合成一群的,它们知道主人是谁,不会跟随别的群走散的。个别幼畜跟随别的群走的话,主人一个口哨或一个吆喝声,就能喊回。如果别的家畜混入进来,主人一个口哨或一个吆喝声也能赶出去。一个不少,一个不多。假如个别家畜对主人有看法,不想在主人家混下去,或为了爱情,跟随别的群私奔的,主人直接揪出来,赶回自己群里。有些顽固不化,吃里扒外,执意违背主人意愿的,一顿皮鞭教训,以后再也不敢随意私奔了。

家畜的灵性

马的智商比较高,非常善解人意、通人性。自古以来马与人心心相印的故事不计其数。如上世纪牧民外出购物或办事主要靠骑马。故事说一牧民外出购买生活用品,其中购买火柴是必不可少的。牧民在回家途中,遇有暴风雪迷路了,天也渐渐黑了下来,偏又遇到了狼群,狼有个弱点怕火光。主人骑着马边走边擦火柴,狼始终不敢靠近马匹,保持一定的距离,牧民买的几包火柴不停的划擦出火花,火柴划擦完以后,天也亮了,也到家了,只要主人不下马,马是不慌张的。划擦火柴驱赶了狼群,拯救了主人和马匹。

马儿在草原、沙漠或戈壁行走,如果主人瞌睡了,放开马缰绳只管睡觉,马是不会让主人掉下来的,平安把主人带回家。如果连续走路较长,马儿瞌睡了,主人会抓好马缰绳,马儿一边行走一边睡觉,也不会使主人掉下来。家畜的灵性

人骑在马背上或进行叼羊比赛摔下来,马儿会及时躲闪或避开,绝对不会踏着或伤着主人的。

马儿懂得伦理道德,是有辈分和亲属之分,且有部落观念的。公马永远不会与有血缘关系的族群近亲交配的。有个故事说母马育有一匹小公马,断奶送给了远方亲戚。几年以后,主人看见曾经送给远方亲戚的公马,长得体壮膘肥,品相也不错,撮合让公马与母马交配。主人用布条把公马与母马的眼睛蒙住,彼此看不见对方的两匹马成功交配。主人把蒙在公马与母马眼睛上的布条摘取后,公马认出交配的是自己的母亲,撒腿奔跑,快速撞上一颗大树,当场自杀身亡。

哈萨克族民间有一种说法,那个人做了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指着鼻子说,你连马儿都不如。哈萨克族谚语,当着客人的面大骂家畜,是对客人的不敬,特别是打骂马匹的人,将会失去朋友。有时在想,人做了坏事,骂之为“畜生”,是不是人对牲畜的玷污。

家畜的灵性

好马不吃回头草,说的是公马带领群马永远寻着青草长得密、且茂盛的地方吃草,走在其他家畜的前方吃草。

群马遇有狼群袭击,公马会将群马围成一圈,绕着群马的四周奔跑,同时用嘴撕咬狼群、用蹄子猛踢狼群,勇敢善战。如果是一只狼,看见公马直接躲开。马的骁勇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马还有识路的本领,牧民长途跋涉迷路了,或者遇有灾害性天气,或遇有狼侵害等特殊情况,主人由于害怕或慌乱,会失误指挥马儿走错道。有经验的牧民立即松开马缰绳,坐骑会把主人顺利带回家。

主人与马的感情最深,当坐骑已年老或意外受伤不能为主人服务了,主人不会亲自宰杀的,会找邻居或专业屠宰户超度,避免伤感情。坐骑往往自己的生命终结,会向主人靠拢或仰望主人,留下最后一丝依恋,生命的最后马会流下眼泪的。

家畜的灵性

牛灵性十足,牛保护牛犊意识是值得称赞的。一牧民饲养了多头牛,在山上放养,一天,一头待产的母牛和一头公牛傍晚没有回圈。主人在草场上没有找到,心想一定被狼吃掉了,即使母牛保住了,生产的牛犊也被狼吃掉了。第二天清晨麻麻亮,主人扩大范围寻找,终于在山坳里找到了丢失的牛,走近一看母牛生产了一个牛犊,周围有两个一大一小动物踩踏出来的圈,一个是公牛踩踏出来的蹄印小圈,一个是狼踩踏出来较大的爪印圈。通过查看,原来昨晚上母牛生产牛犊的时候遇上了狼,母牛在生产牛犊,公牛绕圈护着生产的母牛,使狼无法靠近,确保母子平安。

