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情系书画 2017-06-20
    蔡邕也在《笔论》中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由此可见,古人作书是十分讲究一个好心境的。这一点对临帖当然也具有借鉴价值。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字帖内容及时代背景的原因。    笔者以为,要真正深入地临帖起码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二是需笔端融入感情。然而这样的氛围如何营造呢?可以品茗读帖,与古人对话;可以听上一段旋律通融于古帖的音乐,激荡心扉;也可以如蔡邕所言“默坐静思,随意所适”……总之,临帖前调节好心境才能做到心手合一,达到事半功倍的临写效果。否则,我们应付式、任务式临写往往手是心非,越写越丧气,所以笔者以为养成良好的临帖习惯也很重要。
四、寻师访友,开启思路。
    孔子日:“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当我们临习某帖产生写不下去心理的时候,可以带上自己的几纸临作寻师访友。去他们中寻求一剂良方。
    书法前辈苏东坡有一千古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将自己的迷惘、困惑向师友倾诉时,他们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点拨,这其间也许便有金玉良言令你茅塞顿开,瞬间顿悟。更何况师友间的聚会可以开阔心境,可以取长补短,可以相互激励,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临帖的方法很多,讲究也非常多,每个习书者都会有一番心得体会,愿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书友投稿到古今书法网,将自己临帖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大家,这对广大习书者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助力成长,我们与古今书法网一起携手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