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周永明教授辨治血液病经验
2017-06-20 | 阅:  转:  |  分享 
  
●百家精萃●

周永明教授辨治血液病经验

朱文伟徐俊卿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上海200437)

提要:本文介绍了周永明教授治疗血液病的经验。周教授认为虚损为本、邪毒为标、痰瘀为

变是众多血液病的共有病机,而健脾补肾、泻火解毒、化痰治血则是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血液病中医治疗老中医经验周永明

周永明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

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

师,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

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周教授长期从事血液病的临床

和科研工作,在血液病的中医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1病机特点

虽然血液系统疾病涉及范围较广,病种较多,

发病机制各有其特殊性,但由于各病种临床大多具

有贫血、出血、发热等共性表现,因此,周教授认

为血液系统疾病也有其共同的发病基础,即虚损为

本,邪毒为标,痰瘀为变。

111虚损为本血液病大多属于疑难性疾病,病

程迁延,常反复发作,临床多表现有全身衰弱证

候,症见头晕神疲、面色少华、乏力少气、腰酸肢

软、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或合并有虚劳证勿

庸置疑。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

脏之伤,又不外乎气、血、阴、阳。由于肾为先天

之本,内寓元阴元阳,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

的本源,因此,虚劳证的发生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

为密切。其中,血液病虚劳证的形成尤与脾肾亏虚

密不可分。脾虚主要是脾气虚,肾虚则包括肾阴

虚、肾阳虚及肾阴阳两虚三种。周教授特别注重因

脾肾亏虚所导致的脾肾两脏之间的功能失调在血液

病虚劳证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周教授认为,脾气虚

乃肾阳虚之渐,肾阳虚乃脾气虚之甚,脾气虚和肾

阳虚不可分离。另外,由于“脾胃气虚下流于肾,

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所以临床上气阴两虚证也很

常见,周教授称之为脾虚阴亏。此种证型进一步发

展,则演变为阴阳两虚证。若与病种联系起来,周

教授认为,造血功能低下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

血(再障)等,多与脾肾阳虚有关;而造血功能紊

乱性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骨髓

增生综合征等,则多与脾肾阴虚有关,脾肾间的功

能失调更是兼见于许多血液病的始终。总之,周教

授认为,脾肾虚损是血液病的重要发病基础。

112邪毒为标邪毒是血液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主要有六淫、疫毒、药毒等。周教授认为,中医的

六淫不仅包括了气候因素,更多的是包含了如细

菌、病毒等生物学因素。由于六淫致病各有其不同

特点,因此不同的邪气可以导致不同的血液病病

种。例如,风热侵及人体血分,可以导致过敏性紫

癜;寒邪损伤脾肾之阳,可以产生再障;湿邪则与

溶血性贫血关系密切;临床上急性白血病等的淋巴

结、肝脾肿大,亦可由寒邪入侵,气滞血瘀所致。

火热之邪与血液病的发生关系极为密切,如急性白

血病多为热毒伤及骨髓所致。此外,血液病的感染

和出血等也多与火热之邪有关。

疫毒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传染性病毒,具有

传染性和流行性与否是疫毒与六淫的主要区别。周

教授认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增多症

以及再障、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等多与感染疫毒有关。

药毒是一类特殊的致病物质,包括化学物质、

电离辐射等。其中化学类药物对造血系统的损害早

已得到证实,如抗癌药、氯霉素等就可以导致再

障、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等许多血液病。由于药毒

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周教授特别

提醒我们对此要予以足够重视。

113痰瘀为变临床上许多血液系统疾病如再障、

ITP、血液肿瘤化疗后等除了具有虚损不足的证候

以外,还有痰瘀内停的表现,如肌肤甲错、皮下瘀

斑、肝脾淋巴结肿大、舌上瘀点等。究其原因,周

教授认为主要与前述之正气亏虚、脏腑失调、邪毒

入侵等因素有关,是上述“本”和“标”的病理变

化产物。正气亏损,气血运行无力,血行不畅则凝

滞而成瘀;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痰浊阻

于经脉,则可致瘰疬痰核;邪毒入侵,蕴久化热,

热煎津液亦可形成痰瘀。因此痰瘀既可作为血液病

的病理产物而出现于血液病发病过程中的任何一个

阶段,同时又可作为一种致病因素而加重出血或诱

发感染,以致于形成恶性循环,变证百出,缠绵难

愈。

上述虚损为本、邪毒为标、痰瘀为变的病机理

论是周教授对众多血液病发病机制的简明概括。周

教授特别强调指出,在临床上大多血液病的标、

本、变往往同时并存,而且互为因果,并可相互转

化。脾肾亏虚,则易感邪毒而变生痰瘀;邪毒久

留,则易伤正气而致痰瘀内停;痰瘀内停,一方面

2002年第20卷第7期四川中医

Vol.20,No.7,2002Journ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1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加重了脾肾亏损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邪毒入

