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观察】区块链的下一站

 yanyahoo 2017-06-19

【经济观察】区块链的下一站

2017-03-22 上财产经智库
上财产经智库

CIDI_Shufe

即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CIDI),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财经大学共同建设。 研究院秉持“国家急需、创新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创新、协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业经济高端智库平台,为国家和上海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知识成果和智力支撑。


区块链技术目前涉足最多的是金融领域,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由于其自带的“透明、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人们寄望这一技术在引发金融业变革的同时,逐渐辐射到互联网、物流、制造及服务等各个领域,一步步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2017年2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I BM)宣布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托管系统。邮储银行表示,新推出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将以共享账本、智能合约、隐私保护、共识机制等四大功能为技术基础,实现信息的多方实时共享,免去重复信用校验的过程,预计将可缩减60%-80%的业务环节,令信用交换更为高效。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这是区块链技术首次“落地”于国内主流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显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成熟,金融业内对区块链技术的商业前景已形成基本共识。


事实上,就在去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完成了一次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测试,其中展示了分布式账本系统中交易和清算如何进行。而在国际范围内,巴克莱、花旗、星展、桑坦德银行等全球知名金融机构也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发展或开发相关应用……作为一项为支持比特币而诞生的技术,业内人士寄望区块链技术能引发一场金融业的巨大变革,并影响到互联网、物流、制造和生活服务等各个领域。


缔造“信任世界”


区块链,这个看似高冷的黑科技名词,用最通俗的话来说,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字账本,用来记录网络中的所有交易。在这一系统中,交易账本发送给网络中的所有成员,所有对数据的修改,必须经过相关各方基于共识机制的认可才能生效,没有任意一方有能力单方面篡改数据。


由此可见,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共同维护”与“不可篡改”的网络,人们由此可以将各种金融业务或社会协作场景中承担中心维护的管理者逐步解放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流程中不必要的中介机构和活动。对社会整体运作而言,这一技术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


“当支付方对钱包发出指令向另一方转账时,计算机会对交易展开认证,再将其添加至体系中有大量副本的账本中,”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院沈联涛日前撰文指出,“尽管比特币饱受争议,但其背后的运行原理还是靠得住的。”


在技术专家眼中,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化解了困扰现代社会的多点信息交互过程中的信任困惑———即所谓的“拜占庭问题”(Byzantine failures)。这个话题起源于东罗马帝国时代,由于当时帝国国土辽阔,各地驻防的军队相距遥远,将军与将军之间只能靠信差传消息。当战争发生时,军队内所有将军和副官必需达成一致的共识,决定是否去攻打敌人的阵营。但是,军队内有可能存在叛徒和敌军的间谍,这些人能影响将军们的决定,同时扰乱整体军队的秩序,所以决策者在做出判断时,可能无法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这时候,在已知有成员谋反的情况下,其余忠诚的将军如何在不受间谍、叛徒的影响下达成一致协议,就是所谓的“拜占庭问题”。


“拜占庭问题”如果用现代计算机语言来描述,就是“传统系统信息交互时,全网系统中任意节点都无法信任对方”的难题。但是,基于严密强大的算法共识机制和分布式维护原则,区块链可以保证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在可信的环境下,自动安全地交换数据。


现在,区块链技术打造了由技术提供的“契约精神”,弥补了“拜占庭问题”引发的人性缺陷。因为其共同维护、不可篡改的特性,人们可以在无需中介插足的情况下,实现交易、许可、证明……同时,由大数据和区块链相结合的信任体系,是一个高度公开、透明、共享的网络,每个人每天产生的社交、交易数据,在区块链上会形成一幅个人的“信用画像”,一旦有人违反了信用,他在这个社会将无法立足。


此前,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足,“共享”一词只能停留在一些小范围的应用中,譬如通过租房平台出租房屋、使用第三方平台出租车位等。然而,当一个人的信用区块链确定之后,真正的共享将会建立起来。人们可以放心地将自己的空闲资源出借给任何一个陌生人,不必像现在那样需要借助平台的信用保障,而只要对方身处信用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即可。


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共享金融也将成熟。实现物品或知识的共享是共享经济的初始形态,而更深一步的则是基于共享经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享金融服务。因为区块链的存在,人们在链上的数据将无法篡改,理论上,未来任何人都可以借助区块链信用,向世界上任意一家银行申请贷款,也可以向地球上随便一个陌生人借钱,只要对方有能力放款……最终,人们将绕开传统的金融机构,实现资金的自由流动。


多个行业将遭遇变革


在保险领域,建立于区块链技术之上的保险机构,未来将无需投保人申请理赔,也无需保险公司批准理赔。只要触发理赔条件,保险机构将自动支付理赔金额。比如,投保人A在保险公司B购买了一份航班延误险合约,并通过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相连,所有相关机构都能自动获取这份保单的的公开数据。一旦发生航班延误,投保人A无需提交任何理赔申请和证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B保险公司会自动落实A的理赔事项。


透明化监管与溯源链是社会公益可持续推进的重要环节,根据区块链不可篡改、透明账本的特性,越来越多的区块链应用将出现在公益场景中,将贯穿公益流程的各个方面,每一笔用户捐款都会记录在区块链上:公益资金经过公益机构中间的传递,最终会送达收益人手上;资金每经过一个流转的节点,都会留下一个“电子印记”,确保资金的流向正确无误。资金全流程的溯源记录清晰可查、不可篡改,保证了公益事业的透明、开放、可信,实现真正的“阳光账本”。


