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SCI论文逼格?试试这些方法!

 微笑如酒 2017-06-20

       很多同学会问,为什么别人的文章看起来总千姿百态,流弊哄哄,独具个性,还能发在高分杂志上,而自己写的文章看起来却总是泛善可阵,千篇一律,动不动还容易重复率爆表?明明我做的实验,花的精力也不比别人少,文章写得也不比别人轻松啊。今天就给大家支几招,从这几个角度出发,认真打磨一篇论文,说不定你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选题独具创新性

       大家都知道,要想发表一篇SCI论文,首要条件就是你所做的研究和得出的结论必须是“首次”,通俗易懂的就是,你只能做别人没做过的东西,而重复别人做过的东西,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发表。因此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创新性就是一篇SCI文章的安身立命之本。而“该文章不够有创新性”也通常是一个导致拒稿或限制文章所发杂志影响因子的硬伤。对科学史的进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或是具有突破性质的研究,即使研究层面很浅,也能发很高分的文章。那些套路化严重,换汤不换药,创新性极其有限的文章,就算机制做得很深,也未必能得到理想中的结果。怎么样才能找到新的,有意义的研究方向,或者,怎么样从已有研究中心挖掘出仍具创新性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研究角度,是我们这些挣扎在论文泥沼里的人们永恒的话题。即使本身创新性有限,也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研究角度描述得精妙,刁钻,至少看起来很新颖,这样才能吸引住审稿人的目光。

        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get到一个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思路呢?比如某天你吃饭或上厕所时突然灵光一闪,想出了某个别人从没想到的异光四射的点子,然后实验结果做出来顺利得一塌糊涂,震惊了世界,在科研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当然是种好得不得了的方法,但这件事是否能发生,实在不以我们脆弱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这里我们就介绍一些简单朴实,实用性比较强的途径。

  1.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如一篇文章写A基因对食道癌的作用,另一篇写B基因对胃癌的作用,而A和B正好属于同一条通路P。那么你就可以参考这两篇文章,通过文献查找得到lncRNA C可以调控A或B的表达,然后研究C可以通过调控P通路而影响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这种情况一定要重视文献调研,评估你的假说的可能性,因为搞不好之所以没有这样的论文发表,不是因为别人没想到,只是因为你想当然的推测根本不成立。

  2. 挑巨人的刺。通过大量研究某一领域他人已发表的文章,先通过阅读一些review了解该领域的已有成果,研究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关于lncRNA的一些经典综述在之前就介绍过(有关lncRNA不得不看的十篇综述!)。然后重点分析该领域近期发表的文章,看看他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又提出了哪些问题,是否还有内容可以继续深挖?一般低分文章只是一项研究的开始,对一些问题表面粗浅的探讨,如果你足够机智,一定可以发现别人漏做或未曾涉及的创新点。

  3. 做巨人的裁判。我们说一件事情有热度,可能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争议,才有可供大家讨论的空间。SCI论文也一样,如果你解决的是一个很多人困惑的问题,也不失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立题。因此在大量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所发现的争论性很强的课题,往往可以给我们带来灵感。此时只需将别人的研究结果及其方法和局限性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优化他们的研究或寻找新的角度,进行自己的研究。

  4. 当巨人的老师。科研的有趣之处也是无奈之处就在于,事情通常不会按照我们的猜测去发展。任何一项研究中,都可能出现与常理不相符合的现象。如果试验方法,操作都没有问题,那么这个难以解释的现象背后很可能隐藏着还未被挖掘的新东西。如果能把这个新东西搞清楚,无疑是足够创新了。


语言多样性

       科学论文中一些较为固定的说法,比如引用文献时总要提及“有文献曾报道”这种类似意思的语句。在陈述结果时,也有可能需要反复提起同一概念。而如果因此导致短短一段话中,同个词或同个词组重复出现两次以上,就会使文章看起来啰嗦,乏味,语言不过关,自然会让人觉得没有逼格。因此写作中一定尽量保持语言多样性,一个意思尽量换着不同的词来描述,会使文章看起来灵动不少。本宫这里推荐大家平时精读文献时如果遇到很惊艳的词句,自己兴许也会用到的,就记录下来,作为自己写作素材库的组成部分,平时写作时强迫自己不断使用,日积月累,你的文章看起来自然会和外面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当然网上有很多论文达人整理的替换词集锦,积累时间较少的同学可以找来套用,临时装个逼。这里就给大家举一些常用的例子。

