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raig mullins 汉化答疑集4

 一个久火 2017-06-20

续答疑集3(注意:4并不是第4次更新的意思,在3中仍有部分新的更新,只不过因为文章篇幅的2万字限制,而把装不下的内容放在了4中。)



摄影里的『在白天拍摄夜景效果的技术』最有代表性,摄影对于表现灰调与特别暗的调子的能力上是有差异的(一般摄影在表现很暗的效果时效果不理想)

到了晚上,除非它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曝光,你是无法让中间调连同高光一起准确地曝光的。曝光的宽容度在黑暗中甚至会更窄。即使它有一个长时间的曝光,但结束后它最终看起来会像一个缺失了红色和绿色成分的白天的画面。

所以,总体来说,如果你拍摄它,你获得的高光可能出现在水面上或面朝上的那些较亮的岩石上(图片缺失),但整体并没有很多高光。『对比过大』和『信息呈现在错误的区域』是对于绘景来说最大的失真之处。

想想房子和灯塔的照明区域的调子。局部的调子是暗的,屋顶是不光滑的,因此它的反射的光不应该和本应更亮一些的岩石的反光一样亮。

『能够反光的表面』和『观众的视角』以及『光本身』使这样分析有点复杂,但完成你的构思则需要你相应地去考虑到这些因素。

你也需要非常非常精确地对待灯塔上高光的形状,它们是传达大量关于形状和表面的信息的高对比的区域,而且在画面中所占面积还非常小。  

因此,即使在一个快速的草图中,这些因素也着实需要被正确地处理。



这幅画的灵感来源于我学生时代最喜欢的艺术家范宽(Fan kuan: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画面上没有任何具体的图像,实际上这不像是他做的,但其实也差不了多少。

在我还是小孩时,我发现了他的画,也是在同一时期我知道了哈德逊河画派的画家们。  

基于他们相似的哲学基础来看,这形成了一种精妙的对比  。

我曾在另一个讨论中问过一个法国的学院派卫道士:“是否认为西方艺术比东方艺术更优越”,呃~ 因为画里的那些脚趾确实看着很水灵嘛~然后好嘛~他就上钩了并答道:“没错,西方艺术绝壁比东方艺术好~”

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话时都会想停下起我手中的画笔,并感叹自己在人类世界中竟没有同好...


Lunatique(网友)我认为这个对比是一个更加易于理解的有深度的线索,它恰巧体现了当你在远处直视某物时的那种样子。

在一些照片的窄景深领域中,它涉及到到长镜头或者宽镜头。

边缘也可以使用,但我喜欢在前景中玩味完全填充的边缘


但要小心这些规则,有时候故意打破规则来让画面变得更给力还是很有趣的。记得那张我画的关于海盗的图吗?就是那张头部靠在格栅板儿上,画面背光且有阳光透进画面的那张~

那幅画(下图)的头部,处于背光状态,在对比度上显得很低,但他身后的空间显得十分生动。产生这样的效果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我没记错,是这个人物的轮廓剪影强烈的反衬出了那些隔栅板的几何图形。


所以,你看~我打破了我自己的规则,呵呵~ 不知道我这样回答这是否解决了你的问题?对比是一个比『聚焦』或是『清晰的边缘』都要更棒的工具,通常来说,依我浅见,这些要点都要兼顾起来~

这也是绘画风格的一种特征,你在其他讨论串中提到的中国画家们都通过对比与边缘清楚的拉平了事物。


Q:Hey~我不知道我这样的作品(图片缺失)是否值得单开一个讨论来问,但我对它有点小满意,我需要一些大家的批评和建议。它是在psp上用鼠标完成的,而且有使用到参考(参考图片如下)...大家觉得怎样?


A:你应该先稍微更彻底的抹掉图片里的水印……对于这种事情,你会在这件事情在周围传开之前就被斥责。

并且,我只能在你对参考图片有创造性的改动之后才能给出意见,(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是画了一张照片,我是无法指出什么问题的。)

如果你尝试局部临摹而非直接在最后的作品中贴图的话,你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更多。因为那样的话,你将不得不自己观察、解读、处理它的全部细节...

