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进展
2017-06-19 | 阅:  转:  |  分享 
  
·综述·

收稿日期:2004-08-17

作者简介:朱强(1978-),男,江苏溧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血液病。

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进展

朱强,李晓惠

(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文献的回顾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

说明,中医药治疗再障的机理主要是通过调节免疫,刺激骨髓造血,改善造血微环境等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56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1719(2005)05-0499-02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

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

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较严

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依据其发病急缓、病情轻重及骨髓受

损程度等情况,临床分为急性再障、慢性再障,急性再障属于中

医学急劳、髓枯、发热等范畴,而慢性再障则属于中医学虚劳、

血证、血虚、虚损等范畴。

中医药治疗再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疗效,随着近年

来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中医药治疗再障在

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丰富的成果,其主要

集中于调节免疫、刺激骨髓造血和改善造血微环境等方面。

1调节免疫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与异常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干

(祖)细胞有关,部分再障患者骨髓衰竭的发生与T淋巴细胞及

其分泌的某些造血负调控因子所致的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及

分化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周永明等用健脾补肾活血方治疗再

生障碍性贫血62例,并观察治疗前后NKa和T淋巴细胞亚群

等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前再障患者NKa、CD3、

CD4、CD4/CD8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1001),CD8则明显

高于正常对照组(P<01001、P<0101),治疗后各免疫指标均

有显著改善,而脾肾阳虚型的改善优于脾肾阴虚型,提示健脾

补肾活血方治疗再障疗效良好,能调整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增强免疫调节细胞NK活性,促进T细胞亚群的比值平衡,抑

制Ts功能,从而解除对骨髓造血的抑制,脾肾阳虚型疗效和免

疫指标的改善优于脾肾阴虚型,从一个方面为“阳虚易治,阴虚

难调”的中医理论提供了证据。丁敬远等研究补肾泻肝方(主

药:熟地黄、制首乌、补骨脂、菟丝子、淫羊藿、牡丹皮、黄连、水

牛角等)治疗免疫介导再障的机理。BALB/C小鼠经60Co55Gyγ

射线照射后由尾静脉输入取自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混合细

胞悬液形成免疫介导再障模型。用补肾泻肝方灌喂模型小鼠

后检测外周血象、T细胞亚群,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

小鼠的周围血象及CD8明显升高,补肾泻肝方灌喂免疫介导再

障小鼠,明显改善外周血象三系减低的状况,调整CD4、CD8数

值及CD4/CD8的比值,使紊乱的免疫状态趋于恢复正常。通

过上述环节进一步使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趋于正常从而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造血负调控因子一直被认为与人类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

性贫血循环造血抑制活性的形成密切相关,表现出对造血干/

祖细胞的生成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梁毅等用免疫介导法处

理小鼠,损害小鼠的造血干细胞,使有源于CFU-S阶段的造

血生成能力缺陷并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出现造血抑制细胞

和血浆CFU-GM抑制活性。通过对实验小鼠两种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检测分

析,了解免疫介导模型小鼠血清中两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以及

观察地甘口服液及红霖四物口服液对它们的影响。其结果显

示模型小鼠血清中TNF、IL-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表明其造

血抑制活性的形成与这两种因子有密切的关系。以补气补血

中药组成的复方在治疗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过程

中,表现出两细胞因子含量的下降,尽管与正常鼠比较存在差

异,但较模型鼠已有大幅度减少,说明中药复方(地甘口服液、

红霖四物口服液)对异常增高的造血负调控因子有拮抗作用,

以减轻其对造血功能的抑制。

Fas受体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家属

成员之一,通过与表达在活化淋巴细胞表面或由其分泌进入血

浆的配体FasL相结合,可诱导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即细胞凋

亡。最近研究表明,再障患者血清中存在一些异常物质如γ干

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可通过Fas信号途径诱导CD34+细胞凋亡。孙伟正等研究

