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为国争光的华裔诺奖获得者 晚年为何被“妖魔化”不受国人待见?

 ZGGDWWZS 2017-06-20

有这样一位华裔科学家: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改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后,于1945年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他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加入美籍,成为美国公民;同年,应香港中文大学的邀请在新建成的香港大会堂发表演讲,轰动一时。

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

毋庸置疑,杨振宁是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也是20世纪以来的物理学史上,仅次于爱因斯坦的世界级物理学大师之一。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理解一位理论物理学家的贡献也许实在太难了。

物理学界有一个通俗的说法,诺贝尔奖分为三等,第三等的贡献是第二等的1%,第二等的贡献是第一等的1%,60年前杨振宁与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相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获得的诺贝尔奖是其中的头等——爱因斯坦是唯一的例外,特奖。

物理学的巨大成就仅仅是杨先生的一半,另外一半是他的中国情怀。从骨子里讲,杨振宁是爱国的。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后,鼓励在台湾的岳母曹秀清设法取道美国转往中国大陆。在他的安排下,曹秀清从美国飞往日内瓦,由中国外交部的同志亲自接机,安排休息数日后,转机飞往北京定居。

香港中文大家很早就想授予杨振宁为名誉博士学位,但是杨振宁一直没有接受,究其原因竟是,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的香港中文大学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那就是接受荣誉学位的人要到英国校监面前行鞠躬礼,然后校监拿一根小棍子敲击接受者的头顶。杨振宁不愿意因为一个学位而对英国行这个礼,所以就一直拒绝香港中文大学的盛情美意。但是,香港回归后,校监就变为中国人了,杨振宁立即就接受了。

他是1949年后最早回国访问的华裔科学家,1971年,去国26年的杨振宁以美国公民身份第一次访问中国,享受了由周总理亲自设宴招待的最高礼遇。此后,他几乎每年都回国访问,持续享受到官方最高规格的接待。

2003年,相伴53年的太太杜致礼去世后,杨振宁终于离开居住了58年的美国,回到他从小长大的清华园定居。从美国回到清华后,他给120多位本科生开了一门《普通物理》,一位听过这门课的清华学生回忆,杨振宁的课对于刚刚高中毕业的他们来说难懂,后来读博士时他才意识到,当年课上听的是“武林高手”的“秘诀”。

遗憾的是,这门课只开了一学期,除了杨振宁的身体原因,也和他与翁帆的订婚消息公布之后媒体的“干扰”不无关系。回国的第二年,82岁的杨振宁与当时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念研究生的28岁的翁帆结婚。谁能想到,一位诺奖获得者重回故乡之后,遇到的并不全是温情和善意——这一切都源自他娶了一位小自己许多的新爱人。

此后的杨振宁,就像“怪物”上被人贴上“娱乐版”的新标签,杨振宁的每一次“出场”无不带有“情色”的含义。这位研究了一辈子宇宙奥秘的伟大科学家在无孔不入的网络时代,显得有些无力与脆弱。

对于杨振宁的种种遭遇,就连美籍英裔数学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不明白在中国“为什么人们要对一位新太太抱有敌意”,他在美国从未听到关于此事的任何负面评论。作为朋友,他为杨振宁感到开心。“杨自己告诉我第二段婚姻让他感到年轻了20岁,我向他致以最温暖的祝福。我也认识他的第一任太太致礼,而且我确信她如果知道他有一个年轻的新太太照顾他的晚年生活,也会感到高兴。”

在这个人情功利化、网络庸俗化的时代,人们似乎已经没有耐心了解传奇——他深邃的工作与普罗大众之间的遥远距离更加剧了这一点。

有网友在指责杨振宁的留言后面连发了几个反问:“你听说过杨-米尔斯理论吗?你知道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建树吗?你知道杨振宁在物理学史上的地位吗?”

反正我对此是一无所知,相信大多数人也是云里雾里。

面对那么多无理的指责,杨振宁总能一笑置之。与杨振宁关系密切的中科院院士葛墨林气愤不过,写了一篇辟谣和解释的文章,但被杨振宁压下了。杨振宁回复他,除了讨论物理,其他的事都不要管,我一辈子挨骂挨多了。“挨骂”是从他1970年代走出书斋开始的(1970年代出任全美华人协会首任会长,为促进中美建交多方奔走)。首先骂他的是台湾方面和美国亲国民党的华人。相1949年以后,美国华人社会中一直左、右对立。有亲国民党的报纸称他是“统战学家”,劝他“卿本佳人,好好回到物理界,潜心治学吧”。苏联也骂他,一份苏联报纸指控他是“北京在美国的第五纵队”的一分子。

如今,年已95岁的杨振宁博士与大多数睡眠少的老人不同,他现在还可以像年轻人一样睡懒觉,早上9点多钟起床,处理一些邮件,中饭后再睡一两个小时午觉,下午四五点钟出现在距离家一公里的清华园科学馆办公室里。晚上,有时在家里剪辑一些家庭录影,素材的时间已经跨越了大半个世纪,年轻时他用摄影机记录了很多家庭时光。

2013年一次背痛入院后,他不能再进行长途旅行了——也许因为年轻时太喜欢打壁球受了伤,也许只是时间不曾放过任何一个身体。他现在怕冷,常常要泡泡热水澡,家里的浴室和卫生间里都装上了扶手保障他的安全。

面对这样一位科学老人,我们的宽容之心去哪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