这在『观察和处理边缘上的差异』这些方面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看看这个鼻子,其中最硬的边缘是鼻孔形状的那内侧的部分。如果这是你画的,那么在处理的时候就可以让它比你看到的更硬一些。然后,找到最柔软的部分,让它比通常情况下更柔和一些。之后,按照你所观察到的,在这两个极限的区间中,处理好余下的那些部分在软硬对比上的递进关系。


边缘区域非常像『调子』的地方在于,他们都关联着彼此。

就像『低调子』的绘画或『高调子』的绘画一样

所有的调子都存在于一个关联彼此的范围内,对于边缘来说也是这样的。



Q:我最近正挑战着重新去画一些我平常不怎么画的东西,想通过某些方式来解决自己的一些搁置已久的绘画方面的问题,顺带产出点自己的作品。

我想做点城市的图景,坐落于山巅,有平坦的圆形结构,我想把透视画准,并且希望看起来足够真实。我对绘画懂得还特别少,起先,我仅知道需要2点透视来处理空间,之后我还尝试了三点透视,在尝试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超多阻力,也产生了一大堆问题。

无论怎么画,那个圆形导轨(城市景上的)总是看起来像个迷你玩具...

大气透视看起来给了我画中的建筑以尺寸感,但颜色因此却都太柔和了,就像是在画雾一样,如果我想让天气真正清晰和阳光明媚应该咋办?


我该如何去衡量并正确的设置消失点,用眼睛估算吗?这就是我所做的,我想不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了。

从这个角度上,这幅画正在产生更多的问题,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了。

什么样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或者说我应该着重去学习绘景么?在我的这次尝试中没用到照片素材,我是否还是应该用上,又或者试着先不通过照片达到写实效果?我甚至都不知道我该去问些什么问题了....  

A:伙计,这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工程。

大多数我见过的绘景画家在工作中都会用到大量的参考素材,其中一些(甚至包括一些大手)如果离开了投影机都没法作画了~

我认为一开始就想把技巧运用到极致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什么都没开始做的时候)。大多数绘景艺术家都会从制作简单些的内容开始,并在之后逐渐增加素材并补足自己的能力。

一些简单的『2 D到3D的转换的练习』对于绘景的初习阶段是最适合不过的了,而且你会从中学到很多。然而对于类似这样的事情:你还存在太多未知的知识,以至于你甚至不能利用你所已知的知识来对事物进行归纳总结。


或许这只是由于我自身对于绘景创作的倦怠……我建议你做一些更原始的练习,找到一些很棒的摄影作品然后对它们作一些处理,但不要搞未来主义的城市景观,拜托!这方面我帮不上忙的,我会被逼疯的!  

过去在ILM(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工业光魔)的日子,大量会展的预算允许模型商店制作出难以置信的模型去提供给绘景艺术家们,他们可以大量拍照并从中印刷出自己想要的尺寸。因此,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可以去找到它们的照片加以利用,如果行不通,设法去用3D建立一个模型...3D建模应该已经替代了模型商店的存在意义了。


当你获得更多经验后,你将变得只需要越来越少量的参考。

大多数起步阶段的绘景艺术家需要精确的参考,甚至需要通过投影仪和临摹形状的方式来运用他们。

当你变得更棒时,仍然需要参考,但参考就并不需要像从前那般的精确了,而且你能够描绘与诠释更多的事物。

因为我有过很多物体和光线配置的经验, 所以我已经可以非常自如地掌控它们了。


你现在的情况是:你被困在亚利桑那州并且在那里找不到工作。你提到你有朋友在这个行业里,你所需要的就是让他们帮你到处宣传宣传。如果他们也有人在招人,那就太棒了。工作时千万别错过最后期限,别搞砸工作内容。你仅能勉强完成工作的话,公司找人替代你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切记客户永远是对的,尤其是在你工作的行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假如你的客户没有提要求,你就要去询问和仔细倾听他们所说的每句话。再说一遍,客户永远是对的。

你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主要是你的作品不是用人单位想要的风格,或者是你的作品还不够专业额,直说吧,水平还太渣。你要做好一遍遍听到这句话的准备,直到有天你足够优秀。(友情提示:有些人可能会把这个意思表达得很委婉,但你要意识到他只是出于礼貌。)公司想要雇佣那些能胜任工作的人,因为在他们的通讯录里每个合格的雇员都要比其他候选人更加有能力或者性格更好或者更灵活等等。如果你没找到工作,这并不是因为个人原因,除非你真的是个怪胎。你性格越怪异,你的能力就必须越高。所以,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下,理个发,唱个歌,然后实际点吧,生活不易啊少年,你懂的。

你的作品一定要在技术上达到一定的水准,然后就是要足够独特让人们能够区分出来。再怎么独特都不为过,这并不是我个人的观点。由于投资规模的限制,商业电影和游戏真的是非常保守的。

