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文义:体育产业,为特色小镇赋能|【亮·晚餐】第90期

 孤凤 2017-06-21

亮·晚餐丨第90期

亮·晚餐第90期,北大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亮·中国火炬导师何文义,与已经在体育小镇卓有成效或小试身手的前行者们一起,聊聊光明与坑并存的体育小镇。


本篇中,何老师畅谈体育小镇的存在价值,分解“体育+”的核心内涵,强调文化产业中“商业模式”的重要意义……您最关注的那些关于体育小镇的讨论,解答尽在此文。

 

何文义

北大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亮·中国火炬导师

我关注特色小镇时间比较长,也参与了一些特色小镇的规划和评审。


我们公司提出来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最好的一个焦点就是特色小镇。一个特色小镇是一个平台,旅游产业的平台和内容需要整合。旅游不是硬件升级,而是是软件升级,就是内容升级。


体育跟旅游有很多可以融合的东西,它的融合是1+1>2的。未来做体育产业或者是特色小镇,要掌握一些规律。


体育产业的商业规律

为什么国外的赛事都挣钱,我们赔钱?说明我们还没有掌握规律。所以我想做一个铺垫,特色小镇讲的是平台,平台的价值取决于内容,特色小镇也一样。产业园区不是建筑,是由内容决定的。


为什么讲特色小镇和体育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一个机遇期?我们国家要发展、奔小康,小康源自于《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什么状态?老百姓有剩余时间,劳动之余才有小康。大家不加班了,这个背景形成了闲暇时间,形成了休闲产业、体育产业。从国家层面也提出了只有全民健康才有全面小康。


体育也是一个由生产方式向生活方式的转变。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是在生产中形成的。以前我们骑自行车是为了上班,现在却成了健身手段。由生产方式向生活方式转变,形成了新的盈利点和产业趋势。


这个过程中,体育产业可能是人生活方式的首选。现在所有的中产阶级都有1—2项体育爱好,要么跑马拉松、要么骑自行车、要么打羽毛球。这是一个趋势,我们选择产业的时候必须选择一个趋势上面的产业。


第二,所有的产业是有逻辑的,是有规律的。商业的逻辑实际上核心就是价值。有价值才有交换、才有商业、才有产业。体育产业不是天然有价值的,这里边就有一个命题,是我个人研究出来的,我认为文化产业最终是情感产业,由情感延伸出来附加价值,他对这项运动有情感了,他会去付费。


分析一个事物的时候,体育价值分析,体育首先有社会价值,也有个人价值的东西。体育有一种是观赏性的体育、有一种是体验性的体育,也有个人价值。


实际上做营销就是做营销习惯,我们做文化产业,实际上就是要培养这种文化消费习惯、体育习惯,他才会去消费体育,这是后天培养的。


我们如何在我们产品当中植入这些东西?用你天生的习惯和后天的东西结合起来,就可以卖钱。现在世界五百强都有公益基金,做企业必须要找到商业模式,有商业模式才行,没有商业模式就是做公益。真正公益组织也有商业模式,没有商业模式的企业也不存在。


我们很多时候给地方政府做规划,有的宣传部长问我说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如何平衡?我说有商业模式的是体育产业,没有商业模式是体育事业。体育事业是政府出钱的,体育产业是围绕市场需求,是收费的。所以“体育事业+商业模式=体育产业”,这是我总结出来的公式,也可以说“文化事业+商业模式=文化产业”。所以核心是商业模式,没有商业模式,这个企业就无法生存。体育事业是该政府花钱做的事情,要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加商业模式,那就要挣钱,就是体育产业。


体育的三大核心功能

体育还有教育功能。实际上中国的教育现在出了很多问题,教育的目标就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这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但是基本目标我们现在是实现不了的,因为我们的教育里面,体育剥离出去了。我们北大老校长蔡元培讲人格健全要靠体育来实现,一般的智力教育、道德教育是实现不了的。不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文明也是靠体育。


