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的这个刑罚,仅次于死刑,并不是电视剧中看到的那么简单

 昵称VChmUhmv 2017-06-20

历史上每个朝代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政权稳定,都会制定各种各样的刑罚,其手段之多、之残忍令人叹为观止。这里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来说说宋朝的刺配之刑,它可不是电视剧中在脸上戳个章那么简单,在有宋一朝,这可是仅次于死刑的存在。

《水浒传》中我们都知道,林冲因为得罪权贵遭人陷害,被“刺配沧州”,另外被“刺配”的好汉还有宋江、武松、杨志、卢俊义等等。虽然是小说中的描述,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此刑罚在宋朝运用范围之广。

宋朝的这个刑罚,仅次于死刑,并不是电视剧中看到的那么简单

“刺配”这种刑罚最开始出现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当时是分开的,分为“刺”和“配”两种不同的刑罚。

夏商周时期,就有“墨、劓(割鼻子)、剕(砍脚)、宫、辟(死刑)”这五种刑罚,“刺”就是源于其中的墨刑,到了秦朝也称之为“黥刑”,是一种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的刑罚。隋唐之后,又多以“笞、杖、徒、流、死”这五种新的刑罚来代替原先残忍的旧五刑,而这其中的“流刑”就是“配刑”的前身了。

宋朝的这个刑罚,仅次于死刑,并不是电视剧中看到的那么简单

后晋时期,统治者企图用严峻的刑罚来维护社会秩序,因此又将这一古老的刑罚给挖了出来,并结合新近流行的“徙”、“流”,从而创造出了“刺配”之刑。在宋朝时,这可是仅次于死刑的存在,被作为对死刑的宽宥(宽容、饶恕)来执行。不过虽说如此,但当时的手段也是极为残忍的,“既杖其背,又配其人,且刺其面”,意思就是说犯人一事要受到三种重刑,一杖责、二刺面、三流配。

对于体格健壮的梁山好汉而言,这“刺配”或许尚能忍受,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恐怕多是生不如死,至于挨了杖责在流配途中就一命呜呼的,大有人在。

据《宋史》中的记载,当时的“刺配”之法多达两百多种,主要是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具体来选择的。

宋朝的这个刑罚,仅次于死刑,并不是电视剧中看到的那么简单

在“刺配”的范围上,有的是刺配本州,还有的是刺配邻州,更有甚者刺配500里、1000里、2000里、3000里以及沙门岛等各种不同的等级;

另外在刺字的大小上也有“大刺”和“小刺”之分,罪重者刺大字,罪轻者刺小字;罪行不同,字形也不同,有环行、方形、圆形等;

刺字的内容,除了“选配某州(府)牢城”外,也还有把案件的性质、服役的种类、服役的年限等刺在犯人脸上的。

宋朝的这个刑罚,仅次于死刑,并不是电视剧中看到的那么简单

当时北宋前期,刺配之罪仅有四五十条,然而到了南宋前期,就已剧增到了五百多条。其中很多罪不至死的犯人也被“刺配”,结果就是造成了州郡牢城中刺配犯人的超额。北宋末年,很多的抗金草莽英雄中就有不少是曾被刺面的犯人,后来南宋建立,他们受到了朝廷的奖赏,当时若不是宋高宗特许,这种脸上刺字的人是根本不许入朝的。

到了元朝时,“刺配”之刑已经发展成了刺面、刺左右臂、刺项。明清时则更多的是刺左右臂,再之后就慢慢的荒废了,直至清末彻底废除。

编后:微信公众号古历小军(gulixiaojun)同步开通啦,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