看一下星球大战的艺术设计书,你有这么牛逼吗?好,没有,那什么时候才能这么牛呢?时间在一点点无情的流逝。平心而论,我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但是『怎样才能变的更牛逼』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问过并且也被回答过很多次了。在概念设计领域,人们真的非常爱问这个问题。

如果你作品集里的作品风格多样的话,客户会觉得你更有潜力。如果你展现出你能够适应不同风格的画风,那么你能满足他们所提出的特殊需求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我记得一个家伙就特别擅长表现冰里的红色的潮湿的可乐罐。就是这样,如果你只能做好一件事的话,你得到工作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但是如果你自身发展过于狭隘的话,你就将冒着不能够把你的作品提升到一个业内专业水准的风险。人的时间是非常分散的。这就是我为什么经常说要全神贯注于画画,它是一切事情的基础。我记得我有一个雕塑课程(手印字模之类的)。这个课程确实帮助不小。我所说的画画并不单指用线造型,还包括对物体的结构意识,物体的组合方式,还有怎么去表现它使之形成一定的风格。绘画对3D艺术家也很有帮助。雕塑是把你脑海中的形象表达出来的重要途径。

好,假设你现在已经足够好了。怎样才能把你的作品展示给那些你想让他看到的人呢?在过去,你必须亲自携带你的作品集去到纽约或是洛杉矶给那些艺术指导看。另一个途径是花3美元(加上材料费)在工作簿上买一页位置。这也是一种办法。现在工作簿已经绝迹了,据我所知已经没有人会再用它。网络现在已经取代了一切。

工作簿以前会在顾客与艺术家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互联网现在也在建立一种同样的方式。交易通常是这样,“我们给你一个500×400像素2MB大小的画布,然后把你和800万个其他的艺术家联系起来,但是只要75块一个月。”显然,他们关于他们自己的价值的概念被他们之前的优势所歪曲了。有点像“美国在线”,现在他们不能放弃它。但是电影概念设计从来没从这里找过插画家。我想在工作簿的大多数插画家更愿意做纸上艺术因为他们觉得那比CG更加“阳春白雪”。

至于电影业,我从来没有真正做过电影制作。电影制作者需要每天都去制片厂,而我从来不愿意这样做。艺术中心的各位都互相知道彼此,并且把他们的朋友都拉去制作部和行业联盟。我在制片厂并不能帮上什么忙。我的大部分工作是为了特效与后期制作。我只是最近才开始在项目前期做概念设计。我现在能做概念设计是因为我的作品能好到制片愿意容忍我不去拍摄场地。我将要为《指环王》工作,但是我不能在那段时间搬到新西兰去。那时我很担心在夏威夷工作会带来不便。但是事情恰好相反。“哇,他强到可以住在夏威夷,那他一定特别牛……”以及类似的好莱坞式的废话。

我在洛杉矶呆了19年,我在那里工作,有时甚至直接能走去客户那里。我也搞砸过一部分工作,然后再也没有和那些客户联系过。幸运的是他们并不属于糟糕的客户,而我也没把事情搞得太砸。现在我得到那么多的工作邀约难道是因为我不停的抛头露面还是说是因为我的作品变得越来越牛了呢?如果你住在外地,那你的作品一定要好于当地的那些竞争者才行。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你的作品足够好,把它们发在网上,口碑会帮你搞定接下来的事情。

我觉得美术水平有以下6个阶段:

1)还不足以去工作

2)足以去当一个美工,如果你非常有礼貌的话,你漂亮的姐姐愿意给你做个背部按摩。

3)工作已经到了非常专业的程度。

4)好到可以远程办公的程度。

5)好到可以又贵,工作又慢,态度不好并且还能远程办公的程度。

6)好到George 和Steven愿意带着大把的钱亲自飞到你的喜马拉雅的洞穴里并且给你做背部按摩。

所以,住的地方偏远不是问题,你只需要变得更牛一些。加上现在网络已经这么发达,距离就更加不是问题了。所以少年还是专心画画吧,不停的画,如果暂时没得到回报,也不要停止画画,接着多听多想多画。可能觉得我这些话说着容易,但是别忘记我也是刚进入CG行业不久。很显然,我的作品还没好到可以哪怕有一张值得印在纸上去卖的程度。我也不停地在学习怎样进步,客户或者说金钱才是唯一能判断作品好坏的标准。



新建个图层。你在原图上叠一个腿部的叠加图层就行,在这个图层上用笔刷沿着边界勾一遍。熟练后就你能勾出漂亮的线条了,算是ACCD惯用小技巧。这也是Syd Mead画水粉的技法,同时这还是他最喜欢的笔刷。我觉得这种画法他每画一两幅就会用一下。

