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汉民:中国书院保护利用应成为当代中国重大文化战略

 田园牧韵 2017-06-21

“中国书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应该成为当代中国重大文化战略、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朱汉民在福州说,他是在6月19日开幕的“海峡两岸书院实践与发展论坛”上做上述表示的。

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教授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指导、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第九届“海峡论坛”分论坛——“海峡两岸书院实践与发展论坛”在福州市乌山石塔会馆举行,论坛为期三天,活动内容丰富,包括启动仪式、两岸名家讲座、闽台书院及寻访福地名家古迹与书院的文化之旅。

朱汉民呼吁重视中国书院的复兴,他有两个建议,一是保护和利用,“很多地方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还在拆书院,包括很多晚清的书院都被拆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保护古书院,不但修复起来,还要发挥它们的作用和功能。让它们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承载社区文化、村落文化、县域文化。”朱汉民建议书院的管理上要打破体制的限制,“除了文物部门,还可以让公益社团、学校来管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书院。通过全面调动地方政府、公益性组织、社会团体、社区群众等参与力量,探索、实施政府与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多种途径,将作为儒家文化遗产的书院打造成为地域文化、社区文化的重要基地。”

第二是纳入大学教育体系。“现在我们有的大学一味地模仿西方,有的大学更注重知识的培养。而中国古代书院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更重视人格的培养。事实上,人格的培养比知识重要得多。”

朱汉民认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体制没有积极承传中国传统书院教育的精髓。“今天重新思考这一传统教育的优秀典范,积极汲收书院精神与书院制度统一的重要经验,是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及其大学文化的必经之途。”

朱汉民表示,书院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最具特色、最有地位的教育机构,对中国文化史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恰恰在于书院精神和书院制度的紧密结合,书院精神与书院制度统一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的大学改革与建设应有重要意义。中国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对书院在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文化精神和制度建设进行全面的梳理.然后再结合当前大学的发展,将中国书院与现代大学结合起来,力图将书院文化转换为现代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今天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朱汉民说:“中国书院复兴是中华文明复兴大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文化现象,是正在复兴的中华文化的‘满天繁星’中的组成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