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滋水清肝饮临床应用体会
2017-06-20 | 阅:  转:  |  分享 
  
908陕西中医2010年第31卷第7期

·古方今用·

滋水清肝饮临床应用体会

刘晓春陕西省黄陵县人民医院(黄陵727300)

【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69(2010)07—0908—01

滋水清肝饮出自《医宗己任编》,由熟地、山药、山

萸肉、丹皮、茯苓、泽泻、柴胡、白芍、栀子、当归、酸枣仁

组成。原方用于治疗崩漏肝郁血热证,胎萎不长血热

证。笔者应用此方辨证加减,灵活变通,治疗多种内科

杂病,效果颇佳。这里仅举数例,略述如下。

1腰痛患者李某,男,68岁,2004年9月以腰

椎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手术后3月就诊。症见:腰酸

痛,双膝酸软,心烦易怒,头痛眩晕,情绪不安,汗出,多

虑,不善言语,不与他人沟通,郁郁寡欢,情绪低落,纳

差,二便调畅,舌淡、苔薄白,脉弦紧。证属肾虚肝郁型

之腰痛,治以补肾疏肝之法,方药:熟地24g,山药、山

萸肉、当归各12g,丹皮、泽泻、茯苓各9g,柴胡6g,白

芍、杜仲、续断、桑寄生各15g,桂枝10g,炒栀子3g,水

煎服,日2次。加减调理月余,病告痊愈。。肾主骨,生髓

通于脑,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削髓减,脑失髓养,则

见头痛、眩晕、耳鸣等病症。《灵枢.海论》,“髓海有余,

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

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腰为肾之府,腰部术后,督脉

损伤,致肾精亏虚,见腰痛病症。

2失眠患者赵某,女,6O岁。2005年7月2O

日。因失眠10年,来中医门诊就诊,曾经常服用安神养

心中药和舒乐安定,效果不佳。症见:心烦失眠,每因情

绪波动或遇事加重,头晕腰酸腿软,易怒,发泄后缓解,

口干,舌易生疮。小便时黄,大便干而不结,脉弦细数,

“久病及肾”,证属肾虚肝郁,心火上炎型之失眠,治以

补肾疏肝交通心肾之法。方选滋水清肝饮和交泰丸加

减。熟地24g,山药、山萸肉各12g丹皮、泽泻、茯苓各

10g,柴胡、黄连各6g,当归、白芍、合欢皮各15g,焦栀

子10g,酸枣仁30g,肉桂3g,水煎服,日两次,加减调

理15剂,失眠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肾为先天之

本,肾脏功能正常,诸脏功能协调,肾阴不足“水不涵

木”,肝阳易亢,相火上扰君火;心失肾阴上承,心火上

炎,心火不能下温肾水,致“心肾不交”,临床故见失眠、

心烦等精神异常症状。

3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寇某,女50岁。2006年

1O月3日就诊,症见:月经紊乱1年,轰热汗出,晨起

尤甚,心烦易怒,健忘,腰背酸痛,头晕目眩,情绪易波

动,与家人吵闹不休,多疑善虑,疲乏不耐劳力,面色潮

红,小便频数,大便可,舌淡苔薄微黄,脉弦细,证属肾

虚肝郁,气津不足,治以养阴生津,补肾疏肝之法。方选

滋水清肝饮合生脉散化裁治疗,药用熟地24g,山药、

山萸肉、当归各12g,丹皮、泽泻、茯苓、麦冬各10g,白

芍15g,柴胡、栀子各6g,酸枣仁、太子参各20g,五味

子12g,水煎服,一日二次,调整月余,症状消失。《素问

·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

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同,故形坏而

无子也。”肾衰,天葵竭,故见月经紊乱,头昏目眩,腰酸

痛等肾虚见症。

4头痛患者王某,女,18岁。2007年因头痛记

忆力减退一年就诊。患者一年前因一次月考成绩欠佳,

致头痛心烦,记忆力减退,曾先后在西安各大医院求

治,诊为“椎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颈椎病、焦虑症”

等,先后服用“诺迪康、通络胶囊、通天口服液、谷维素

及抗焦虑药物”,效果不佳,患者记忆力明显下降,寻求

中医治疗,症见:头痛记忆力降低,烦躁不安,坐立不

定,神情恍惚,肩背疼痛,牵引枕后,腰酸乏力,不思饮

食,要求辍学,眉头紧锁,面色黧黑,二便凋,舌红苔薄,

脉弦细,证属肾虚肝郁之头痛,治以补肾疏肝通络止痛

之法,药用:熟地24g,山药、山萸肉各12g,丹皮、泽泻、

茯苓、石菖蒲、桂枝各10g,柴胡、焦栀子各6g,当归、白

芍、白术各15g,全虫2g,水煎服,一日二次,加减调治

2月余,头痛消失,记忆力恢复,继以六味地黄丸、逍遥

丸、健脑胶囊治疗以善其后,患者于O8年考入陕西中

医学院。

5体会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封藏;精血

同源,同寄相火,故肝肾同源,两脏有病互相影响,临床

两脏同病多见。滋水清肝饮,由六味地黄汤与丹栀逍遥

散变通而来,临床辨证治疗,重视有肾阴虚证候群和肝

郁证候群均可运用之,临床运用时抓住’肾虚肝郁病机,

灵活运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内科杂症,体现了祖国医

学脏腑辨证,肝肾同源整体辨证观念,辨证论治思想

及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

(收稿2010—02—01;修回2010—05—04)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