Ax-hv-,谢了!我要查查laconic(简洁的)是啥意思先。我之前也说过,我唯一的建议就是多画,画的时候多思考。试着写生,去画些真实的东西,因为这样你不得不自己提炼出物体结构,再在纸上还原——而不是“抄”形状。一味的“抄”形状,你就不会走太远了。虽然这也不差,很多插画师整个职业生涯都停留于此,但你会非常受限。

我曾经听一个电影导演说他超嫉妒分镜师,因为他们可以在一张图中实现多角度作画并使用不同的镜头。这对摄影来说根本不可能,除非加上特别酷炫的cg效果。为了囊括近景中分散的警察元素,镜头采用大广角,但远处物体例如建筑或者山脉就被严重压缩了。采用长焦镜头的话可以避免压缩,使得建筑看起来很雄伟,但你也就只能看见零星几个警察了,还被摊得特别平。这是因为使用长焦镜头你只能通过一个方向取景,而不是像取景相对宽阔的广角一样涵盖上下左右等周围的视角。这张图同时采用了这两种镜头,也正是取两者之精华,并修正了广角镜头的桶形畸变。(图片缺失)

在长焦镜头下如果你看到了一小部分天空,那它必然是沿着地平线分布的那块儿而不会是较高位置的天空。同样,沿着地平线的暖色也不会扩展到整个天空中去。大气中的颗粒吸收了光(此刻光在我们背后),而天空的颜色正取决于这些颗粒的深度和密度。由于我们现在看不到天空的全貌,所以弄不清楚具体情况。理论上说如果这些颗粒又大又重,并且来自地表,那么它们就很可能原地彼此压实,其上的天空就会呈蔚蓝色。有时大气中颗粒经光照还会在空中形成光的通路,起到填充光的作用。


所有人都通过模仿学习画画。我去AC(艺术中心学院)时,我发现每个人作品集里都有张撕下来的Syd Mead图 。拿来做参考的还有Joe Johnston关于《星球大战》的马克笔速写。我和他们没什么两样。要是想有所创新,想去画些新的更有价值的东西就要花大量时间(几十年)。砸时间去吧!只要是想创新的家伙,动用他的天赋、好奇心和个性并持之以恒,他那份脱胎于成千上万份影响过他的作品,在观者眼中就是创新。只是这绝非一蹴而就,特别是在自然主义画派和娱乐业概念艺术这种无数人涉足过的领域。纯艺术的话稍微有点不一样,它的原创意味着开端,也意味着终结。

一些朋友注意到论坛上不少作品都太受我的影响。对我来讲,一是这种作品实在太多(先不论是不是我画的,你们看多了难道不恶心吗?),二来也是插画市场的损失。我之前碰到过这种情况,也在尽我所能,为那些在这其中有朝一日会成为成功的插画师的人做些什么。至于我的态度——我完全无所谓,根本不生气,因为这再正常不过了!(想想看,对阳光啊地球重力啊发什么脾气嘛对吧)如果你做的东西符合市场需求,其他人就会来模仿你。如果他们只是满足于模仿而非借此更进一步,那就糟了。但我敢肯定20年后大部分模仿我的人一定会画出不同于他们现在的作品。所以不用担心,我没事儿,那些年轻的艺术家们也会没事儿的。

但是在这儿我发现貌似有些人觉得我不再发图比较好,他们认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论坛里我的影响力实在太大。我只能说我不会做那些鼓励大家模仿我的事儿。我还是会照常发图啊闲扯之类的,并不借此自我推销。你至少得给我这权利。诚然我无法控制别人怎么反应,有的时候这倒是有点尴尬,因为我觉得有时我没大家说的那么厉害,有时也没那么差劲儿。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就是好吗??”

这种学院派教育是既难懂又有限的——如果你觉得自己一直会喜欢他们这种作品,一定要选这条路的话。但这不是一种足够全面的艺术教育。

如果你去了那儿但是却不按他们希望的那种路子画,你得到的效果就会和你去一个综合性大学但想要画那种学院派的画一样。如果犯这样的错误,你可能会被嘲笑的。

我非常高兴能够结合学习艺术中心的工业设计和插画。这是一种很棒的结合。如果我去了画室的话,我肯定就做不到我如今能做到的这样了。当我年轻是时候,我也和很多人一样,觉得学院式艺术就是真理,任何不同意的人都是可悲的共产主义左倾份子妄图逃避严格的教育。还好我没有去,不然我那无知浅薄的目光就要被封在石头里,就无法进步和学习了。