公平公正怎么去理解?奖惩分则,所有的游戏规则、社会规则,在体育里面先演习。这种社会价值的回归,我认为需要靠体育来重塑。


还有其他的客观原因。比如说健康中国2030的政策,当时也是看到一个趋势,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医保支出严重超支了。医保那么多钱支出去,老百姓身体还越来越不健康,实际上是最大的危险。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来一个方案,就是用体育来保证老百姓的身体健康,降低医保支出。


因此,我认为体育实际上是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健康功能。


体育产业三个层级

所谓产业,其实就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某种需求,它才有价值,才能产业化。所以我把体育产业分成三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体育教育培训。体育文化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培养。体育培养的第一个路口就是体育教育培训。


第二个层级:体育娱乐。但如果没有体育教育培训把一些体育人口培养出来,那体育娱乐产业是没有的。


第二个层级:体育健康产业。在运动当中避免你上医院、避免很多亚健康。


所以从以人为本来说,分年龄段的话,小孩子教育培训;青年体育娱乐;中老年体育健康。我们主体是不一样的。体育娱乐的主体是中青年或者青少年为主体。体育娱乐业有它的特征,它的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体育教育培训是教育培训的商业模式。


体育娱乐业有它的规律,它是民心经济、眼球经济。清楚背后的逻辑之后,你就对产业是什么东西能看得透了。当然体育产业还是要符合它的产业规律。文化的发展都是这样的,由浅显的文化到深入的文化,从俗文化到雅文化。


所谓俗文化,比如说跑步就是个俗文化,但是你要3小时之内跑完马拉松,就叫雅文化。俗文化和雅文化的消费不一样,深度也不一样。他对于这项文化认知度很高,他消费就越大。体育里面也有俗文化消费和雅文化消费。


我们未来做产业也是一样,我们做的是哪一端。但是运动的普及是俗文化,越简单、门槛越低越好,比如教育培训。雅文化的话,越高端越好,大赛奖金越高越好。这两端用的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


体育产业=体育事业+商业模式

还有一个,就是体育就是媒体,体育娱乐的核心归根到底是眼球经济。现在所有文化产业的核心还是眼球经济,包括互联网产业。我们知道BAT靠什么挣钱?腾讯60%以上靠游戏,20%靠广告;百度80%是广告;阿里70%是广告。电视台也是这样的规律,没有收视率的电视台肯定没有广告。电视台唯一的目标就是打造收视率,请明星,因为明星有粉丝。然后不断地推陈出新,吸引眼球,才有可能打广告。


其实这个规律是一个文化产业基础的规律,我2004年就总结出来了。我在讲课的时候就讲主体产业用于锁定客户,用关联产业去挣钱。


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关系,就是“体育产业=体育事业+商业模式”。你不要以为我是做体育产业的,但实际上我是替国家做事业的,只要我的项目在做,就是做事业,因为体育本身就是事业。

 

体育产业具有先天的文化属性

但是如何形成这种商业模式呢?在这个行业里有很多术语,有人讲“互联网+”,有些人讲“体育+”、“文化+”。文化本身是有价值观的,但互联网是没有价值观的。我们在理解体育的时候也是以人为本,是“体育+”,是有价值观的。体育的价值必须利他,所以体育产业必须利他。


因此我觉得“互联网+体育”是有问题的,互联网是工具,而体育是有价值在里面的。


“体育+”也不是乱加,是有规律的,是横向的和纵向的结构形成之后,才是完整的“体育+”。


横向是什么?跨界。体育也可以跨界到地产,比如特色小镇和体育结合,体育跟旅游结合,体育的大数据、文化产业跨界。跨界本身就是跟体育产业跟相关产业的跨界。


纵向是产业链的打通。在体育产业里面有一个链条,现在大部分做体育产业的只是在某一个环节。我们现在很多体育公司赔钱,它只是体育链条的某个环节,这个环节往往是我们定义的主体产业,用来锁定客户,赔钱的,如果没有关联产业的话他就永远赔钱。