银行和证券业务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传统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等中心机构的多重协调,而利用区块链自动化智能合约和可编程的特点,能够极大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避免繁琐的中心化清算交割过程,实现方便快捷的金融产品交易。据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如果2020年左右全世界银行内部都使用区块链技术,每年将可节约近200亿美元的成本。


区块链技术目前涉足最多的是金融领域,然而,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由于自带的“透明、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区块链技术还将一步步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信用证明领域,它能为各类社会活动提供认证服务,包括出生证明、所有权证明、结婚证、学历证明和投票等……从技术上来说,凡是可以用代码表达的交易,都能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登记和证明。


黎明破晓前的尴尬


在数字货币圈内绰号“飞熊”的熊立健长期关注区块链技术的进展,在他看来,任何新技术从出现到落地成熟应用,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国内一些投资人更愿意快速“变现”,相比之下,国际资本更愿意支持创业者做一些探索。目前在国内,一家区块链创新企业如果短期内找不到落地的项目,就很难拿到下一轮融资。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国内区块链创新企业大多在融到A轮、B轮之后,就难有下文的真正原因。


熊立健认为,当前,区块链底层架构的技术壁垒尚未完全攻破,而这又是需要大把时间来打磨的“苦活、累活”,愿意撸起袖子埋头苦干的公司,还真不多见。而在比特币早期投资者、Onchain (分布科技) CEO达鸿飞看来,区块链应用像是手机上的App,而底层架构是苹果或安卓操作系统。如果没有好的底层技术积累,再好的应用设想,也只是在天上飞。所以,我们现在想的是把基础打扎实。


达鸿飞创办的分布科技是一家位于上海的区块链技术创新公司,专注于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公司打造了第一个由中国团队主导的 自主开源块链架构———Onchain DNA,可以同时支持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等不同应用类型和场景,并快速与业务系统集成。达鸿飞表示,Onchain中超过80%的员工为资深技术人员,企业崇尚原创、开源、免费的理念,形成一个可共享的区块链架构体系,吸引更多的行业力量,共同打造国内的区块链生态,帮助每个组织拥抱区块链/分布式账本。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币圈”资深玩家熊立健、还是雄心勃勃的创新企业家达鸿飞,都不讳言区块链技术“自带”的瓶颈。“区块链的不足和它的优点一样鲜明”,熊立健认为。像比特币这样知名的区块链平台,其采用了基于“工作量证明”的共识机制。但问题在于,如果某种权力掌握了51%的多数账本,就可以颠倒真假,这就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51%攻击”。在人们预想的未来庞大区块链体系中,要占据51%以上的账本,无论是技术难度、时间消耗还是人力物力成本都非常巨大。但在当前的小型区块链中,要做到超过51%并非毫无机会。这一切,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加以改善。


与此同时,区块链的另一大优势———高效的交易,也需要全面来认识。通过区块链,支付由交易双方直接完成,跳过了以往的中介环节,因而它的效率获得极大提高。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目前的区块链技术还需要再提升几个量级。狭义的区块链“全网播报”耗时很长,每秒只能处理个位数的交易,而传统金融机构每秒的交易量往往多达几千笔。目前最大的区块链比特币网络,其日均交易量也只有20余万笔,甚至还出现过一笔交易经过10多小时才确认的情况,而一家大银行的日均交易量往往超过1亿笔。


区块链的基本意义你怎么强调它并不为过,在所有涉及到信任传递的资产交易商、权属确认和信任传递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一直在关注区块链的点融网创始人郭宇航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这项技术要落地并对金融生态产生真正实质性的影响,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去探索。在郭宇航看来,区块链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交易的延迟性和剧增的内耗。同样一台服务器,以前完成一笔记录手段,只需一次响应,但通过区块链技术需要在无数个节点同步完成,这对于内耗的提升非常大……类似的技术问题,将会制约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有论者指出,从眼下群雄争霸的景象来看,区块链技术要真正实现普及,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在数字货币方面,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杂陈;在技术平台方面,“以太坊”和“超级账本”这样的大项目,标准同样并未统一。目前,除了金融巨头组成的R3CEV之外,IBM、思科公司等数十家技术公司专注于商业区块链联盟(Hyperledger)……诸如此类的大系统的成熟,需要漫长的时间。至于业界呼声很高的“打造标准化模式”,由于欠缺实际行动的动力,各路人马目前对此暂时都持观望态度,谈“互联互通”为时尚早。


区块链技术加速落地的另一障碍,是相关管制法规的缺失。在国内,关于区块链的政策和法律几乎为零,导致区块链相关的经济活动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护,无形中增大了市场主体的风险。幸而,一切已经开始起步。2016年以来,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关注和支持区块链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尤其是2016年12月发布的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提出需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创新、试验和应用,以实现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权。工信部下属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去年发布 《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 (2016)》 之后,又联合了平安、蚂蚁金服、万达、Onchain等15家单位,启动了 《信息技术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参考架构》研制,并将于年内出台。


同样,传统势力是否会成为区块链发展中的阻碍,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现有的金融系统是区块链“革命”的对象,这些系统是花费数十年、投入巨额资金建立起来的,金融机构是否有动力去推动区块链发展呢?而医疗、保险、物流等行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开辟了一个信用的时代,未来的信用是靠全网的公证、每个人所有智能设备的记账来实现的,一旦能够完成,将万物互联、信任互存,共享生活将从口号变为现实。然而,区块链固然美妙,却仍然需要人们开拓和驾驭。一个完善的去中心化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中心化的主导者———人类的实践。


(来源:文汇报;责任编辑:尤歆飞)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阅读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即将打开''小程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