学院派们对于“现代”的感情是害怕又敏感,就好像现代主义者会带坏写实主义一样。或许我应该说这两方对于艺术都没有什么问题,但蠢的是一直出于害怕而对另一边说三道四的那一方。

我只看见非常非常少的画室出身的画家能做好商业艺术的,有一些例外,但很少。这可能是他们的一种倾向,但他们也没有给出任何方法去改善。要我说,这就是在培训一种用途狭窄的高超技能。

如果你想打一个能应对各种发展方向的基础的话,学一下Villipu和Chen的绘画方式吧。他们着重于对形式的理解,而不是一直重复一直抠中间调的视觉效果。

如果你喜欢在这些论坛上你看到的这些作品,工业设计或者甚至建筑对你来说是个好选择。

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你如何教别人怎样去创造呢?你给他们任何造好的东西都会限制他们的思想。这也是不管在哪个行业教育上都存在的难题。但创造本身也并非一种天赋。在西方艺术和学院里,继承和致敬具有很高价值的大师作品比独立表现能力还要重要。你们喜欢就好。

我不准备重复讲我在这里已经提过的任何东西。你如果想从这些我很可能会后悔的话里引用什么的话就用我的名字和作品搜索下吧。

我高中时期的作品的评价很低。Panda的作品比我在相同年龄时候画的好多了。

在同样的时期也不是所有人的进步速度都相同的,我在艺术中心的同学中有些已经是专业的插画师了。告诉你什么才是绝望的感觉吧-当我还不知道该用铅笔哪头才对的时候坐在了Michelangelo(米开朗基罗)的旁边。但他们学到的也没好到哪去,因为他们又胖又傻乐(而且进步是随着你越强而越来越难的)。我现在靠艺术作品谋生,打破了很多人的预言啊。

所以一方面别为落后感到不安,但也别把自己跟同龄人比来比去,只跟最好的作品比。如果你跟同龄人比,你可能会感到放松吧“哦,看起来我做的还不错…”这可是个坏主意。

在这场马拉松长跑中,真正重要的是,我的意思是将经过很多年,重要的是坚持和记住你在干什么。你将会发现很多人在这方面比你强。那些分心的或者是没有沉迷于学习的人最终将只致力于生产垃圾。

给你一些更重要的指示吧。你现在努力的水平是怎样的?然后按这个水平等过了二十年后你能做到的最好是怎样的?这种对于『你是否能成功』的预测的标准,要比用你现在的技术水平做预测要好得多。


我对画面一直有些自我矛盾的情节,所以这里有些混乱。
嗯,varnum,你有没看过Steve Huston 的作品?他是我学生时期的一个老师,而且也是个健身运动员,我一直都记得我在纠结一张画的时候他粗壮的手臂从我耳朵上掠过,说道:“应该这样画…”然后我就开始听他说…我一直都想能否用一些物理手段来增加对于教育的理解和记忆。也许一些不时闪着光的电极可以做到?但想想放光的骨架和电流声,还是算了吧。

我一直记得Steve的作品完成度很高但都有些拘谨。但看他现在的作品的完成度还是那么高但已经不再拘谨了,真是些非常棒的作品。去查一查吧。希望还有些可供查看的大图。

Mikko-“你一直在谈“绘画”不是一些表面上的或是技巧上的把戏,所以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还要去画这种传统的速写而不是去用你所说的更好的绘画的方式呢?还是说你只是看不起那些收拾的很干净很刻板的部分呢?

重新加工一张图片有着很多超出图本身的意义。我试着把一些图片用不同的模式打印出来,其中有一张图片里面的海盗、头骨和血液的变化几乎为零,这样这张图就幸运地找到适合的方式去打印了。我需要重加工一张实体绘画然后再好好打印出来,所以我在键盘上给这幅画干了的颜料上又加了层水彩。

画了这么久,我已经不确定我从中得到的是什么了。干这行干的越久我越来越觉得重要的只是画画本身(请不要觉得这意味着死命刻画)。我也觉得『怎样的画是好的画』也应像对其他东西那样是个主观的事情。我喜欢Iboshi的画,并把它作为绘画的一个标准。至少我用过的那部分能表达出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或者可以这么说,以我『令人抱歉』的进步状况来说,这是我能达到最好的程度了,所以我一直在研究他。

