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器材周邊

 molichen 2017-06-20

外接式閃光燈對許多剛接觸「攝影」的朋友來說應該都屬於進階型的攝影器材,因為大家可能才剛搞清楚入門機與中高階機種的區別、鏡頭焦段和光圈的差異,一下子要消化太多規格面的東西實在有些困難,像我過去也是玩了兩年的DSLR之後才強迫自己入手一顆外閃,在此之前我對閃燈一直是又敬又畏,雖然有許多高手利用外閃拍出來的的作品讓我佩服不已,但要能夠正確的運用光線又是我的一大罩門,因為當年對外閃的操作方式根本是一竅不通,我想這跟許多人的經驗相同吧!直到進入編輯這個圈子,才強迫自己該試著學習閃燈的使用技巧,因為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記者會要跑,DSLR跟外閃都是缺一不可的。

接觸DSLR到現在也差不多有七、八年了,一直以來都是用Canon系統,中途也曾想跳別家玩玩看,但鏡頭一出一進的價差實在不划算所以作罷,也因為機身是用Canon所以外閃當然也是選擇C家的囉!2008年當時的Canon SpeedLite 580EX II就是自家的閃皇,雖然並非所有功能我都用得到,但多數玩家都推薦外閃直接攻頂將來就一勞永逸了,因為高階閃燈跟中低階的閃燈價差並不像鏡頭、機身那麼大,而且閃燈的壽命都還滿長的,用個三、五年也不是問題,像我使用的頻率那麼高,五年過去了依然是頭好壯壯且無任何維修記錄。

不過Canon閃燈一直被玩家嫌不夠友善,因為Nikon及Sony都可直接利用DSLR的機頂閃燈觸發自家的外閃,但早期的Canon就只能透過原廠的ST-E2來達到這目的,不然就是得依賴外閃進行遙控觸發,以致於有許多手中僅有單顆閃燈的C家用戶,從未體驗過「離機閃」的魅力,而這問題雖然在Canon EOS 7D出現後有稍微改善(7D可透光內閃的光脈衝訊號遙控原廠外閃),但外閃本身不支援它牌閃燈觸發這件事,友善度還是不如Nikon,就連去年推出的Canon SpeedLite 600EX-RT亦是如此,所以我也開始在物色副廠品牌。

Metz這品牌進來台灣的時間並不算短,今年改由徠卡相機的總代理「台灣興華拓展」接手之後,情況可就大大不同了,他們先前才在三月份的時候正式發售Mecablitz 52 AF-1 Digital這顆中階的觸控型閃燈,而後又大力推薦自家的閃皇Mecablitz 58 AF-2 Digital,雖然這顆Metz的閃皇自2010年推出至今已三年左右,但許多實用的規格可不遜於時下的原廠閃燈,小編也趁著這次機會讓大家瞭解Mecablitz 58 AF-2 Digital相較於我使用多年的Canon SpeedLite 580EX II有哪些出色的地方。


小編印象上次為閃燈開箱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好像就是自己的580EX II...),因為平常都是測試相機或鏡頭,要介紹外閃對我來說還真有些陌生啊。


Mecablitz 58 AF-2 Digital支援的品牌熱靴多達七家,其目的就在於當外閃接上對應品牌的相機後,便能夠精準的進行TTL閃燈,會依照環境光線與目標亮度給予適當的補光效果。由於這次所使用的相機皆為Canon系統,所使用的熱靴接腳當然也是對應Canon囉!注意盒子上除了標記E-TTL、E-TTL II之外,還支援E-TTL Remote的功能唷。


從2013年開始Metz閃燈已由「台灣興華拓展」擔任總代理,並提供原廠一年的售後服務。


外盒的側面同時附上58 AF-2的幾個特色圖,等會兒也會為大家介紹到。


德國製造是Metz閃燈最自豪的地方,因為所有外接式閃燈系統,就只有他們家擁有純正的德國血統,擁有5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德國品牌也是德國製造。