侵的机会。宽泛而言,以上论述也是周教授临证治

疗血液病的学术思想———整体的观点、联系的观

点、发展的观点的具体体现。

2治疗方法

根据众多血液病的上述病机特点,周教授在长

期的临床实践中系统总结出了一套治疗血液病的有

效方法,即健脾补肾以固本、泻火解毒以治标、化

痰治血以生新。

211健脾补肾法健脾补肾是治疗血液病虚劳证

的根本方法,又可分为健脾滋肾法和健脾温肾法两

种。临床上周教授健脾滋肾多以四君子汤合左归丸

为基本方加减,药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

芪、当归、菟丝子、山茱萸、山药、生地、龟板

胶、玉竹等;健脾温肾则多以四君子汤合右归丸为

基本方化裁,药如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

芪、当归、菟丝子、山茱萸、熟地、杜仲、仙灵脾

等。

212泻火解毒法如前所述,火热毒邪与血液病

发病关系密切。周教授临证时如采用泻火法,则多

以泻心汤辨证加减,药用大黄、黄连、黄芩、大青

叶等。如果火热不甚明显时,周教授则喜用炒丹

皮,盖因丹皮苦寒,炒后其性稍减,用之既可清热

而无虑伤正,又可凉血活血祛瘀,无论病证属虚属

实,皆可应用。解毒法是治疗血液肿瘤的中医“化

疗”法,临床上周教授多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

蛇莓、山豆根等药物。

213化痰治血法化痰法是治疗肝脾淋巴结肿大

时常用的对症疗法,临证时周教授多选用浙贝母、

玄参、夏枯草、牡蛎等软坚散结类药物。治血法则

又包括活血和止血两方面的内容。由于瘀血内停主

要是血液病的变证,因此临床采用活血法时不可太

过。在瘀血征象不明显时,周教授常于方中酌加丹

参、川芎、生山楂等。倘若瘀血内停的征象比较明

显,周教授则常取桃红四物汤方意拟定方药。当患

者有活动性出血表现时,则宜采用止血法。鉴于血

液病的出血多是由血热和瘀血所引起,因此,周教

授在止血时对凉血止血药和化瘀止血药的运用也相

对较多,如白茅根、茜草、蒲黄、三七粉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健脾补肾、泻火解毒、化

痰治血等疗法是一个统一整体,周教授在临证时往

往综合运用这些治疗方法,既有所侧重,又有所兼

顾。另外,由于脾虚阴亏证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十分

常见,所以周教授对健脾滋肾法的运用也相应较

多。

3典型病例

例11男性,28岁,2000年9月25日初诊。

患者确诊再障一年余,因接受雄性激素、免疫抑制

剂等治疗无效而求治于周教授。平时症见头晕乏

力、面白无华、形寒肢软而手汗多,近一周又出现

咽痛发热、皮下瘀点,舌淡苔薄,尺脉沉细而寸脉

浮。血常规示:WBC214×109/L,Hb54g/L,

PLT18×109/L。中医诊断:虚劳。周教授辨证为

脾肾亏虚,复感外邪,邪热伤络。治以祛邪解毒,

佐以扶正。药用金银花、连翘、黄芩、生地各

15g,蒲公英20g,炒丹皮、赤芍各10g,牛角粉、

太子参各30g,炙甘草6g。服药1周,发热退,肌

衄明显好转。再予固本调治方药:黄芪30g,当

归、白术、炙甘草、阿胶(烊化)各10g,党参、

炒丹皮、熟地、生地、玉竹、茯苓、菟丝子、仙灵

脾、枸杞子、茜草各15g,三七粉(分吞)3g。上

方加减治疗10月余,查WBC412×109/L,

Hb112g/L,PLT76×109/L。仍继续服药巩固。

按:本患者脾肾亏虚,外邪乘虚入侵,邪热灼

伤脉络,标变热急,故先治之。出血发热消退后,

再予健脾温肾方药治其本,兼以化瘀,佐以滋阴。

例21女性,48岁,2001年11月12日入院。

患者患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3)11个月,

历经九次化疗,最后四次未获缓解,病情日趋恶

化,发热已二十余日,体温3815℃左右,午后尤

甚,汗出不能自解,时时背寒,精神疲惫,面色苍

黄,乏力短气,口干,牙龈肿痛,纳呆,舌质淡,

苔厚腻,脉细数。外院曾反复予抗感染及糖皮质激

素而热不退。周教授诊查后,辨证为脾虚阴亏、热

毒内盛。治以健脾滋肾、清热解毒,处方:生黄

芪、党参、炒丹皮、金银花各15g,当归、白术、

山茱萸、炙鳖甲各10g,甘草、木香各6g,生地、

蛇莓各20g,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g。服药1

周体温趋于正常,精神好转。改服定清片(本院制

剂)控制肿瘤细胞增殖。

按:本病属中医“急劳”,患者历经九次化疗,

热毒未清而气阴大伤,正虚邪实,阴阳欲竭,故虽

急当清热解毒治其邪毒,亦应健脾滋肾摄其阳,寒

温并取,扶正祛邪,终达退热目的。

例31女性,32岁,2001年6月18日就诊。

患者确诊ITP三个月,激素减量后血小板持续下

降,再次加量后无明显上升。就诊时PLT14×109/

L,双下肢密集性出血点,月经量大十余日,乏力

腰酸、口干、便秘,舌淡红苔薄,脉弦细而数。周

教授辨为脾肾阴亏、虚火灼络,治以健脾滋肾、泻

火宁络,药用生黄芪30g,当归、白术、白芍、炙

龟板、黄柏各10g,茯苓、旱莲草、炒丹皮、茜

草、大青叶、生蒲黄(包煎)、木贼草各15g,炙

甘草、柴胡各6g,生地20g,生大黄(后下)3g。

服药1周,出血明显好转。上方加减治疗二个月,

查PLT104×109/L,改服Ⅲ号生血灵糖浆及宁血

络片(均为院内制剂)巩固治疗。已随访半年,血

小板未见下降。

按:ITP的病机特点是“脾肾亏虚为本,火灼

血络为标”,治宜健脾补肾,泻火止血,临床疗效

很好。

(收稿日期2002-03-15)

四川中医2002年第20卷第7期2Journ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Vol.20,No.7,2002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