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惯称“鲁班”。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传闻有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可是他并没有在意伤口而是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看,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 他想:要是我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于是,鲁班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于是鲁班就发明了锯。 还有一个小故事是鲁班考学生。有一天,他把门徒叫过来,对他们说:“明天我要考你们,你们明早到我家来吧!”第二天,徒弟们到了鲁班家后,发现门并没有开。门上写着五个字:“今日可不见”。工匠们都很困惑,准备散去。 其中一个徒弟忽然说道:“我们一起去河边找他吧!”大家怀疑地问他:“你为什么猜想师傅可能在河边呢?”“大家请看,‘可’就是‘河’字的边;‘不见’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觅’字。不就是说让我们去河边找他吗?”小徒弟说。大家听了觉得可能是这样,于是一起去河边找到了鲁班。 鲁班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木工,还是一个好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