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周平安教授应用三两三验案举隅
2017-06-20 | 阅:  转:  |  分享 
  
周平安教授应用三两三验案举隅

汤伟指导:周平安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内科北京100700)①

关键词:临证经验;三两三;杂病

中图分类号:R249

古方三两三由黄芪三两、金银花三两、当归三两

组成,药简力专,为周平安教授治疗杂病所喜用,且

深得其中奥义,临床以此为基础随症加减治疗多种

疾病,每每奏效。余曾随师出诊近二载,积累此方经

验尤多,现择其中一二,介绍如下。

1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岗某,男,41岁,患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7年余。经各大医院治疗罔效,1998年9月求治于

周老师。初诊诉长期腹泻、时重时轻,至五月份以来

加重,便中带血及块状胶冻样粘液,腹痛不堪,形体

消瘦,面色少华,易感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周老师以内疡论治,主益气活血、托毒生肌。予:生

黄芪30g、金银花30g、当归30g、白芍10g、生地榆

15g、木香10g、黄连5g、茯苓15g、生苡仁15g、甘

草5g、蜈蚣1条、三七粉(冲服)3g。守方连服3月

而愈。结肠镜检原肠灶溃疡处消失。周师强调此类

顽固之疾,一旦辨证准确就应守方守法,多服方可见

效,若动辄易方换药,杂药乱投,必难收功。且此病

服药期间尤要注意饮食调摄,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

激之物。否则,多有反复影响疗效。

2消化性溃疡

张某,女,49岁,日籍华人。因工作原因长期紧

张,就诊前2年出现胃痛,初时发时止,发时伴泛酸、

嗳气,在日本确诊为胃溃疡伴糜烂性胃炎。半年来

症状逐渐加重,遂专程从日本至北京求中医治疗。

就诊时诉胃痛难忍,伴腹胀及后背酸沉不适,嗳气泛

酸,气短乏力,时有肠鸣,舌淡苔白,脉细。周师予:

生黄芪30g、蒲公英30g、当归30g、半夏10g、旋复

花10g、代赭石30g、白芍15g、肉桂3g、枳壳10g、煅

瓦楞15g、砂仁5g、甘草3g。又随证加减服药近50剂,

诸病悉除,满意返回日本。半年后回访介绍人,得知

未曾复发。周师言:胃腑固以降为顺、以通为补,然通

之之法各有不同,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

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

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仅以下泻为通,则谬矣。

3脓疱疮

李某,男,82岁,患糖尿病25年。自诉1年前感

冒后引发全身皮肤起疱疹,一直缠绵不愈、时有新

出。就诊时见全身遍布脓疮,双下肢尤甚,如黄豆大

小、高出皮肤,部分脓疮表面覆盖黄色痂。奇痒难

忍,瘙抓溃破后流出淡黄色液体。查全身浅表淋巴

结无肿大,不伴发热,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滑。周师

言此乃正虚无力驱毒所致,初诊予三两三合脱敏煎

化裁,益气扶正托毒,兼祛风除湿,处方:生黄芪30

g、金银花30g、当归30g、甘草10g、银柴胡10g、白

芍15g、黄芩10g、防风10g、防己15g、蜈蚣1条、生

苡仁15g、蒲公英15g。7剂后患者喜告之瘙痒程度

大减,未见新出疱疹,但溃破后仍流黄水。遂原方加

白鲜皮15g、地肤子15g、生地15g,继服7付。后又

随证加入土茯苓15g、祁蛇10g以增祛风除湿解毒

之力。如是前后治疗2月,所有皮损全部消退,惟留

浅淡色素沉着痕迹。嘱患者今后注意个人卫生,勤

洗澡,避免用碱性刺激性香皂,以免复发。

4病毒性心肌炎

林某,男,18岁,中学生。自述平素体质较差,3

月前感冒后诱发心肌炎,出现胸闷、憋气、心前区时

有针扎样疼痛、睡眠不实。现已被迫辍学在家休养。

初诊时身微热、咽痒,咳嗽无痰、乏力少气懒言。心

电图示ST段压低,T波低平。舌质暗红边有瘀斑,

苔薄黄微腻,脉细。周师予:生黄芪30g、金银花30

g、当归30g、甘草5g、旋复花10g、郁金10g、半夏10

g、苏梗10g、杏仁10g、前胡10g、射干10g、蝉衣10

g,益气养心兼宣散风热。4剂后复诊,诉咳嗽减轻,

夜间睡眠明显改善,胸闷亦有所减轻但仍觉胸中刺

痛,易困乏,欲睡眠,舌脉同前。又予原方去半夏、苏

梗,加石菖蒲15g、五味子15g,如是加减前后治疗1

·701·

2000年12月第23卷增刊

December2000,Vol.23,Supp.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ofBeijingUniversityofTCM

