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对班上一起突发事件的反思
2017-06-21 | 阅:  转:  |  分享 
  
由班上一起突发事件引起的思考



从2011年12月份开始,班上张明同学的一系列异常表现让我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12月8日晚自习,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张明同学老家在乡下,开学初是由母亲陪着来报到的。他的母亲能说会道,做事麻利,看上去非常能干,对张明的一切生活问题安排得很细致。上课几周后,经过与班上学生的朝夕相处,我逐渐看出张明的几个特点:一是性格沉默寡言,平时不爱和人交流;二是学习刻苦,从早到晚闷头读书写作业;三是各门功课的基础都比较扎实,这从平时的测验看得出来。尤其让我注意到他平时异于一般学生的表现,比如上课听讲时从来都是面无表情,“喜怒不形于色”,有时连眼睛都不朝着黑板看一下。可以想象,对于有些上课富有激情的老师来说,这个学生实在是太过于“另类”了,甚至令人想到“玩世不恭”、“吊儿郎当”之类的词。只有我这个当班主任的才清楚,张明只是性情孤僻不爱交流,其实平时学习刻苦,遵规守纪。

接下来的第一次月考更加坚定了我的看法:他在班上名列第五,在全年级将近两千名学生中排在二百多位,在学习上毫无疑问算是个比较优秀的学生。成绩优秀,遵规守纪,不爱惹事生非——这样的学生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可以顺利读完高中,然后通过自己的奋斗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谁知道接下来就发生了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12月初的一天上午,我坐在办公室备课,只见张明匆匆来到我面前,抹着眼泪说有个老师上课时打了他。我尽量和颜悦色地让他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他说老师在检查作业时用书打了他。后来我弄清了那个老师是在检查作业时发现他没有带来,就把试卷卷起来朝他的头轻拍了两下以示警告。

应该说,这名老师的行为虽然不太恰当,但整件事也只能算是课堂教学中的小插曲。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可能过几天就会把这件事给忘记了。但张明的特殊性格在这之后表露无遗。

献花(0)
+1
(本文系dinghaoqu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