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封写信人收信人是谁,文字尚不能完全辨识的信札,竟然是书法国宝中的镇国之宝

 让俺看看 2017-06-20

一封写信人收信人是谁,文字尚不能完全辨识的信札,竟然是书法国宝中的镇国之宝

《平复帖》

纵23.8cm,横20.5cm,9行84字,没有收信人、写信人姓名,书信内容辨识困难,但却被誉为“法帖之祖”,这就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西晋《平复帖》。

因文中有“恐难平复”字样,此帖被称为《平复帖》。《平复帖》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书作,字体介与章草、今草之间,又称草隶书。有隶书特点的章草《平复帖》是西晋真迹,它一方面是隶书发展过程中的标本,同时更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佐证。此帖秃笔枯锋,刚劲质朴,格调高雅,神采清新,洋洋洒洒,赏心悦目。《平复帖》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见证了汉字的流变,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如此有名的一幅作品,究竟是出自何人之手?从古人对《平复帖》的题词看,被认定是西晋陆机的手迹。可是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平复帖》是托名之作,不过是借用了陆机的名字。更有人认为帖的内容和陆机所处的时代不符合,而且在流传过程中有一段时间不知所踪,所以不宜过早下定论。

一封写信人收信人是谁,文字尚不能完全辨识的信札,竟然是书法国宝中的镇国之宝

陆机画像

至于《平复帖》的收信人,大多认为是帖中提到的“彥先”,可就是这个“彥先”,当时与陆机有交往的就有三人,也有人认为是陆机的弟弟陆云。这也是此帖的谜团之一。

历代藏家,都曾尝试解读《平复帖》,却大都望文生叹,直到明代,大收藏家张丑辨识出14个字。后来有日本学者又辨识出6个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启功先生以自己广博的常识和深厚的文物鉴定经验为《平复帖》研究打开了一扇久未开启的大门。1964年,启功先生在历代研究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虽然尚未认全《平复帖》所有文字,但实现了通释原文,他由此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通释《平复帖》的学者。即使如此,一些学者还是有不同的看法。

一封写信人收信人是谁,文字尚不能完全辨识的信札,竟然是书法国宝中的镇国之宝

董其昌跋

按照启功先生的提法,《平复帖》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札,信中一共出现3个人,分别是贺循、杨往和珍荣。全文内容共分两段,第一段是谈贺循的病,第二段谈了杨往的两次来访和寻找珍荣的情况。

《平复帖》曾为宋徽宗收藏,有宋徽宗六字瘦金体题签及宣和诸玺。此后多次转手,清朝时成为雍正孝圣宪皇后的嫁妆,孝圣宪皇后临死前,将其赏赐给其子成亲王,后成亲王曾孙载治去世时,恭亲王将《平复帖》据为己有,后传给了他的孙子溥儒。再后来由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购得。1956年张伯驹将《平复帖》与其他几件珍贵文物一起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一封写信人收信人是谁,文字尚不能完全辨识的信札,竟然是书法国宝中的镇国之宝

张伯驹识

一封写信人收信人是谁,文字尚不能完全辨识的信札,竟然是书法国宝中的镇国之宝

张伯驹(字丛碧)再识

《平复帖》早于《兰亭序》60年。二王虽集千万宠爱于一身,遗憾的是,羲献父子的真迹没有一件能流传至今。而《平复帖》却在1700多年的岁月里,躲过天灾人祸、战火纷争、风雨侵蚀、百代沉浮,奇迹般地完好保存下来,成为迄今最古的名家真迹。《平复帖》虽隐藏着诸多旷世之谜,但这一点不能掩盖其“中华第一帖”的历史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