①汤伟,男,26岁,医学硕士,住院医师;现成都市中医医院工作,610017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李成义,男,36岁,副教授

月,诸症均除,心电图恢复正常,返校继续学习。按:

从上述病案可见,周老师临床应用三两三所治疗病

症皆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都是病程较长或反复发

作致正气亏虚于内,以正虚为本的。二多为痈疡反

复不愈之疾,其中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

疡、甚至病毒性心肌炎都可认为是内生之痈疡。因

为它们在结肠镜、胃镜及病理切片中均表现出充血、

水肿、糜烂等与外痈表面相似的变化。用三两三治

疗这些疾病正是暗合治外痈扶正托毒之理,二者有

异曲同工之妙。从三两三组方看,黄芪甘微温,入

肺、脾经,《珍珠囊》谓:“黄芪甘温,其用有五,补诸虚

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疮家圣药五也。”现代药

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强心扩血管利尿

及抗病毒等多种作用。银花甘寒,清热解毒,味辛还

能宣透外邪。《本草纲目》还云主:“一切风湿气及诸

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清热散毒。”当归甘辛

温、入肝、心、脾经,补血活血。用于痈疽疮疡,既能

活血消肿,又能补血生肌。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其

有抗炎、镇痛、镇静等多方面的作用。本方黄芪和银

花相配,可兼制黄芪之温和,银花之寒,使补气而不

上火(气有余便是火)、祛邪而不伤正。益气清热,托

毒外出。黄芪配当归则体现出中医气血相关理论,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无气则血不能行,无血则气无

以附。人身得气血濡养推动,则虚可渐复。故此周

老师广泛应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经灵活化裁,皆能

收到确切疗效。(收稿日期:2000203202)

王德林治疗脾胃病经验

李成义(甘肃中医学院甘肃730000)

关键词:名老中医;脾胃病;通降法

中图分类号:R249

王德林主任医师在50余载的临证中,主张“鼓

邪出、内畅遂”,具体在脾胃病的应用中即主张通降

之法。中医学理论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

清和统摄血液。脾主运化,就是将水谷(饮食物)化

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传输至全身,故有“后天之本”

之说。胃的主要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为脾胃的

运化做准备,胃以降为和。在脾胃病的治疗中,王师

着重于疏通气机,调其升降,消其郁滞,流畅气血,推

陈出新,导引食浊瘀滞下行,给邪以出路。

脾胃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气机郁滞,食浊瘀滞

等形成,由于气机瘀滞,食浊瘀滞,首先影响脾运化

水谷精微的功能,因而气血精微无以化生,则造成营

养物质的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气滞与食滞造成胃的

和降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胃的受纳与腐熟功能。因

此,脾胃之病,环环相扣,其病症又成为新的致病因

素,形成脾胃功能的恶性循环。所以,王师在50多

年的临证中,充分认识到了“鼓邪出,内畅遂”的内在

含义。在不同疾病的治疗中,采用不同的诊疗措施。

如在脾胃病的诊疗中,即主张用通降之法,有其两方

面的含义:一方面,就是调畅气机,使瘀滞的气机条

达,升降出入有序,脾胃才能各司具职,保证人体功

能的正常运行,脾胃疾病方得以治疗;另一方面,就

是消除(或清除)食浊瘀滞,因为食浊瘀滞又会成为

新的致病因素,造成脾胃功能的失职。因此,清除食

浊瘀滞,才能保障脾胃气机的调畅、受纳腐熟和运化

功能的实施。所以“鼓邪出,内畅遂”在脾胃病的治

疗中,有其本质的内涵,即通降之法。

王师以为,采用“鼓邪出,内畅遂”之法,根据每

个病证的不同病理特点及兼挟的病邪(虚者补虚,佐

以通降),适当变通。如实者主以通降,专祛其邪;虚

者补虚为主,佐以通降,即用“通降之法”贯彻于脾胃

病治疗始终。在具体疾病的治疗中,根据患者不同

的临床症状,采用不同的方药治之。如临床上表现

出的胃痛、胃胀、痞满、纳差等,并伴有便秘者,常选

用枳壳、神曲、麦芽、厚朴、半夏、干姜、黄连等,并佐

以大黄少量;如果痛甚者加蒲公英、浙贝母、花粉;腹

胀满者,加木香、砂仁;如伴有嗳气者,加柴胡、炒白

芍,重在舒肝理气、调和肝脾等。

因此,对于王师主张的“鼓邪出,内畅遂”的通降

之法,应在疾病的诊疗中具体应用,灵活掌握,才能

应用自如,得心应手。

(收稿日期:2000204205)

·801·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第23卷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