补髓生血冲剂(熟地黄、枸杞子、淫羊藿、巴戟天、鹿茸、红参、鸡

血藤、猪苓等12味中药)抑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造血

细胞凋亡的机制,应用电镜观察CAA患者骨髓组织造血细胞

的凋亡情况;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补髓生血冲剂治疗前后

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凋亡阳性指数。结果显示电镜下易见CAA

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的凋亡现象;治疗前CAA患者骨髓造血细

胞凋亡阳性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后(P<0105)。表明补髓生血冲

剂有一定的抑制CAA骨髓造血细胞凋亡作用,这可能是补髓

生血冲剂的疗效机制之一。

2刺激骨髓造血

再障患者骨髓CD34细胞较正常人明显减少,减少程度与

病情相关;其CD34细胞中具有自我更新及长期培养启动能力

的“类原始细胞”明显减少。有学者报道,再障造血干/祖细胞

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降低,体外对造血生长因子反应差,免疫抑

制治疗后恢复造血不完全。李晓惠等在血复生汤为主治疗再

生障碍性贫血118例的临床研究中以服用血复生汤剂(菟丝

子、女贞子各20g,熟地、制首乌、肉苁蓉、补骨脂各10g,黄芪

·994·辽宁中医杂志2005年第32卷第5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30g,当归10g,巴戟天20g,淫羊藿、紫河车、鹿角片各10g组成)

作为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均服用十全大补汤,观察治疗前后骨

髓象的变化及CD4、CD8的变化,结果显示血复生汤为主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总有效率为8114%,明显高于以十全大补汤为

主治疗的5018%的总有效率,血复生汤治疗再障有效的机理可

能是:1)方中某些中药(如菟丝子、熟地、淫羊藿、巴戟天、补骨

脂、鹿角片等)含有促进造血细胞生长的物质,能促进骨髓造血

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2)再障的发病机理之一是由免疫介

导所致,尤其是T细胞及其亚群异常,血复生汤中的黄芪、紫河

车、甘草等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本文治疗组治疗后CD8明

显下降,有解除造血抑制的作用,有利于造血功能的恢复。赵

新广等从细胞培养角度研究补髓生血胶囊对慢性再障(CAA)

的疗效机理,以补髓生血胶囊Ⅰ号(生地、红参、黄芪、五味子、

山茱萸、桑椹、枸杞子、鸡血藤、女贞子、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

等)和补髓生血Ⅱ号(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附子、鹿茸、仙

茅、熟地、红参、黄芪、枸杞子、鸡血藤、山药、首乌等)治疗作为

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组,肾阳虚者,服用Ⅱ号

方。肾阴虚者,服用Ⅰ号方。对照组均使用再障生血片,观察

BFU-E、CFU-F、CFU-TL、CFU-Meg培养体系中干/祖集

落数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疗前、疗后BFU-E、

CFU-F、CFU-TL、CFU-Meg集落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

0101,P<0105),疗后造血干细胞集落数均有不同积度提高,阴

虚组疗后不如阳虚组,其与对照组基本相同(P>0105),阳虚组

疗后与对照组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101)。表明补髓生

血胶囊能促进再障患者造血干/祖细胞增殖,修复机体免疫力。

邱仲川在探讨补肾复方冲剂(由熟附子10g,肉桂3g,鹿角片、炙

龟板、菟丝子、枸杞子各15g,党参20g,红参须15g等)治疗肾阳

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基础上,观察其对于再障患者骨

髓造血祖细胞影响。以复方皂矾丸和康力龙作为对照,采用甲

基纤维素培养法观察治疗前、后骨髓造血祖细胞———红系爆式

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

-GM)水平变化,结果示补肾复方组临床有效率为80%,明显

高于复方皂矾丸(40%)与康力龙组(46167%);且补肾复方组

治疗有效病例的骨髓造血祖细胞(BFU-E及CFU-GM)恢复

明显优于复方皂矾丸与康力龙组。

3改善造血微环境

再障患者骨髓活检除发现造血细胞减少外,还有骨髓“脂

肪化”、静脉窦壁水肿、出血、毛细血管坏死;部分再障骨髓基质

细胞体外培养生长情况差,其分泌的各种造血调控因子明显不

同于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受损的再障做造血干细胞移植不易

成功。舒砚君等探讨临床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加用

活血化瘀药物提高疗效的机制,建立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

型,胃饲100%复方活血汤注射液(由丹参、全当归、川芎、赤芍

按2∶2∶1∶1比例组成)观察骨髓组织学、体外成纤维细胞集落

形成单位(CFU-F)、培养基质细胞层的黏附能力,骨髓氧分压

(PO2)。结果示复方活血汤组小鼠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

计数,骨髓造血组织容量、CFU-F计数,均较再障组有明显升

高(P<0101);且基质细胞黏附功能、骨髓PO2已恢复至正常。

提示复方活血汤可促进再障小鼠骨髓微环境的修复及供氧,从

而促进骨髓造血。董凌莉等研究了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黏附分子CD49d和CD49e及其基质

