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谈丁甘仁妙用祛湿法
2017-06-20 | 阅:  转:  |  分享 
  
谈丁甘仁妙用祛湿法

青海医学院(西宁810001)王津慧

关键词丁甘仁祛湿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2

丁甘仁(1865-1926),名泽周,为清末民初名医。

他一生勤学深研,临床经验颇丰,擅长诊治内外喉三科

之病证。特别是将祛湿法巧妙灵活地运用于内科杂症

的治疗中,可谓是匠心独运。就此,笔者略述之。

1解表需散湿

世之医者,治疗外感病,多以寒热论之,选方用药

常遵古方用麻黄、桂枝或桑菊、银翘之类以解表。而丁

氏则认为,太阳为寒水之经,本阴标阳。若标阳郁遏,

阳不通行,则发热恶寒而无汗;寒水不行,外湿相随,同

气相求而入内。所以,不论寒、热、暑外邪,都常与湿邪

合并侵入人体,致使营卫运行失常而发病。此时,患者

除了表现有形寒身热、头痛身痛等表证外,还伴有胸

闷、泛恶等外湿内困之象。由于湿邪为患,症状常不甚

典型,因而,被一般医者所忽视。丁氏正是抓住了这一

病证特点,以桂枝、前胡、苏梗、桔梗、荆芥等药疏风解

表,并酌情加入大豆卷、赤茯苓、陈皮、制半夏等祛湿之

品,两类相配,相得益彰。既能使湿邪从表而散,解表

而不留湿;又能防止湿邪滞留,表证缠绵难愈。另外,

由于湿为阴邪,极易阻滞气机,丁氏又在此稍加一味枳

壳,疏通气机,使肺气宣通,水道得调,卫阳达表,营卫

调和,外邪悉除。由此看出,丁氏不仅对外感病中湿邪

有深刻的认识,而且,遣方用药亦非同一般。

2通痹重除湿

对于痹证的认识,丁氏虽遵《内经》“风寒湿三气杂

至合而为痹”之说,但其遵古而不泥古。他认为,风寒

湿邪袭络,是痹证发生之关键,而结果是经脉不通,气

血闭阻,痹证生成。鉴于此,他在治疗时一改以温通为

主的传统治法,侧重于以祛湿为主,使寒湿祛、经络通、

痹证除。如,他治一痹痛,方中用秦艽、独活、海风藤、

桑寄生、生熟薏仁、五加皮、丝瓜络7味药,旨在祛风除

湿通络,配以桂枝、赤芍、牛膝3味药来温经散寒通络。

此方之所以能在临证时收到桴鼓相应之效,其根本是

重在治本,兼以治标。又如丁氏对患历节风痛时间较

长者,及久年风痛,百药不效者,多从祛湿入手。因湿

邪致病,有缠绵难愈之特性,故用秦艽、防己、生薏仁、

蚕沙、陈皮、茯苓、白术等祛风除湿通络之品,配以桑

枝、桂枝、丹参等活血通络之良药,收到奇效。

3健脾要逐湿

一般而论,五脏中脾喜燥而恶湿,故湿邪侵犯人

体,常先困脾,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造成水湿内生。

而丁氏则进一步认为,若内湿一旦生成,又易招致外湿

入侵,形成恶性循环。凡劳伤营弱,脾不健运,出现神

疲乏力、纳少便溏等症,虽应健脾,更需逐湿。他在治

疗此类病证时,除以党参、白术、生姜、桂枝、当归等药

来健运脾胃外,还常用茯苓、泽泻、薏苡仁等味淡气平

之品,淡以利窍,通调水道,使湿从小便而出;更以秦

艽、佩兰、半夏、陈皮、豆衣等苦温辛燥之品,燥湿以醒

脾。此相合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所胜,平以苦

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

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1〕之理。丁氏融苦温

燥湿与甘淡渗湿之法于一方,使逐湿之功倍增,寓健脾

于祛湿之中,使湿祛、脾运自健。而对脾失健运之功,

胃乏坤顺之德,清不升而浊不降,中焦气机阻滞,导致

脘痞腹胀等病症,丁氏则不用泻心汤之类治之,反于祛

湿健脾中求之,即在祛湿健脾的同时,稍佐砂仁、木香,

以收畅通气机、脾健湿祛、痞消满除之效。

4消肿须祛湿

水肿的发生,与多个脏腑有关,一般责之于肺、脾、

肾三脏。《景岳全书》说:“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三脏

相干之病。”然丁氏认为,小便不利,水湿内停,也与水

肿形成密切相关。肺为水之上源,只有在肺失清肃,水

道失调,小便不利,湿无出路时,才能泛于肌肤而为肿;

