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添升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冲关成功!经历了此前三次的失败,今日(6月21日)A股终于成功地被纳入了MSCI新兴市场指数(以下简称“A股入摩”)。
左滑查看更多 但是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鉴于我国A股一向都有利好兑现股价大跌的传统,加入MSCI之后,不排除会出现利好兑现后MSCI概念股大跌的情况。”上述担忧会出现吗?
左滑查看更多 短期流入上百亿美元资金 “添升宝”注意到,中银国际表示:“我们预计,A股入摩带来的短期增量资金近800亿人民币级别,短期资金流入量约115亿美元,被动资金7.92亿美元。A股成功入摩,从初始纳入到最终全部纳入仍需较长时间。中长期,A股全面纳入后带来的海外资金流入规模静态估计约1800亿美元,被动资金134.5亿美元;动态估计约2969亿美元,被动资金221.85亿美元。” 国金证券(600109,股吧)也认为,粗略估计目前约有10.5万亿美元的资产以MSCI指数为基准,如果A股入摩将短期内吸引约117亿美元的增量资金。不过,该券商也指出:“短期而言,A股入摩积极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增量资金面的影响。A股纳入MSCI指数,短期更多的是机构投资者情绪上的影响。长期来看,促进了A股国际化,改善A股投资者结构,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 香港第一上海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叶尚志表示,长远来讲A股入摩肯定是正面的,但是短线能否带来即时的刺激推动作用,还有待观察,要看当时的气氛来定。
左滑查看更多 买买买! “它”已是这16只A股的重要股东 除了QFII和RQFII,沪、深港通的开通成为了A股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此外沪、深港通相比QFII和RQFII还有一重大优势就是没有总额度限制。另外,从资金流量数据来看,披露的也更迅捷、透明。 “添升宝”注意到自从2014年沪港通开通以来,大量全球资金就通过沪港通流入A股市场。2016年12月,深港通也如愿推出,还将沪、深港通的总额度取消。截至6月19日,外资通过沪、深港通累计净买入了2353亿元人民币的A股。 此外,通过沪、深港通进入的外资已经成为一些个股的重要股东,截至6月19日,上述外资已是16家A股公司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其中上海机场(600009,股吧)的沪股通外资持股比例已经占到了其A股总股本的27.97%。
左滑查看更多 (数据来源:港交所) 开源证券表示,从MSCI的选股规则上看,MSCI青睐高流通市值,盈利能力强的个股。MSCI的指数编制非常注重流动性和基本面,建议关注主板金融、消费、科技板块的行业龙头,这将是外资流入的主要标的。 另外,国元证券(000728,股吧)(香港)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王林峰也向“添升宝”表示:'外资与内资的投资风格并不一致,A股入摩是一个长期利好,据我观察,市场一般对短期情况反应过激,对长期情况反应不足。'
左滑查看更多 今年在茅台上赚百亿元 “添升宝”注意到,早在沪港通开通之后,贵州茅台就成为了外资的爱股,几乎天天登上沪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 在2016年底,外资通过沪股通持有贵州茅台7992万股,持股比例达到了6.36%,并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而截至6月19日,外资通过沪股通持有贵州茅台的股份数为7399万股。而去年底贵州茅台的股价为334元,6月19日贵州茅台的收盘价为470元。根据持股数及股价进行估算,外资今年在贵州茅台一只股票上就赚了上百亿元的浮盈。 当然,外资在个股上大赚的不止贵州茅台,外资重仓的A股中,福耀玻璃(600660,股吧)、恒瑞医药(600276,股吧)、海康威视(002415,股吧)、美的集团等个股均在近期创出了其历史新高,外资收益自然不可小觑。
左滑查看更多 要追还追大蓝筹 “添升宝”注意到,在A股入摩之前一个多月时间里,A股大蓝筹个股开始加速吸引外资,而以上证50指数成份股为代表的大蓝筹开始走出了漂亮的走势,甚至被市场称为“漂亮50”。其中一些个股,如贵州茅台(600519,SH)、美的集团(000333,SZ)等甚至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不过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A股入摩后是否会出现利好兑现的猜测,那些此前走势漂亮的个股是否会出现掉头向下的趋势呢? 渤海证券表示,虽然上周市场蓝筹回落而创业板补涨,出现风格转换的迹象,但在整体市场偏弱的情况下,这一现状预计难以持续。市场偏紧的流动性环境依旧是制约估值抬升的主要因素。本周A股成功入摩,会大概率带动市场情绪,并且再次提振蓝筹股。因此标的选择上,可以继续关注二线蓝筹。此外,还可以继续关注国企改革、以及本周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论坛等近期热点题材。 国金证券认为,A股成功入摩,有助于当前抱团取暖“消费、金融”风格的强化,聚焦MSCI成分股。目前被纳入MSCI的222只成份股均为大盘蓝筹股。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东方财富(300059,股吧)Choice和WIND数据;本文封面图片来源于)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添升宝 |
|
来自: yh18 > 《2017经济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