对于一些草图,我已经用过很多的材料去重新绘制它们的多个版本了。其中问题相当的复杂,然后我觉得丙烯是我用过感觉最好的材料了。我的微薄的耐心不足以去画油画,在油画中,我无法自如地依照感觉控制好边缘、形状、明度。但用丙稀的时候这就不是问题了。如果用距离来比喻的话,以我以往用丙烯完成的作品来说,那丙烯作品和油画作品将是100英里和1英里的差距那么大。我得吐上几升的血才能用油画颜料调出高饱和的深色。也许用丙烯打底再用油画颜料盖画上一层效果会不错吧。最好的,也是最有趣的方法是结合水彩,再用水粉,最后再用色粉和一点彩铅。如果你一直能保持清醒的话,你能用这种方式做出一些不错的效果。

这儿有一些几乎毁掉的作品,都用的是油画颜料。大部分我都已经放弃掉了。如果我要把某些东西统一起来的话我得把画盖掉才行,但这幅画都已经快完成了并且我无法画得准确。这就是我的故事。




奥尔波特,你所谓的“叙述性的作画”是指“叙述”形状,还是作品中的其他方面?在这方面我给予自己完全的自由。如果有些东西画得看起来很酷,我就会去寻找“为什么?”,所以我能理解它,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它。


我记得Alien 3的一个场景——有一些聚光灯在前景旋荡。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但是我觉得它们恰如其分得在那里。

思考一下绘画对象的运动和大气透视产生的理由——他们(这些效果)是真的在那里,这就是你为什么要去画他们的理由。

就像你推测的那样,我确实很喜欢既抽象又具体的画。但是我想抽象的部分比人们通常认为的更具表现力。

Toole 很高兴你喜欢它!不幸的是,人们经常忽视并不尊重免费的东西...真遗憾。

我并没有在这个讲座上讲很多关于艺术史的事情,但是它很重要。当我在新加坡演讲的时候人们曾问我为什么数字绘画不受重视。我回答:从某一个层面来说,这是数字艺术家的问题——他们没有很好的训练自己,让他们的作品更加精致,正式。一个女人穿着比基尼,拿着剑,还有高光在她的胸部上反射——每当这种设定诞生的时候,数字艺术被大众接纳的时间又得再晚十年。

学习艺术史,甚至学习数码艺术史——这样可以使你的作品更具深度。当你知道那些杰作所包含的内容(社会,政治,经济,学术)时,你不仅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更可以知道怎么利用这些元素让你的作品和你自己进步。这(学习艺术史)应当是一种自觉。



(CM点评网友画的一块布,图片缺失)

先学习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光影,接着再观察真实的悬垂的布匹。

悬垂的布匹越靠近上面,皱褶的辐射逐渐减小——这是很简单的,但是布底部的形态你该对着实物学习,接着从理论上理解它的明暗关系,如此下去你便可以对它信手拈来。一开始试着只画它的型体,花纹什么的会让情况变复杂。


我画它(上图)的时候有试着多加入些想法,跟最初的比起来它已经好很多了。最初的一些尝试简直就是灾难性的。现在这样还不错,但已经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样子了。

我一直想给右边多加些东西,让观众的注意力可以更多地放在海盗身后的画面上。但一般来说可以多刻画脸部,这样观者解读时候的效果比把什么都画出来要好。

我用了些之前写生课时拍的模特照片。调整了些东西。光和影嘛,嗯...色彩是要根据画面中的固有色还有光照来的。你可以根据以上两点的设定来调整颜色。但我之前说过,只要明暗对了,色彩可以随心情来。明暗才是要花心思的地方。

我觉得这幅画看起来像油画是因为绘画方法就是这样。形状的切割分布,还有各种边缘的堆砌都是如此。剑柄大体是个球形,并且手契合其中。我觉得剑柄的渲染并没有充分出体现它的型体。你的图完成度越高,你担负的责任就越重。我用的是Photoshop,我搞不定Painter。它貌似是要取代Bryce(另一款绘画软件),各处都有它的痕迹。而且Painter图片分辨率高点就反映很慢。你怎么可能像那样处理600,000个交互变量?

