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被朱棣诛十族的人并非方孝孺,而是另有其人

 昵称VChmUhmv 2017-06-20

提到大明王朝,所谓的明粉会想到啥呢?是不是所谓的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性,除了辉煌悲壮的一面之外,明朝也还烙有“专制黑暗”、“宦官统治”、“残忍暴虐”等这些负面的关键词。

当然了,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当时的明朝正处在元朝和清朝这两个少数民族交织的时期,社会矛盾激烈。所以在后世很多人的口中,明朝不可避免地遭受了许多的污蔑和口水。

历史上被朱棣诛十族的人并非方孝孺,而是另有其人

从最开始的“朱元璋火烧庆功楼”事件到最后的“崇祯多疑杀民族英雄”等等,这些类似的谣言数不胜数。这其中,传播最广,甚至是在一些著名的学术著作中都可以看得到的,恐怕就是“方孝孺被诛十族”的故事。那么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我们会联想到什么呢?是不是“残忍”、“暴虐”这些词语?于是就开始自然联想到明朝的“暴君”很多。可大家想过没有,方孝孺真的是被诛十族了吗?

《明史》中是这样记载方孝孺被诛十族的故事: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河蟹)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

历史上被朱棣诛十族的人并非方孝孺,而是另有其人

大家都知道《明史》是清代人所修撰的,为了一些政治需要,他们在修撰时对明朝的皇帝大多有贬损,可是,在这部史书中竟没有发现任何有关方孝孺被株十族的记载。该段记载并没有民间流传的“燕贼篡位”的描述,只说了方孝孺本族人被杀的信息,并没有提到方孝孺母族、妻族等人被杀的任何消息。可见,方孝孺的门人和朋友在永乐年间并没有被杀。

《太宗实录》也记载了这样的故事:丁丑,执奸恶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其辜,磔戮于市。可以看出依旧没有任何关于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

那么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蛋,有关方孝孺被诛杀十族的故事又是从哪里流传出来的呢?

历史上被朱棣诛十族的人并非方孝孺,而是另有其人

在靖难发生100多年后的正德年间,祝枝山所编纂的《野记》中第一次出现了有关于方孝孺被诛十族记载:文皇既即位,问广孝谁可草诏?广孝以方对,遂召之。数往返,方竟不行,乃强持之入,方披斩衰行哭。既至,令视草,大号,詈不从,强使搦管,掷去,语益厉,曰:“不过夷我九族耳!”上怒云:“吾夷汝十族。”左右问何一族?上曰:“朋友亦族也。”于是尽其九族之命而大搜天下为方友者杀之。

该书主要是通过民间渠道记录一些杂文野史,具有很强烈的八卦意味,所以可信度并不是很高。到了清朝一统天下之后,有关方孝孺被诛十族的故事开始不断涌现,比如《廿二史札记》。作为流言特有的共性,说多了便是真,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可实际上明成祖朱棣只是诛杀了方孝孺本族的人,并未牵涉其母族和妻族。

历史上被朱棣诛十族的人并非方孝孺,而是另有其人

那么真正被朱棣诛十族的人是谁呢?他就是景清。据《明史》记载:景清是洪武二十七年的榜眼,朱允炆登基后任职北平参议。燕王起兵之后,他假意投靠燕王,私底下与方孝孺等人结盟,誓死效忠朱允炆,景清谋划找机会刺杀朱棣,可在行刺前却暴露了。朱棣大怒之下下令诛其九族,后又将其朋友、学生、同乡一块诛连,共杀了数百人。加上朋友、同乡一共十族,如此算来,景清族人可谓是天下奇冤呐!

编后:古历小军(gulixiaojun)的微信公众号同步开通啦,感兴趣的朋友欢迎订阅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