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父亲

 云汉山人 2017-06-20

这是儿时听到的一个故事,今日回想起来,不敢私藏,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从前在一座山村,有位老人,膝下有儿、媳。老人每天早晨翘着粪筐在村里拾粪,粪筐拾满后就倒进自己的茅坑。

有一天,老人翘着粪筐走向茅坑時,远远看见有个年轻人从茅坑出来走了。等走近一看,发现茅棚上挂着一个包裹,里面是书本和许多银子。老人知道这一定是刚才这位赶考的学生把包裹忘在这里了。“如果没有这些银两,学生怎能到达京城?”老人拿起包裹就回头追赶学生。

学生年轻,走路很快。老人一边追一边喊,赶了几里路,好不容易追上了。学生拿着包裹非常激动,当即跪下连连磕头。分别時,握着老人的手郑重说道:“今日无以为报,他日考试若中,一定认您为父。”

老人回到家里,已过了早餐时间。家人忙问老人去了哪里,老人将情况说了。儿子听后连连埋怨,说是到手的银子为何要送给别人?儿媳更是连哭带骂,说老人不顾家,吃里扒外。一连数日,家中不得安宁。

老人被逼无奈,只得带上自己的衣物,背着包袱,离家出走。一路询问是否有人需要做饭打工之人。欲靠自己的双手,寻得一个安身之所。

一日,老人经过一个独户村庄,欲进门找口水喝。只见屋里一个男子守着摇篮里的孩子。经交谈得知,孩子的妈妈到地里摘棉花了,等妻子摘棉花回来,男子才能出去干农活。男子的父母已经过世,夫妻俩交替照管孩子。男子见老人忠厚可亲,诚恳地说“您不要找地方打工了,就在这里做我的父亲吧!”其妻回后,也非常热情地要认老人为父。老人见小夫妻情真意切,很感动,即认男子为义子,在此住下了。从此,一对夫妻男耕女织,老人带孩子,种菜园,一家人其乐融融。

一日,老人翻挖菜地时,忽觉地下“轰轰”作响。仔细查看,菜园地下有一块石板,撬开石板,下面露出一个坛子。掀开坛盖,老人看见满满一坛银子。老人并未声张,悄悄将坛子和石板复原。

此后一段时间,老人不断打听哪里的田地好,哪里的田地要卖。

一日,老人告诉儿媳,说是今天有客人,要准备好饭菜。客人来后,儿子儿媳方才知道,父亲要和他们签订田契,而且是要购买很大一片良田。儿子儿媳惊呆了:我家哪有这多钱?

田契签好后,老人带着大家来到菜园,扒开土层,撬开石板,打开坛盖。人们惊愕之余,按契约之数,交付银两。此次购置田产,正好用去坛中银两的一半。大家动手把另一半抬回义子家中保管。

义子顷刻之间成为大财主,全是义父之功,消息不胫而走。

不多时,老人的亲生儿子听说此事,赶忙过来找到父亲。要父亲赶快回家,并要带回所有银子和田产。义子一家非常气愤,不愿交出银子田产,更不舍离开义父。

亲自义子吵得不可开交,只得打官司,上告至公堂。公堂之上,二位相互争吵,相持不下。县令询问老人,老人将如何离家,如何遇见义子,如何发现银两如实叙述。县令听后,拿起惊堂木,一拍堂案,大声喝道:“你们两位不要争了,这位老人是我的父亲!”说完急忙走到老人面前跪下。

原来这位县令就是那位赶考的学生,考中后被封为此地县令,本想把衙门之事安排妥当后寻找恩人,没想到两位老兄把老人送到了县衙。

高兴之余,县令对此案判决如下:

“老人所置田产归义子所有;剩余半坛银两归亲子所有;老人住进县衙,是本县令的父亲,由本县令养老送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