原廠同時附上底座及收納袋,個人覺得這收納袋有點單薄,感覺耐用度應該比不上Canon閃燈的收納袋。


箱子裡頭還有維修保固卡以及使用說明書,但這我這次收到的說明書是英文版的,不過市售版本是有附上繁中說明書,所以不用擔心。


因為我平常使用的就是580EX II所以我就將它來跟58 AF-2簡單做個外觀及功能上的比較,至於同事分別擁有的Metz的中階閃燈52AF-1及Canon最新的閃皇600EX-RT則是來插花的,各位可以比較一下他們之間的體積差異。


58 AF-2的最大出力為GN 58(ISO 100),隨盒附上的底座為方形,邊角有些尖銳有刮傷手的風險,且太大一塊...無法同時放入收納袋內,要帶出門還得幫它找個家,不是那麼方便。


「AF-BEAM」這功能開啟後,子燈上方的紅外線發射器就可直接作為對焦輔助燈,對於Canon多數機身未內建對焦輔助燈的情況下,有一定的幫助,另外原廠閃燈也支援相同的功能。


外閃內建反光片及擴散片也是必備的項目,前者在跳燈時可同時為MD補上眼神光,後者適用於12mm以上的超廣角鏡頭,能使閃燈的補光範圍變廣,但我比較常把它當成「柔光片」來使用,雖然這不是正規的用途,但拍照本來就沒有公式可言,能夠靈活的運用器材才是王道。


可以看到58 AF-2除了體積略小於580EX II之外,燈頭的尺寸也迷你了一些,就連反光片及擴散片的尺寸亦是如此。


★ 58 AF-2與580EX II跳燈後的色溫比較

在固定光源的室內環境拍攝,現場光源是微偏黃的投射燈,兩支閃燈的出力均手動設在1/16,而打跳燈我覺得是最考驗機身白平衡與閃燈色溫是否契合的時候了,各位可以比較看看下面兩張照片在色調上的不同之處。過去我一直以為是我對照片顏色太過敏感,直到後來玩過Nikon的SB900才知道色溫準確與否的差異有多大,尤其在混亂光線的環境下,閃燈目的就是要能夠壓過現場的其它有色光,讓照片取得正確的色溫值。

【拍攝器材:Canon EOS 7D EF-S 17-55mm f/2.8 IS USM】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M模式1/16打跳燈(f/2.8、1/80s、ISO 400、AWB)。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Canon 580EX II M模式1/16打跳燈(f/2.8、1/80s、ISO 400、AWB)。


★ 子母燈的設計


不論是C家最新款的Canon Speedlight 600EX-RT或是Nikon Speedlight SB-910,均無子母燈的設計,但Metz早在前一代58 AF-1於2007推出時就具備此規格,這讓母燈在打跳燈的同時,子燈可以藉由正面補光消除跳燈後臉部輪廓所形成的陰影。過去從未體驗過子母燈威力的我,在徠卡的某次活動中試過就愛上了,現在58 AF-2已經取代了我以前慣用的580EX II,以下有實拍範例讓各位參考。


有關子燈的內容,可以從Select進入做設定,可惜子燈的出力僅有三段可調,分別是1/4、1/2、1/1,距離被攝者較近的話出力就調到1/4,距離較遠的話就設為1/1,各位可依照拍攝情況自行調整,但子燈並不支援TTL。

【水平拍攝:Canon EOS 7D EF-S 17-55mm f/2.8 IS USM】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Canon 580EX II 跳燈並拉出反射板(f/2.8、1/125s、ISO 800)。當我們使用水平構圖拍攝時,閃燈很自然的可運用跳燈加上反射板拉出這個小技巧,取得光線柔和的室內人像照;不過因為距離MD較近,所以反射板能補光的範圍其實是有限的,畢竟是利用光的反射。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跳燈並拉出反射板 子燈補光(f/2.8、1/125s、ISO 800)。而這裡我多了子燈的輔助,不僅更有效的抵消了跳燈後形成的陰影,MD臉部受光也更為均勻,不需要額外加裝任何的柔光罩就有這樣的效果,我個人還滿訝異的。