细胞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

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促进再障骨髓恢复造血的机制和治疗

方法。利用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型,腹腔注射磷酸川芎嗪注

射液,每次5mg,每日2次,第14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

单个核细胞CD49d、CD49e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

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VCAM-1的表达。结果27只BALB/

C小鼠,平均分为3组,再障组CD49d、CD49e、VCAM-1的表

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组(t=11196,17118和7109;P均<01001),

而川芎嗪组其表达均显著高于再障组(t=9105,14161和6191,

P均<01001),且CD49e和VCAM-1已近正常。说明川芎嗪

能增强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黏附分子

的表达,有利于造血细胞的增生。基质细胞与造血细胞的直接

连接有传递转换信息分子的作用,此种连接是通过基质细胞与

造血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实现的,细胞黏附分子VLA5是红系

祖细胞的纤维连接蛋白(Fn)的受体,VLA4是髓系造血祖细胞

的Fn及VCAM-1的受体。90%以上的CD34+细胞,包括红

系爆式集落(BFU-E)和粒-巨噬系集落(CFU-GM)都表达

VLA4和VLA5。VCAM-1表达于骨髓微环境网状纤维细胞

和骨髓微血管内皮细胞上。VCAM-1在调节造血中有重要作

用,参与造血细胞与基质细胞形成聚集体,有利于造血细胞增

殖、分化。研究结果显示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黏附分子受体

VLA4、VLA5显著低于正常小鼠,再障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上

VLA4的配体VCAM-1也显著低于正常小鼠。因此,如能增

强VLA4、VLA5及VCAM-1的表达,将有助于骨髓造血细胞

与基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生。川

芎嗪通过促进骨髓微血管的修复,增加骨髓供氧,促进基质细

胞生长及其黏附功能,改善骨髓微环境,增加免疫介导再障小

鼠骨髓细胞CD34抗原表达。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川芎嗪显著

增强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VLA4、VLA5的表达,同时增加基

质细胞VCAM-1的表达,说明川芎嗪不仅作用于基质细胞,提

高黏附分子配体表达,同时作用于造血细胞,提高其黏附分子

受体的表达,从而加强基质细胞与造血细胞相互作用,促进骨

髓造血细胞的增生。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再障疗效确切,中医药治疗机理研

究也越来越深入,多从调整免疫、促进造血机能恢复、改善骨髓

造血微环境入手,取得了很大进展,临床上设立对照组,建立动

物模型,并逐渐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找到了一些中医药治疗

再障的客观依据,同时今后应开展单味药的机理探讨,以筛选

确实有效的方药。

参考文献:

\[1\]丁敬远.补肾泻肝方对免疫介导再障模型小鼠的影响\[J\].上海中

医药杂志,2003,37(7):46

\[2\]李晓惠,章亚成.“血复生汤”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18例的临

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2,23(12):10

\[3\]舒砚君,孙汉英.复方活血汤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

微环境的作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6):359

\[4\]梁毅,鲁新华.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血清IL-2、TNF水平及中

药复方对其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1(3):23

\[5\]孙伟正,于壮.补髓生血冲剂抑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

血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

(3):140

\[6\]赵新广,王祥麒.补髓生血胶囊对慢性再障患者造血干/祖细胞作

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1998,3:55

\[7\]邱仲川,赵琳.补肾复方冲剂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祖细胞

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3):55

\[8\]董凌莉,刘文励.川芎嗪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细胞黏附分子

作用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4):178

\[9\]周永明,黄振翘.健脾补肾活血方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关免疫学指

标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12:12

·005·辽宁中医杂志2005年第32卷第5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