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年前她独自来到景德镇,用七万枚易碎的瓷片,设计出了瓷器最美的样子

 美物计 2020-12-03

中国是公认的瓷之国

在英文中,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词

中国发明了瓷,瓷成了中国的代表

我国拥有上千年的陶瓷制造历史

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享誉盛名

旋涡

倒影

涟漪

2016年冬,上海爱马仕之家

带来全新主题橱窗——映

以陶瓷为介质,将有限的橱窗空间

打造成无限的自然缩影

7万片薄至1毫米的瓷片以几何形状组合

展示出水的不同存在方式:

倒影、涟漪和旋涡

惭愧系列

为上海爱马仕打造此次冬季橱窗的是

中国陶瓷艺术家辛瑶遥

辛瑶遥,毕业于江南大学工业设计学院

学设计的她,毕业前夕看到朋友

在景德镇做出的杯子,每一个都不一样

杯子上釉质呈现的丰富效果

让她觉得陶瓷也有很多可能性,想试一下

于是她几次前往景德镇,之后便想定居在那里

辛瑶瑶

景德镇是瓷都

代表着中国陶瓷制品的精湛技艺

关于陶瓷设计需要的所有东西这里都有

2012年,辛瑶遥独自一人来到景德镇

开始学习陶瓷工艺

陶瓷入门容易,但想要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

就是投入很多努力和心血

最初的几年,辛瑶遥潜心研究陶瓷材料

她很享受这样安静的创作

虽然遇到过很多困难,但那是她选择的生活

辛瑶遥觉得,陶瓷最让人欲罢不能的一点,

是它天生就做不成你想象的那个样子,

材料并非完全听从人的意愿。

但她反而非常享受这一过程:

“如果一次就烧成了,像一个老酒鬼戒酒,

居然一次就戒了,会非常失落。”

工业设计的学习经验

让辛瑶遥能自己动手制作机器

于是,她设计了一个机器

能把瓷泥压的又薄又均匀

制作出的薄瓷片可以像纸张一样

裁剪、拼贴,然后再进窑烧制

辛瑶遥用这些厚度只有0.3~0.5mm的薄瓷片

设计出一组薄如蝉翼,轻巧若云的器形

辛瑶遥给这组瓷器取名为“惭愧

谈到取名的原因,她说

“当时很迷恋《红楼梦》,这是一本关于遗憾的书,

而陶瓷也可以被称为是遗憾的艺术

因为总是烧不到你想要的样子

还要借助一些运气

但是我觉得只要尽力才会不遗憾

这个做出来时间并不太久,花得时间不够,

就叫惭愧。”

她对传统制瓷工艺有所敬畏

所以带着惭愧的心情面对陶瓷

惭愧系列青瓷

也有人这么问辛瑶遥:

你的东西看起来这么脆弱

我买回家不小心弄碎了怎么办

她如是答:这是不好伺候,

比如你有一个娇气的女朋友,

娶不娶回家,要看你有多喜欢她。

泡沫杯

在辛瑶遥眼里陶瓷有无限可能性

“最开始做陶瓷就想做点有趣的东西,

比如冲泡牛奶会有泡泡,

喝酒也会有泡泡,

就想在牛奶杯或者啤酒杯上制作一些泡泡。

就是玩了一下。”

大家都觉得泡泡烧不出来,但她觉得可以

她把瓷泥打成泡沫,用1300度的高温烧制

固定下来后,一千年也不会变

几何系列花瓶和香插

几何系列是辛瑶遥创作上又一个突破

这是一组线条感很强

几何切面非常有逻辑感的香插、花器

模具是3D打印出来的,为了研制釉料

她花了半年时间,做了很多尝试

事实上,在制作陶瓷之前

辛瑶遥在设计界已小有名气

她创作的“无骨宣纸灯系列”作品受邀参加

2010伦敦设计周TENT LONDON设计展

贴片宣纸灯以传统的宣纸为主要设计材料

完全由设计师手工剪裁和拼贴

贴片与贴片之间的交叠在灯光下会融合在一起

既起到了牢固作用,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柔和自然


也是在这次设计展上

爱马仕品牌方对辛瑶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后才有了2016年冬季橱窗设计的合作

为了这次的设计,她花了半年的时间

对瓷、泥土、光与水之间的微妙配合进行探索

最终成功地将自己对自然的体悟充分表达出来

用独有的瓷语言表达了水的不同肌理

上海“爱马仕之家”还首次将艺术家的创作

从橱窗延承至个人艺术展

“水光瓷色:自然与瓷”辛瑶遥陶瓷艺术展

作为橱窗创意延展铺陈,展出5件艺术装置

漩:用陶瓷与镜面的结合呈现脱离地心引力

而从水底看漩涡是什么样?引领观者从水底体验漩涡的游弋与变换

漪:涟漪是水最有规律的动态,微小但有节奏,传达着大自然的脉动

露:透过蜂鸟的视野,模拟光线柔和的清晨,从不同高度直观捕捉光的旅行轨迹

寒:6个从六边形逐步变为圆形的装置,依次排列在曲折的墙面上,瓷片以几何块面模拟出凝固的冰晶体

明暗交替,瓷的轮廓似乎也在变

水、光与瓷的质感交互

极致表达自然景象难以言喻的惊奇与感动

辛瑶遥做的陶瓷非常东方化

沿袭了中国传统审美中细致幽微的一面

在她的认知里,生活本身的艺术化

是中国文化中最经久不熄的品质

中国人明白同一棵树的早晨与夜晚、

明朗的白天与迷雾的清晨,

影子和色彩是怎样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审美是不讲与众不同,

争奇斗艳的。

好的宋瓷,紫砂,明式家具,

就是一个正经的形式,而且美得不得了,

微妙的不同里见高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