家畜的灵性

牧民在定居点圈舍饲养的牛,每天给牛喂一些精饲料,时间久了,牛会趁主人不在家的时候,用鼻子或头部或牛角打开存放精饲料的房子或器皿,偷吃精饲料,牛的记忆力非常强,且有一定的模仿力。

牧民将家畜卖给邻居或附近的买主,如果看管不好,很容易跑回原主人家,家畜是认得主人家和主人的。

家畜的灵性

家畜促就了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海洋文化最好的结合。家畜生产的奶源与茶叶、盐巴相结合延伸出最具典型奶茶。延伸出手抓肉,丰富了我们的食源、丰富了我们的餐桌、丰富了我们的味觉、丰富了我们的营养成分。牛奶熬制的奶茶是最普通的茶品,其次是绵羊、山羊奶茶。马奶、驼奶也可以烧奶茶,马奶、驼奶熬制的奶茶是奶茶中的上品,牛奶、绵羊奶、山羊奶奶茶无法与之相媲美。还有一种特制的三九寒天驱寒喝的黑胡椒奶茶,黑胡椒奶茶需要下功夫熬制的,首先茶壶里放入黑胡椒和茶叶熬煮较长时间后,散发出浓郁的黑胡椒味和茶香后,再放入牛奶或羊奶或马奶或驼奶煮沸即可。黑胡椒奶茶喝完浑身冒热气,越喝越上瘾,黑胡椒的热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奶茶丰富了茶源、茶缘、丰富了我们的舌尖。

家畜的灵性

羊与其它家畜有点不同,由于数量之多需有人来看管,一是头山羊出问题了,绵羊会分散难聚,二是羊群遇到狼侵害容易跑丢,三是羊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易走散丢失。

牛的脾气很倔,但很聪明,它知道主人家的成员。主人家的小孩招惹它,牛会低下头晃着牛角,一双牛眼里露出凶光,似乎随时发起攻击的样子,吓唬招惹它的小孩,不会攻击或伤着小孩的。如果是外人招惹它,那么牛是不客气的。

家畜的灵性

牛很有灵性,每天一大早便走到栅栏门前向外张望,等待着外出觅食。傍晚村头刚传来牛叫声,一转眼功夫奶牛出现在栅栏外面。此时,院子里的牛犊早已冲向大门,奶牛和牛犊隔着栅栏相互叫唤,母子急于相见之心令人动情。

有个故事说有头牛晚上在草原上被狼群吃了。第二天清晨,平时在一起吃草的牛径直来到被狼群吃掉剩下的尸骨旁,随后嗅着死牛的尸骨哀声连连,片刻附近的牛几乎闻声而起,一时间牛的哀鸣声传遍牧村。傍晚牛该回圈了,不料还有一些牛一反常态,再次走到死牛尸骨旁,嗅着残存的尸骨和血渍依旧哀嚎不止。牛的灵性值得我们敬畏。

家畜的灵性

牛是群居家畜,单只牛不容易吃胖,一群牛容易吃胖,牛也争抢着吃才能吃饱、吃胖。好比一群小孩,你抢我争才能吃好、吃饱。单只母牛不容易发情,每到发情季节,牧民会把母牛合群到较多的牛群里面,母牛争先恐后发情、怀孕,母牛之间也是互相争风吃醋吧,母牛、公牛的气味传递起到了发情作用。

家畜的灵性

牛非常懂规矩,有家教、家风,顺从主人宗旨,世代相传,延绵不断,保持着传统的优良作风,它们再晚也要回家让主人挤奶,幼畜吃奶,从不嫌弃主人家庭贫穷,更不会因生活在富裕的家庭而沾沾自喜,这就是牛的脾气、这就是牛的本性、这就是牛的道德。

近几年来,哈萨克族逐步定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过上了安康幸福的生活,逐水草而居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家畜也跟随牧民改变了生存方式,实现了定居圈养。部分哈萨克牧民逐步形成了过了“那吾鲁孜节”转场进山,冬季定居圈养的新的生存规则。对于圈养家畜们是高兴、荣幸,还是悲观、愤懑,只有它们心知肚明,人们永远猜不出、也不知道灵性十足家畜的想法和看法。

适应牧民定居是家畜必然、唯一和正确的选择。

审核:冯亚希 作者:崔风翔 摄影:彭海东

家畜的灵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