1. people, persons 换成 individuals, characters, folks

2. many 换成 an army of, an ocean of, a sea of, a multitude of, a host of

3. some, a few 换成 a slice of, quite a few

4. think, indicate 换成 harbor the idea that, take the attitude that, hold the view that, it is widely shared that, 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5. more and more 换成 Increasing, growing, accumulating

6. very 换成 overwhelmingly, exceedingly, extremely, intensely

7. show 换成 demonstrate, manifest, illustrate

8. study 换成 examine,work

9. 各式各样的连接词也是SCI论文必备:however, also, as well as, in addition, consequently, afterwards, moreover, furthermore, further, although, unlike, in contrast, similarly, unfortunately, alternatively,  in order to, according to, despite, compared with, other results, thus, therefore, based on 等等。


精美的图片

       SCI论文对图片质量都会有具体要求,不符合这些要求的图片是不能发表的。比如图片格式,通常要求 TIFF 格式,色彩通常要求为 CMYK 模式,以及大小和分辨率,图片大小一般根据杂志页宽规定,照片分别分辨率一般至少300dpi,线图则要1000dpi。这些是比较常见的要求,具体情况根据不同杂志会有差异。因此图片一定要保留原图,切忌反复截图,复制粘贴,损失分辨率。如果习惯用PPT编辑图片的,将图片以插入形式导入,也能有效避免损失分辨率。当然这些都只是SCI论文对图片最基本的要求,但光是达到这些条件,未必能与精美扯上关系。而精美的图片能一瞬间吸引人的注意,瞬间提高文章逼格。关于一些精益求精的高逼格图片的作图方法,之前给大家介绍过不少工具和方法,感兴趣可以再琢磨琢磨(为什么我画不出漂亮的流程图;怪阿姨脑洞作图时间ClueGO生信作图进阶技巧及实操演示),这里就不赘述了,以后有其他好用又简单的方法,会继续与大家分享,如果大家有什么独门秘籍,也希望能不吝赐教。


高质量的参考文献

       其实SCI论文对于参考文献也有要求。首先,我们引用的文章必须是原始文献。比如A提出一个观点,B在文章中引用了A的观点,即使我们写作时参考的文章是B的这一篇,但是在引用时应该引用A的那篇。这应该算是写作时细节中的细节了,很多同学都会忽略这一点。而实际上遵守这一原则在本宫看来是一种科学严谨态度的体现。其次,我们应该尽量引用最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的文章。简单的方法就是尽量引用高分的文章。这样会使我们的逻辑和文章基础显得更为扎实,也能避免争议。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除了一些经久不衰的理论,应注意尽量引用该领域比较新的文献,至少是近5年的,这样能够体现你自己的研究是紧跟科学发展脚步的,具有时效性的,不过时的。做到这些,文章的逼格在无形中其实就提高了很多。而真正认真阅读了符合这些要求的参考文献,文章的质量自然也会远远高于只参考低分文章或老文章写出的东西。


重视语言细节

       常言道,细微处见真章。文章写作中的语言细节最能体现作者态度,是否严谨,是否认真。细节之处错误百出的文章看着就像是漂浮着垃圾袋的大海,一下子就美感尽失。这些细节包括单词拼写,时态运用(之前跟大家讲过:SCI论文中的时态,你真的用对了么?),字母大小写,表达方式统一(比如qPCR, qRT-PCR等,文章中如果出现多种写法,会显得混乱)等。这些东西确实和英语水平、专业知识关系都不大,只需要文章写完后反复仔细检查校对,细致细致再细致,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些问题,使你的文章看起来又精致又清爽。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儿啦,大家在SCI写作方面还有什么想了解的,记得留言告诉怪阿姨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