【垂直拍攝:Canon EOS 7D EF-S 17-55mm f/2.8 IS USM】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Canon 580EX II E-TTL 跳燈(f/2.8、1/125s、ISO 800)。
以垂直構圖來拍攝室內人像這情形十分常見,但這個時候閃燈不是直打就是得打跳燈,尤其是在沒有帶柔光罩外出的情況下。可是這時候打跳燈卻少了反光片的加持,所以補光的效果並不理想,就算後製可以加強亮度但臉上的陰影也不是很討喜。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E-TTL 跳燈 子燈補光(f/2.8、1/125s、ISO 800)。
不論是水平或垂直構圖,子燈補光的方向永遠是直打,加上子燈出力可以三段手動調整,而拍攝結果一比較之下,Metz的優勢就出現了,這張是以等效28mm焦段拍攝的,閃燈距離MD也比較遠,所以子燈補光的效果很自然,不論是MD的臉蛋或是服裝的細節都能如實呈現。以下再提供三張58 AF-2跳燈 子燈補光的拍攝範例。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E-TTL 跳燈並拉出反射板 子燈補光(f/2.8、1/160s、ISO 400)。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E-TTL 跳燈並拉出反射板 子燈補光(f/2.8、1/80s、ISO 400)。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E-TTL 跳燈 子燈補光(f/2.8、1/60s、ISO 400)。


★ Metz 58 AF-2 vs Canon 580EX II 全出力後回電速度的比較


▲兩支閃燈在全出力1/1擊發後,580EX II(約2.5秒)的回電速度明顯快於58 AF-2(約5秒),連續三次的測試結果都雷同,且都是換上剛充飽的鎳氫充電電池進行測試。
【優酷網影片連結-請點我】


★ Metz 58 AF-2 vs Canon 580EX II 出力「1/4」連打10次回電速度的比較

以下均使用1/4出力連續按壓十下看誰的回電速度快,Metz 58 AF-2的完成速度比580EX II約快了2~3秒,比全出力1/1時的表現要出色。












閃燈本體左側設有兩組外接埠。


首先這是Metz才有的USB傳輸孔,用來進行韌體更新,玩家們自己就可以升級了,無需送回原廠更新。


這是外接電源孔,想要有更快的回電速度或是續航力可以選購Metz P76 Power Pack這個外置電源


左側上方可以看到無線感應器的位置。


在電力方面Metz 58 AF-2與580EX II同樣使用四顆三號電池,老手應該都知道外閃該買鎳氫充電電池會划算許多,因為乾電池不僅貴且電量也比不上動輒1900mAh起跳的充電電池,我個人愛用Sanyo的eneloop,因為低自放的特性就算擺上很長一段時間,重要時刻時還是可以安心派上用場。當電池槽打開後,我同時也檢視了一下蓋子內側是否有防塵、防滴用的橡膠塊,但結果是沒有的...這點就不如原廠了,也因為58 AF-2不具備防塵、防滴的特性,所以遇到飄雨的拍攝狀況難免會有些小擔心,因為漏電的話我就...


58 AF-2跟580EX II這兩支閃燈的垂直擺頭角度都可達到90度,可直接對天花板打跳燈。


需按下燈頭右邊這顆PRESS鈕才可以進行擺頭的動作,而這顆按鈕也不像580EX II外層有橡膠包覆,我想這就是有無防塵、防滴的差別。


58 AF-2左右可擺頭的角度也稍遜於580EX II左右加起來的360度,因為58 AF-2只能左擺180度、右擺120度,合計來到300度。


將燈頭設為直打姿勢似乎更能看出這四支在體積上的差異。


58 AF-2選用了金屬接腳,與前一代相比提昇了耐用度,但Lock的方式有點復古...裝上後必須順時針旋轉才會逼緊,當然Unlock得逆時針旋轉才有辦法卸下閃燈,跟原廠的580EX II相比58 AF-2在拆裝的效率上輸了一截,且腳座這裡也沒580EX II那樣的橡膠膜包覆。


