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忧者无忧 “不游鼓山,枉到福州。”“不游涌泉寺,枉到鼓山来”。这是我依据相关说法概括出来的。 登鼓山,有三条路,其一为“勇敢者”路,大概比较远比较险;其二为鼓山古道,台阶向上,约1千8百米;其三为索道。10月5日登鼓山,我选择的是其二。古道沿途七个亭子、诸多石刻。同所有寺庙一样,涌泉寺也有许多对联。我挑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拍了些石刻与对联。回来之后,借助百度,做了些“大餐”之后的“反刍”。 择要发布如下: 1、国货救国 在登山古道往上约400 米处右侧,有几段体现“国货救国”内容的摩崖石刻。“国货救国”四个大字左下方署“福建促进国货公会宣传部制”。这是民国时期留下的历史遗迹。 2、去私救国 上书“民国廿年、去私救国、三山周靖拜题”。周靖:私立三山中学校长。1923年,周靖在仓山岭下里创办三山公学。 古人说“去私”:魏晋思想家傅玄有言:“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宋朝诗人林逋说:“私心胜者,可以灭公。”《礼记·礼运》中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古人还说,“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吕氏春秋》有云:“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3、回头是岸 理学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之语。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元·无名氏《度翠柳》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有呵吃些个,有呵穿些个。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三回:“世兄果为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诽。” 4、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 这是鼓山涌泉寺山门联。对联写于左右方形立柱内侧面,上下联“脸对脸”,因而无法拍入同一镜头。 “净地”、“空门”含意双关。“净地”指佛教“净土”,本来就干净无垢,何须打扫?“空门”即佛门,四大皆空,如去如来,无遮无碍,关它做啥?这副对联,还有一个地理的缘故。山门建在山坡口,前面是一条青石红墙的通道。山风直冲而来,吹去落叶闲草,省去人扫之力。所以“净地何须扫”;夏秋之际,台风频频,山门多次被刮倒,后来,索性连门都不设了,因此“空门不用关”。这副对联还是“藏头联”,分别藏“净”、“空”两字,纪念鼓山涌泉寺第122代住持净空方丈。 5、静神养气 对联:静神能养气,学佛可修心。 钱穆素书楼上的对联是“读圣贤书,立修齐志”,横批“静神养气”。 据说,这“静神养气”四字,是望云居士于光绪丁酉年(1897年)用口衔着笔写下的。 6、了了空空 觉得挺好的一个拓展是:“了了无遮念,空空不染心”。 了了:指心里明白;清清楚楚;通达。语出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小时了了者,至大亦未能奇也。“ 语云: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空空:佛教谓一切皆空而又不执着于空名与空见。可以想想空空如也、空空无余、空空道人、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和红楼梦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 7、三十二应尽随机 涌泉寺观音殿对联:三十二应尽随机谁是观音本体;百千万行皆冥妙莫非正法金身。此处只拍了上联。 三十二应:是指观世音菩萨为济度众生所示现之三十二种形相。“应以何种身份得度者,即现何种身相为其说法,令彼解脱。”在佛教文化中观世音菩萨的意思是大慈大悲有求必应。 由随机想到“随缘”:宗教术语。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也指顺应机缘,顺其自然。有随缘自牧、随缘自在、随缘自适等说法。 8、天地正气,行良心、求真理、须爱群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是南宋文天祥创作的《正气歌》的开头两句。意思是说天地之间有一种正气,靠这种正气万物生生不息,生长流传。 《正气歌》序言里提到自己“以一(正气)敌七(邪气)”的事:余囚北庭……诸气萃然:…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9、五蕴皆空 佛教用语,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蕴是蕴藏、积聚的意思。 10、心路须平、一梦、心净意空 心路须平:不做考证了。 一梦:很容易让人想起三个成语:浮生一梦、黄粱一梦、南柯一梦。浮生一梦出自唐李咸用《早秋游山寺》:“至理无言了,浮生一梦劳。”黄粱一梦出自唐沈既济《枕中记》,卢生在邯郸旅店做了一场富贵梦,醒时小米饭还没有熟。《莲池大师七笔勾》:“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粱,一笑无何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锦样年华水样过,轮蹄风雨暗消磨。仓皇一枕黄粱梦,都付人间春梦婆。” 南柯一梦,出自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元郑廷玉《金凤钗》:“看荣华眨眼般疾,更疾如南柯一梦。” 心净意空:是一句佛语。心净则意空,意空则心净。心性清净,心境空明,说易行难。石刻嵌入了“净空”法号。石刻中的第四个字,很多人以为是“只”,更有人干脆认为是写错了。但方家说,这是“空”字的草书。 11、欲罢不能 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鼓山七亭第五亭为茶亭,上山至此,共一千七百五十一级。游客到此,无不感觉足疲力竭,李拔在亭旁所书“欲罢不能”四字,命意殊深。 12、知恩报恩 处涌泉寺山门外广场。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掩家里有信行,知恩报恩。”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这虽是小事,也可见得他知恩报恩的诚心。” 13、毋息半途、作如是观 清乾隆年间,时任福州第一把手李拔的“毋息半塗”题词,说的是登山路上不可半途而废。“塗”通“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 作如是观,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出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鲁迅《而已集·大衍发微》:“将冠冕堂皇的‘整风学举’的盛举,只作如是观。” 14、 出自《金刚经》:“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皆大欢喜。” (2015-10-13整理) P1▲国货救国
P2▲去私救国
P3▲回头是岸
P5▲静神养气
P10▲心路须平、心净意空、一梦
P11▲欲罢不能
|
|
来自: Tidley9012 >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