中焦脾土乃水之制也,若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排泄无

门,则成水肿;肾为水火之脏,内藏元阴元阳,若肾气不

足,不能化气行水,遂使膀胱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湿

内蓄,便可形成水肿。这与《医门法律》“肾气从阴则

阖,阴太盛则关门常阖,水不通为肿”〔2〕的观点相一致。

丁氏这一清晰、深刻、透彻的分析,更加丰富和完善了

·34·江苏中医药2003年第24卷第5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淫羊藿炮制史略

西安市中医医院(710001)岳宝森田颖

关键词淫羊藿炮制历史

中图分类号R282171012-09

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朝鲜淫羊藿

或箭叶淫羊藿除去粗梗的地上干燥部分,具有

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止咳平喘之功

效。目前临床上所用多为羊油制淫羊藿。

宋代以前的文献,对淫羊藿的记载大多在

功能主治方面,鲜见对其炮制方法的描述。除

《神农本草经》中有“主阴痿绝冷、茎中痛,利小

便,益气力,强志”之述,未见其他任何对原药材

处理的记载。推测当时可能多以鲜用或生用为

主。鲜用或生用淫羊藿目前在我国许多农村地

区依然常见。直至宋代,在《雷公炮炙论》中方

见有其炮制描述:“凡使,须用夹刀夹去叶,四畔

花尽后,细锉,用羊脂相对拌炒过,待羊脂尽为

度。每修事一斤,用脂四两。”这些记述,概括了

淫羊霍炮制的前处理、炙法、辅料及用量、炮制

的程度等。表明淫羊藿的炮制方法已很成熟。

这也说明了在《雷公炮炙论》成书前一段时期,

羊脂炙淫羊藿已经非常普遍。

几乎在同一时期,由宋·王怀隐等编著的

《太平圣惠方》中记有“一斤细锉,以酒七升

煮至两升,滤出渣”,另记有“以无灰酒二斗

浸之”等,可见酒制淫羊藿在当时也得到应

用。而这一方法,从现代药化的角度来解释,

即酒能更好的溶解淫羊藿中的淫羊藿甙及甾醇

等有效成分,从而增强了淫羊藿的药性,显示

了一定的合理性。

至明代,淫羊藿的炮制基本上保持了以前

的制法,如《本草纲目》中记有“每一斤,以

羊脂四两拌炒”等羊脂制法。其后,有龚庭贤

著的《寿世保元》中又增记了“米泔水浸”,

这种方法在其它文献中记述很少,从传统的角

度来看,米泔水浸主要适宜去除脂肪油或挥发

油,缓和药物的辛温之性,而许多文献认为淫

羊藿为辛温之品,因而易耗伤阴津,所以对于

长期服用淫羊藿的人,适宜先用米泔水略浸而

缓和辛温之性。

至清朝时期,淫羊藿的炮制方法已基本固

定,如《修事指南》中已提到羊油制、炒、酒煮等

方法。但其间羊油制最为普遍,多数药铺所提

供的淫羊藿均为羊油制。这种制法一直沿用至

今,为今日淫羊藿的炮制规范提供了依据。

(收稿日期:2002-11-26)

对水肿病机的认识。他注重消肿必须祛湿,常用茯苓、

泽泻、地骷髅、葫芦瓢等药利小便以祛湿邪;用冬瓜子、

杏仁等缓下之品,使水湿从大便而出。如在治疗水肿

伴咳嗽、气急时,以肃运分消治之,加苏子、旋覆花以降

肺气;在治疗水肿伴有腹胀、纳少、呕逆时,以健运分消

治之,加温中丸、白术以健中焦;在治疗脾阳不足、湿阴

凝滞之水肿而伴有腹胀胸闷时,以温运分消治之,加附

片、干姜以温阳气。这种分消走泄、迫使湿邪由二便排

出的方法,则将祛湿在消肿中的作用彰显无遗。

综上所述,丁氏对湿邪致病的认识深刻而透彻;对

祛湿之法的运用独特而巧妙;对遣方用药的态度严谨

而务实。这足以令后人借鉴。

5参考文献

1高士宗1黄帝内经素问直解1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2:628

2王永炎1中医内科学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45

(收稿日期:2003-01-14)

·44·江苏中医药2003年第24卷第5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