視窗上方刻有Made in Germany的血統證明,視窗的大小跟580EX II差沒多少,而視窗下方這四顆按鈕在不同介面下分別支援不同的功能,有趣的是這按鈕材質偏軟,操作上我覺得比傳統的塑膠按鍵要吃力;也因為按鍵數量少又沒有轉盤的設計,所以操作流暢度自然比不上580EX II,58 AF-2在入手後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像小編自己也是花了一段時間才習慣。


Metz今年第一季開始販售52 AF-1,採用電阻觸控來操作,我覺得介面比58 AF-2要來得友善,畢竟是全新的設計。難得有機會摸到600EX-RT我就順便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好了,它光是機身質感就完勝了580EX II,可是操作介面也比580EX II要複雜許多,畢竟多了無線電觸發的功能,但公司貨的售價不太友善,且依然不支援光觸發,若要雙燈作業的話,我反而會選副廠的Metz而不是原廠的閃燈,畢竟Metz的支援度較高。


★ 支援E-TTL、M全手動、光圈先決、頻閃


上面這幾項閃燈模式,其中「Mode A」最吸引我,因為580EX II並沒有這項功能,直到去年出的新閃皇600EX-RT才新增這模式,這對於平常就習慣以光圈先決作業的朋友來說是一大福音,因為我只需要決定「光圈大小」還有「感光度的高低」即可。58 AF-2接到Canon機身上若感光度設為AUTO,在拍攝時感光度會強制固定在ISO 400,這點依然是無解,而我也不曉得原廠的用意為何,畢竟高ISO的抑制能力一直是Canon的強項,APS-C片幅ISO 1600都還是可用ISO,怎麼會在閃燈開啟後AUTO ISO就會被固定在ISO 400,真是不解。


閃燈焦段可手動調整的範圍從24mm~105mm,拉出擴散片後焦段會限制在12mm。手動出力範圍從1/1~1/256共有25階,最小出力比580EX II及600EX-RT要多一級,若有特寫需求的話會顯得方便許多,更能掌握閃燈出力的多寡,以下兩張是戶外強光下利用機頂閃燈補光的結果,目的是為了抵消臉上出現的陰影。

【拍攝器材:Canon EOS 5D EF 24-70mm f/2.8L USM】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TTL機頂閃直打(f/6.3、1/160s、ISO 50)。
當閃燈在TTL、A、M、頻閃這幾種模式下的時候,因同步的緣故快門速度最高只能來到1/250秒,在這種豔陽高照的環境下,就算感光度都已經降到ISO 50還是很容易過曝,所以這時就得「縮光圈」讓曝光達到正確值。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TTL機頂閃直打(f/11、1/200s、ISO 50)。
也因為縮光圈的緣故「景深」較深,使得前景與後景看起來都滿清楚的,且多是在人像逆光的情況下進行補光的,這讓畫面看起來會有「合成」的假象;且為了滿足「閃燈同步速度」所以這時候的大光圈鏡頭也毫無用武之地,更別說是營造淺景深的人像照了。不過別擔心,還是有辦法解決的,就讓我們看下去吧!


★ 支援高速同步?最高達1/8000s


高速同步這功能並不是每款相機或是閃燈都有支援,但58 AF-2貴為Metz的閃皇所以這功能當然是少不了的,用戶可再E-TTL模式下或M模式下去執行「高速同步」,可能會有人出現疑問?為什麼非得切換到高速同步模式才能對應高於1/250s的快門速度呢?這是因為在「高速同步」時,閃燈並非像「E-TTL、A、M」模式是進行單次觸發的動作,而是利用「高速頻閃」來達到補光的目的,在高速同步時出力就僅有1/1~1/64(19階)可以選擇,若把M-HSS跟M的1/1出力相比,M模式下的出力還是會比M-HSS要強一些。緊接著就是高速同步搭配大光圈的拍攝範例。