这张图我画了有段时间了,大概一周半,每天2小时,所以差不多20小时?进度有点慢。我现在想想觉得我能用那20小时干点别的事。但我必须自我约束,去多画点这种完成度高的图。你能完完全全学到不同的东西。

我画袖子的时候找了照片参考,但脸基本是我自己画的。

我也觉得他身边应该画点其他角色,而且我也这么尝试过,但感觉会抢了主角。我也确实想过再画些血上去。帽子底部的反光是看不出来。对于这种强烈主光才能勉强照亮的黑色物体,也不应该被相对弱的反光照亮。

画面部表情时,我一心想塑造一张能有多种解读的脸,能让人想象他看到了什么,遭遇到了什么等等。我想要一张能引起观者共鸣的脸。然而结果却看起来太刻意、太精雕细琢了,就一个简单的怒吼表情都能比现在这样好。(CM是在回应一个网友说人物像是在摆pose的评论)

我觉得黑白分布整体给人感觉上有些弱,更紧凑一些的话主题能更明确。如何做到一个有力、简洁的设计,并能完善它。这是我一直追求的,并仍在往这方面努力着。这(简洁有力的设计)永远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Q:你对参考是怎么理解的?会受某张照片启发去创作类似的场景吗?还是主要靠想象,参考仅供不时之需?

A:Photoshop刚开始普及的时候,为了熟悉软件,我的确更多地直接参考照片画画。这样作画过程会更可控一些。现在再叫我对着照片画,我大概会无聊到哭。可以去看看我录的视频,针对这个问题,我在里面做了详细的讲解。

Q:你也会有深入不下去的时候吗?有时我特别怕毁掉之前画好的东西,就会变得比较束手束脚,你也会这样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A:如果是私人创作,我会先放一放,如果是商稿,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也只能顺其自然了。但是没必要太拘谨呀——每过10分钟就保存一下嘛。数码绘画固然有很多缺点,但是保存功能绝对是神器呀,用起来嘛。

Q:我还是比较喜欢多做尝试,但有时开始对作品产生感情了,有点舍不得去改动它。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会试着去突破吗?

A:和写作类似,如果有一个部分你自己特别喜欢,写得特别好,直接把这段划掉。第一次写出来只是碰巧,第二次还能写出同样水准,就说明你已经开始掌握诀窍了。不能满足于现状,总是沾沾自喜会让你的进步曲线变得很平缓的。

Q:你也会有瓶颈期的时候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还是无论如何,先画下去再说?

A:创作需要灵感,也需要技巧。遇到灵感枯竭的时候,可以先把重点放在磨练画技上。当然,如果是画商稿,那也没得选,只能继续画下去。

Q:当今社会的商业化和工业化现象是否会影响你的创作?

A:绝对会影响。我想我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要小心你平时接收的信息。有时候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不小心就画出来一对儿又大又圆还很有弹性的东西(……污)

Q:首先,感谢Craig大的无私分享。你的分享非常深入浅出,这就是所谓的炉火纯青了吧。
你曾经说过,色彩好的人可能画不好线稿,反过来也是一样。而我就是做不好直接上色的人。从我能拿笔开始,我就在画线稿了,但是一直不太敢正视色彩。在传统媒介上作画的时候,我弄在自己身上的颜料总是比弄在画布上的还多。用数位板和压感笔作画后,我才稍微找到点感觉,但色彩依然是我的弱项。

看了你录的视频后我能想到的问题,别人都问过了。你画画总是那么率性,又充满生气。我真的十分喜欢。不过我还是有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定下光源的,还是说你会反着来,先画出物体的明暗再定光源?

A:和你不一样,对我来说,直接上色比画线稿简单多了。或许你可以试一下用3D软件建模,注意环境光和全局照明是如何对物体进行渲染的。先别急着找主光源。这种倒推的方法还挺管用的。环境光对物体的影响最大。要注意环境光的明暗和冷暖,来自什么方向。可以在大脑中想象主光源的方向、明暗和冷暖等等,因为主光源的光线四处反弹,最后又变成了环境光。

我在ACCD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学习几何体的光照。这节基础课非常重要,有我之后上过的所有课加起来那么重要。


Q:你在草图上进行创作的时候,细化之前会放多少重心在配色上?时间上的限制会对你产生影响吗?

A:数码绘画的一大好处就是又快又方便,你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尝试很多事情。在传统媒介上作画的时候,我会受到时间的限制。不过在画了几千个小时之后,起笔前我已经能在头脑中看到想要的画面了。但也有例外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我去努力找到那个画面。这个过程就是和自己对话的过程。

不过我确实会在底层上花很多时间。我不会在底层一团糟的情况下就去细化,不能本末倒置。

成品其实是一个挺奇怪的概念。其他人也提到了,商稿和私人作品是不同的。商稿嘛,死线前交稿就算完了。

如果是私人作品,我可能会花更长时间在上面,有时一画就是几个月。我有一个文件夹,里面存放了500多幅作品,每幅的完成度都不一样。在我看来它们都缺点什么。我会时不时去浏览一下那个文件夹,有时候突然就找到结症所在了,有时候问题永远无解,最后我只能把那张无解的画删除。

