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跟痛散外用治疗跟痛症140例
2017-06-20 | 阅:  转:  |  分享 
  
中医外治杂志2009年6月第l8卷第3期

跟痛散外用治疗跟痛症140例

昝桃红,朱国欣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7;2.福州鼓楼医院,福建福州361004)

关键词:跟痛症;跟痛散;外治法

中图分类号:R681.8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2009)03—0005-01

跟痛症为骨科极为常见的疾病,西医常诊断为“跟骨结节

滑囊炎”、“跟骨骨刺”、“跟骨骨质增生”等。本病轻则感觉不

适,重则足跟不能负重行走,且治疗后极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

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临床观察发现,口服药物疗效不肯定,有相

当部分患者因惧怕疼痛等各种原因拒绝接受局部封闭、手术治

疗。为解决这一难题,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门诊与骨

科共同拟定了系列中药外用制剂,进行临床研究,认为“跟痛

散”疗效较为确切,确定为足跟痛常规治疗措施之一。经过1a

临床应用,共治疗跟痛症219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l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经门诊诊断为“跟痛症”、“跟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骨刺”

等患者140例,共219足,其中男48例,女92例;年龄最小l9

岁,最大8l岁;病程最短11d,最长180d;单侧发病61例,双侧

发病79例。既往曾服用中成药者97例,曾服用非甾体类抗炎

止痛药者132例,曾采用常规局部理疗者32例。本组病例均由

骨伤科医生确诊。常规拍摄x线片以排除其他疾病。

1.2诊断标准

足跟部位疼痛(单侧或双侧),呈隐痛或刺痛,长距离行走

后疼痛加重,休息则疼痛减轻,夜间可有足跟部灼热感;足跟明

显局限性压痛;X线检查多无明显异常,少数发现有跟骨结节骨

质增生;实验室检查多无明显异常。

2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炒白芥子10g,威灵仙20g,制乳香、没药各20g,

冰片2g。上药共研为细末,用适量食醋调匀成稠膏状,摊于油

纸或塑料薄膜上。用绷带或胶布包扎贴敷患处,2d更换1次,3

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嘱密切观察局部反

应,如感到局部有瘙痒感或疼痛感,随时到医院进行处理。

3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

治愈:疼痛症状及局部压痛消失,可长距离行走;好转:疼痛

症状及局部压痛明显减轻,可行走超过500m;无效:疼痛症状

未见减轻,不能正常行走。

3.2治疗结果

本组140例,219足中,1个疗程治愈109足,占49.77%;2

个疗程治愈63足,占28.77%;3个疗程治愈36足,占

l6.44%。3个疗程无效而改用其他疗法11足,占5.02%。治

愈率94.98%。

·5·

3.3不良反应

局部轻微过敏者11例,表现为局部痒感,皮肤潮红;出现严

重过敏反应者2例,表现为局部奇痒,皮肤水疱。l3例患者经

终止用药、局部应用抗感染、抗过敏药物,终获治愈。未发现其

他严重不良反应。

4典型病例

梁×。女,49岁,以“双足跟疼痛4个月余”就诊。患者4个

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跟疼痛,休息后减轻,白天行走后加

重。在当地医院给予口服药物、热敷理疗等治疗无效,且2周后

右足出现相同症状,医生建议其封闭治疗,被拒绝。查体:双侧

跟骨结节压痛明显;血常规、血沉、尿酸检查均正常;X线片显

示:双侧跖筋膜跟骨附着点钙化。诊断:跟骨结节滑囊炎。予以

“跟痛散”外用治疗。治疗2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随访3个

月未见复发。

5体会

跟痛症系由于跟骨退行性改变、跟骨结节滑囊慢性炎症反

应、跟骨骨刺形成、跟骨骨内压增高等原因导致…,也有一些原

因不明的跟骨疼痛,被认为与体内激素代谢有关。中医学认为,

本病属于气滞血瘀、络脉受阻之证。在治疗方面,目前通用的治

疗方法有口服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局部理疗、局部封闭、小针刀疗法等J,一般均能取得比较理想

的效果,偶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确有一部分患者,口服药物

及物理疗法无效,封闭、针刀和手术治疗难于接受,因此,需要寻

找一种能通过非侵入性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治疗方法。笔者总

结多年来治疗跟痛症的经验,自拟“跟痛散”用于跟痛症的治

疗,取得良好疗效。方中威灵仙软坚散结,通络止痛;制乳香、没

药辛苦温通,消肿行气,活血止痛;冰片性味微寒,香窜善走,有

引药到达患处之功;炒白芥子软坚散结;食醋味酸,具有软坚之

功。诸药配伍,能达到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软化骨刺、扩

张毛细血管、消除炎症水肿和渗出之效,从而迅速消除病症。

参考文献:

[1]王广平.跟痛症的发病机理及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12(4):140.

[2]武林欣.浅谈跟痛症临床的新进展[J].技术交流,2008:

33.

收稿日期:2009—01—22

修回日期:2009—02—18

本文编辑:朱庆文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