【拍攝器材:Canon EOS 5D EF 35mm f/1.4L USM EF 24-70mm f/2.8L USM】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M-HSS機頂閃直打(f/3.5、1/1250s、ISO 50)。
以下這幾組人像照,我光圈大多維持在f/2.8~f/3.5之間,刻意縮一點來提昇畫質,感光度均設定在ISO 50,快門速度我則是依照當時的光線手動來調整。這張太陽的光線是從MD的右上方落下,而正面補光正好可以淡化MD鼻翼左方的陰影。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M-HSS機頂閃直打(f/2.8、1/3200s、ISO 50)。
這張的拍攝角度跟上圖類似,補光後的結果很自然。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M-HSS機頂閃直打(f/3.5、1/1250s、ISO 50)。
這張照片在拍攝時MD正好是背對光線,所以看得出來有MD左後方的髮稍帶有點髮絲光,而在高速同步的加持下快門速度最高可達1/8000s,這也讓我如願的使用大光圈來作業,藉此滿足淺景深的人像拍攝需求。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M-HSS機頂閃直打(f/2.8、1/640s、ISO 50)。
逆光拍攝人像時,若沒有閃燈的輔助,通常不是背景過曝就是人臉過暗,而上圖就是閃燈加持後範例。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M-HSS機頂閃直打(f/2.8、1/1250s、ISO 50)。
高速閃燈讓快門速度得以提昇還有個好處,那就是我可以更精準的抓拍MD的動態瞬間,上面這張就是MD在轉身的瞬間拍下的,越高的快門速度也可以盡可能的避免出現模糊的照片。


★ 無線閃燈模式?支援光觸發



從Select內容可以選擇Remote的模式,首先Master就是將閃燈作為主控,藉由它來遙控觸發其它副燈,且可以同步控制其出力,操作起來就跟Canon的原廠閃燈相同,可惜不像580EX II可以單純的控制主燈與副燈之間的「光比」。當58 AF-2作為Slave時,則無法透過閃燈去調整出力,只能改焦段數字而已,反之讓580EX II當副燈的話,它不僅可直接調整閃燈的出力,且可以直接改變觸發模式(TTL、M或頻閃),無需倚賴機頂上方作為Master的主燈。


這時以58 AF-2作為主燈,副燈為580EX II。


或是角色互換,均可以順利觸發。


接著這個Servo光觸發可就是Canon原廠閃燈遲遲不肯加入的功能,光觸發的好處就是不論是哪個牌子的外閃或內閃均可以用來觸發58 AF-2,就算是用小DC內建的閃燈也不例外,而這也是58 AF-2最大的優勢,我知道這功能對Nikon用戶來說早已不是新鮮事了,但對我這個過去只用Canon閃燈的玩家來說,只能用「感動」兩個字來形容。在光觸發模式下,出力會強制改為手動,同時還有焦段可選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相機:Nikon Coolpix AW110(f/4.1、1/320s、ISO 125)。
以上是利用AW110這款防水DC的內建閃燈,來觸發58 AF-2的結果,閃燈的光線從MD的左方射入,而MD右方則有現場的自然光。


【拍攝器材:Canon EOS 7D EF-S 60mm f/2.8 Macro USM 】
前一陣子小編有在生活版分享環太平洋電影中「吉普賽危機」這款模型,機身與鏡頭的組合是我平時拍商品常用的Canon 7D與EF-S 60mm f/2.8 Macro USM。因為我只想讓單支閃燈執行離機閃的動作,所以只能倚賴「引閃器」,我手邊的引閃器是五年前購入的陸製品,操了那麼多年還用不壞還挺威的。下面這三張照片在拍攝時,閃燈分別架在機器人的左右邊,為了讓影子更強烈,我刻意將閃燈設為長焦段,加上近距離拍攝,很容易就能營造出聚光燈般的補光效果。