横向、纵向实际上形成一个庞大的体育网。如果说把企业定义为体育网上某一个环节,你只要做得足够有力量,足够强势,整个网一网打尽。就是你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做,你只要在某一个环节做到全国第一,你可以通过这张网的链接关系。


体育产业的四种属性

商业模式需要创新。但要创新,我们必须搞清楚商业模式有什么属性。我把体育产业分成四种属性:


第一:平台属性。像电视台,它是平台属性。要想让他盈利,取决于内容。平台包括线上平台,比如互联网平台。线下比如鸟巢、水立方、足球场。平台的价值取决于内容,不取决于平台。


第二:内容产业初期的时候取决于平台。平台+内容,会产生巨大的附加价值,所以1+1会大于2。我们去看很多的商业项目,平台性的项目有很多,我要植入强有力的吸引眼球的娱乐内容,它就火了。有些内容也是这样的,我们要介绍央5这样好的平台给它,它就更值钱了。


第三:延伸产业的规律,就是我讲的土豆理论。同样的一个主体产业打造出来一个产品,必须跨界去使用,延伸发展出去挣钱。有商业模式就是产业。


第四:服务标准体系的建构。


体育产业就是四种属性,后面有四种商业模式,可以构建起4×4,至少16种商业模式。然后再往外延,16×4,80多种商业模式可以跨界出去。所以商业模式最重要,等到你有足够多的商业模式的时候,你就没有竞争对手了。文化产业往往是王者通吃,只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就没了。可能10万家都在做同一个东西,就3家成功,其他都是炮灰。有点价值的并购,没有价值的你就是炮灰。


体育产业为特色小镇赋能

然后讲讲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有一个要求,3—5平方公里(4000亩—7000亩)。核心建设用地1平方公里。现在地产商为什么对特色小镇感兴趣呢?因为他拿不到地,特色小镇有配套用地。


投资总额需要3年之内投30—50个亿。对于地产商来说,30—50个亿不成问题。但是体育公司要搞清楚,一年挣不了几百万,永远做不了这个事情。所以我们讲有一种做产业的方法叫:走正道、学先进、傍大款。


走正道:你没有这个能力,可以走正道,千万不要走歪门邪道,长不了。


学先进:直接找国外的对标,看成功案例。


傍大款:傍地产就可以了。地产缺概念,拿不到地,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体育产业和地产结合。

特色小镇定的时候当时提出来文化特色小镇,还没有提体育。后来我就提出1000个特色小镇,至少有100个体育的。


其实特色小镇有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因为地方经济发展已经没动力了,要打造出新动力。还是一方产业升级的实验地,也是探索新产业新模式的平台。特色小镇从示范镇开始,然后各地级市开始搞,之后普及到国家。体育总局这个是第100个。


特色小镇实际上也是以人为本的,小镇实际上是一个人的生活区,它的硬件要有一些,基础要有产业。硬件与软件要匹配发展。社群跟社群、产业和小镇融合发展。


传统的文化特色是小镇很难去挖掘的,为什么?文化形成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体育和体育文化也是两回事。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属性来说,可以无中生有。奥运会之后,你的房价就涨了,体育能够瞬间形成特色文化。


因此,体育能够促进关联产业,体育可以无中生有。而体育跟旅游的融合其实是最好的。体育特色小镇最终有一个转化器是旅游,因为旅游商业模式比较多。但是体育给旅游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因为旅游面临三大难题自身难以解决的短板,旅游必须靠体育升级。


这就是旅游的淡季问题、旅游很难重复消费问题和旅游宣传问题。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有体育迷,有共情,有情感上相通的东西,会瞬间集聚。


体育小镇也一样。体育政策资源很多,从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到2017年基本上每几个月就有一个文件出来,全是体育的,其实国家对于体育产业也是史无前例的重视。

本期亮·晚餐嘉宾合影

亮·晚餐
Liang dinner

flame-chin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