有时我画出来的东西和最初所想大相径庭。有时我会画好几个不同的版本,并一一探索它们所通往的目的地。

所以我很难把自己的作画过程录成视频。因为我的作画过程不规律,变数很多。

相对而言,商稿的作画流程规律许多,因为你既要赶死线,还得稳定发挥。我可能从素描开始画,或者先进行简单的建模。为了使整个作画过程更可控,我通常分几个步骤完成,减少变数。这样画画并不好玩,也没有挑战性,更不会有令人惊喜的意外收获,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挥稳定。其实也就是种以小化大的方法。

之前王同学提到“有时候发现没有细化的空间了”,我觉得这种思路本身就走偏了。

我自己所犯的错误,绝大多数都出现在底层。所以如果你在画画的时候,想的是“这个地方细节还不够”,那这个地方可能并非问题所在。当然万事都没这么绝对。所以我喜欢画一段时间后,看一下缩略图,趁眼睛还没有习惯画面的时候,把问题看出来。通常是素描关系出了问题。你试过画过一张没细化就很好看的图吗?你就应该去画这样的图,先做好底层,厘清素描关系再说。

之前有同学问我用的什么笔刷,其实我也没留意名字,就是PS自带的笔刷。我不是很在意用什么笔刷。笔刷本身没什么好讲的,用不同的笔刷混合出来的效果才是我的兴趣所在。

你要先熟悉规则,才能打破规则。但有时我们会无意识地养成一些习惯,打破它们也就无从谈起。这点真的需要注意!

Q:你在设置面板的时候,会放多少个笔刷,具体用的那些笔刷?

A:你可以看下教程,我平时用的笔刷都在里面了。我还是整理了下笔刷的。我的笔刷基本上是PS自带的,也有少量的特殊笔刷。我大概应该自己多做点笔刷的。不过这些都是技术性的问题,跟画画没什么太大关系。好啦我确实该多做点笔刷的。用Painter的时候,我感觉90%的时间都浪费在了笔刷上面。

Q:你会事先设置好各种面板吗?有时换笔刷和换颜色会打乱我的作画节奏,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A:我的话,有时候会点开一张画好的油画,先从上面取色,后期再从正在画的图上取色。

我在画大轮廓的时候,有时为了抓到感觉,在画面成型之前我的手是一直不会停的。我觉得这样不好,容易着急,最后一旦有点灵感了,就会死抠着那点灵感不放。不过底层做好了,到了后期就不用那么着急,可以慢慢细化了。细化之前一定要把大关系处理好。或者你可以在这张画上做一些探索,然后再重画一张正式的作品。画的时候,一定要先考虑构图与设计的合理性,从这两方面入手,去增强画面的感染力。绝对不要先去细化。如果是私人作品,可以慢工出细活。如果夜深了,你盯着画面大脑却一片空白,那就先去睡觉,明日再战。

Q:Craig你好,你的教程棒极了,感谢你抽空给我们分享这么多好东西。为了能问出点有深度的问题,我都快抠破脑壳了。不过我想,很多重要的内容,你已经在教程中分享了,需要我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去体会。我冒昧问一下,如果方便的话,你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上图从草稿到成品的全过程么,你在画的时候是如何考虑的(包括如何使用参考,细化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

感激不尽,

Ray

A:下面是最初的草图。客户要求把视角放宽,于是才有了上图。我在画草图的时候没用太多参考。画多了之后很多东西可以靠想象画出来。草图通过之后,我进行了简单的建模,上图的透视就是通过建模做出来的。你可以看到,军队的队列形式感很强,这个也是客户喜欢的调调。因为原图有10,000像素,所以也比较好安排画面。我在大象身上花的功夫最多。大象在这个角度的透视和光照可难坏我了。别看我最后是画出来了,非洲大象和印度大象可是有区别的,我还没把那种区别体现出来。


(顺便贴上这张图最后的完稿)


Q:Craig你好,我爱死你的画了,你的作品对我启发很大,你是我的大神!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

你平时是怎么收集素材的,平时留心收集,还是从图书馆、书籍、杂志、Google这些渠道查找?有什么好的方法推荐吗?

A:我觉得哪儿都可以搜集素材。我的意思是,要想光明正大地用素材,最好自己拍照。可以拍最简单的风景,也可以拍好了再进行后期处理。尽可能多做尝试。多试试就知道怎么用照片了。有些客户就是要你画得和照片一模一样。那就成全他们咯。不过使用别人拍的照片时,要注意特别版权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