閃燈:Metz 58 AF-2 引閃器(f/11、1/125s、ISO 1000)。



閃燈:Metz 58 AF-2 引閃器(f/8、1/125s、ISO 1600)。



閃燈:Metz 58 AF-2 引閃器(f/11、1/125s、ISO 1600)。


【拍攝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I EF 24-70mm f/2.8L USM】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引閃器(f/4、1/160s、ISO 200)。
拍攝當已經接近傍晚,加上當天氣候為陰天,這時我將閃燈架在MD的右手邊,以單燈來補光,這樣的效果絕對比閃燈架機頂直打來得好,五官也顯得比較立體。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引閃器(f/2.8、1/160s、ISO 800)。
這張照片位於室內拍攝,閃燈的位置架在MD的左上方靠近天花板,閃燈前面另外有加上外接式柔光罩並直打。因為天花板是綠色的,打跳燈擔心會影響到膚色所以只能折衷將閃燈架離MD遠一點,並套上柔光罩來柔化光線。


【拍攝器材:Canon EOS 5D EF 24-70mm f/2.8L USM】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引閃器(f/5、1/250s、ISO 50)。
現場的自然光位在MD的右方,而左方就是以離機閃從上往下進行補光。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引閃器(f/5.6、1/200s、ISO 100)。
順便提一下,使用這類不支援TTL的引閃器最高快速門度多數只支援到1/250s,速度再快相機就會吃不到閃燈所釋放出來的光線。上圖MD完全背對光線,所以得倚賴離機閃給予正面補光,光線同樣是從上往下打。


【拍攝器材:Canon EOS 5D EF 35mm f/1.4L USM EF 70-200mm f/4L IS USM】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引閃器(f/5、1/200s、ISO 50)。
這張是用200mm拍攝的半身人像,若不是離機閃幫忙的話,試想用機頂閃的話那麼遠怎麼可能補得到光,閃燈架在MD的右前方,各位可以從MD髮稍的陰影看出端倪。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閃燈:Metz 58 AF-2 引閃器(f/2、1/200s、ISO 50)。
這張在樹蔭下拍攝環境光線較弱,所以光圈有機會開到f/2,畢竟這情況並不支援高速同步。這時閃燈架在MD的左側且高過MD,出力調至1/128並拉出擴散片充當臨時的柔光罩,而效果就如上圖所呈現。


★ Metz 58 AF-2 Digital?整體感受與使用心得


閃燈過去對我來說只是輔助的工具,其實我一直不曾認真去玩它,因為創作的時間並不多,單獨拍人像的機會也比較少,直到這次要測試Metz 58 AF-2才強迫自己多運用這顆閃燈的優勢,多拍一些過去未曾挑戰過的題材,這才讓我知道副廠的Metz可是不容小覷的。能給予照片準確的色溫、子母燈的加持、光觸發的靈活性,還有全面性的支援原廠E-TTL Remote,不論是用原廠閃或是機身閃都可以放心的對58 AF-2進行E-TTL Remote。

但這顆閃燈還是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期待日後改款有機會可以修正,例如全光出力後的回電速度較慢、沒有支援防塵防滴、實體按鍵數量過少、腳座的拆裝效率較差...等等。除此之外58 AF-2給我的信賴感要比580EX II來得高,因為光是色溫準、還有子母燈這兩點,就夠讓我滿意了,當然價位若是能再友善一點,相信可以激起更多人將58 AF-2視為主燈首選或是入手作為副燈的慾望,以上就是小編的Metz 58 AF-2 Digital閃燈分享,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大家提問。


★ 小惡魔回文贈獎活動


小編這次又為攝影玩家們爭取了實用的小贈品「LENSPEN拭鏡筆」,數量共有十個,只要回覆留下你對Metz閃燈的看法即具備抽獎資格(請針對主題討論,否則將不具資格),活動即日起至8/15 AM 10:00,數量有限快來留言吧!



恭喜以上十位網友得獎,請在收到活動小組的中獎通知訊息後,回覆我們您的收件資料,我們會盡快將獎品寄給您!也謝謝所有參加活動的網友們!抽獎實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