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红皮病

 紫霜飘雨 2017-06-19

 在药疹中大疱性表皮松懈型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特点为发病急、皮疹初发全身皮肤弥散性潮红、深红至暗红及略带铁灰色斑,斑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用手轻轻推动表皮即可剥脱,整个皮肤犹如烫伤样外观,常伴有口腔、眼鼻、消化道及呼吸道粘膜一处或多处受累,表现水疱、糜烂、溃疡。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常伴有高热和内脏损害,病死率10%~30%。国内尚无特效疗法。

 《刘渡舟验案精选》P179    
红皮病
(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型药疹)

   ??,女,39岁。患者半年前因病服用复方新诺明发生过敏,周身皮肤发红、瘙痒不已。西医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型药疹。多方医治罔效,患者特别痛苦,经他人协助,从四川辗转来京请刘老诊治。现全身皮肤通红、灼热、瘙痒难忍,表皮片片脱落、每日可盈一掬,面色缘缘正赤,目赤羞明、不愿睁视,口干鼻燥、咽痛、月经半年未行、小便色黄,大便质软、一日两行,舌绛、苔白厚腻、脉滑。初辨为热毒深入营血,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清营凉血解毒等法,疗效不明显。刘老综合脉证,思之良久,顿悟此证为热毒郁于阳明之经,阳明主肌肉,故见皮肤发红、瘙痒、其面缘缘正赤,反映了阳明经中邪气未解之象,治以升散阳明经中久蕴之邪,方用升麻葛根汤

升麻10g、葛根16g、赤芍18g、炙甘草8g

药服五剂,面赤、身痒减轻,患者信心倍增。由于近日感冒,微发热恶寒,为太阳表邪之象,阳郁在表,以其不得小汗出,则更助其身之痒,乃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为疏:

麻黄3g、桂枝10g、杏仁10g、白芍10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枣10g        三剂。

服药后微微汗出、已不恶寒、食眠均佳。昨日月经来潮,经量、经色正常,此表邪已解。续用升麻葛根汤,以清阳明热毒,经治月余,患者皮肤颜色渐退为淡红色,已不脱屑,诸症遂安,欣然返乡。

[按语]刘老临证,十分强调抓住主症,但绝大多数疾病,其病情往往是复杂多变,故抓主症并非易事。本案因皮肤发红、见有舌绛,初辨为热入营血,以清营凉血治之,收效不显,说明抓主症有误。本案虽有舌绛等波及营血之象,但脉不细数而滑,苔不光而反厚腻,又无身热夜甚,以及出血之症,说明热邪并未全部深入营血。观皮肤瘙痒、伴面色正赤、目赤、口鼻干燥、咽喉疼痛等症,实为热郁阳明气分之证,阳明主肌肤,其脉行于头面。《素问·热论》曰:阳明主内,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由于风热毒邪郁滞阳明,所以治疗既不宜白虎汤类以辛寒清解,又不宜黄连解毒汤等苦寒直折,惟宜升达发散之法,使毒邪外出。否则,寒凉郁遏,毒邪内伏,未免关门留寇,贻害无穷。

升麻葛根汤善于透解阳明风热邪毒。主药升麻散阳明风邪,升胃中清阳,解毒透热;葛根轻扬发散,开腠理,升津液,除热祛风;配芍药和营泄热,因本案已波及营血,故用之正为适宜;甘草益气解毒。芍、甘相合,又养阴和中,使透散之余不伤气阴。服用本方能使阳明郁热从表而散,从而阻断毒热内陷之途径。


仝小林:清营汤加减治疗红皮病案:61。全身大片脱皮痒甚二月发热月余,激素等多治未效。心烦易怒失眠手抖身颤,双下肢浮肿,体温38.5 ℃。干绛体颤苔黄脉数。丹皮30赤芍30生地60生石膏60徐长卿30银柴胡30五味子9生军3黄连30白鲜皮30蛇床子15紫花地丁30。服药1周,皮疹脱屑减70%,体温36.8℃。继服3周愈。


以下内容摘自《张步桃治大病

早在宋朝有一位儿科专家钱乙,在所著《小儿药证直诀》里,就已经提到凡是皮肤病变,也要与五脏相应结合,例如肝主水泡,心主斑,脾主疹,肺主脓,到了肾脏就没有症状。同时也提到病归肾会变黑,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肾病变的患者,面色都是黧黑的。通常我们治水泡茵陈五苓散斑疹就用玉女煎脓泡就用排毒药如桔梗、连翘之类的。

有很多同道问我,对皮肤病的处理方向原则。过去我们曾看过出生七天皮肤溃烂的病案,试想,一个只出生七天、十四天、二十一天、三十天就皮肤溃烂或有异位性皮肤炎的婴儿,与饮食关系应该不大,我就以六味地黄丸玉女煎同用,这是补先天不足方法,标本同治。其他如连翘、元参、薏仁、桑白皮,则视病况斟酌用药。第二是针对饮食不当,当以小柴胡汤或其他变方如逍遥、加味逍遥等剂加玉女煎及其他单味药。第三是肺气不宣造成的,就以宣肺法,如麻黄系列的麻杏甘石汤等。第四是营卫失调,就以桂枝系列麻桂系列,也有用柴桂系列

所以针对不同临床见证用不同治则与处方,不管异位性皮肤炎脂漏性皮肤炎,几乎都能处理妥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