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打仗后,战场上遗留的尸体有五种处理方法,最后一种很瘆人

 黄dxu0v15s5atb 2017-06-21

1/6 古代打仗后,战场上遗留的尸体有五种处理方法,最后一种很瘆人

人类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从有书籍记载历史开始,战争就没有停歇过。因为人的欲望贪婪、利益冲突导致战争的频频发生。凡是暴力冲突,必有人员伤亡,战场之上,死去的人是数不胜数。在导致人类数量锐减的同时,一个不小心还可能发生瘟疫,令更多无辜的百姓惨遭伤亡。所以处理尸体也成为战场善后所重视的一点。那么在古代,到底用什么方式去处理尸体呢?

来源 军史砖家

加载中…

2/6 古代打仗后,战场上遗留的尸体有五种处理方法,最后一种很瘆人

第一种:不处理。杜甫的《兵车行》中又说道: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一将功成万骨枯,这白骨竟然堆积成山,无人善后啊!

来源 军史砖家

加载中…

3/6 古代打仗后,战场上遗留的尸体有五种处理方法,最后一种很瘆人

第二种:就地掩埋。大战役进行之后,尸体实在是太多了,善后的将士要想将这么多尸骨收敛回乡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在打扫战争的时候,将士们会就地挖掘许多大坑,将牺牲的战友尸体都埋进去。

来源 军史砖家

加载中…

4/6 古代打仗后,战场上遗留的尸体有五种处理方法,最后一种很瘆人

第三种,筑京观。筑京观的方法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当时楚王为了展示自己军队的威势,将战败者的尸骨都堆积起来筑成建筑的模样,让过往的行人是不寒而栗。《东周列国志》里面记载'潘党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到后来历朝历代都有效仿这种行为的例子。1410年明朝大将张辅进攻安南,击败安南军队,杀死2000多名战俘“筑京观”。

来源 军史砖家

加载中…

5/6 古代打仗后,战场上遗留的尸体有五种处理方法,最后一种很瘆人

第四种,火葬。这种方式算是很先进的了,不过其火葬的目的不在于如今火葬的目的。那时候运用这种方式的朝代还比较少,大多数都是处理者嫌挖坑太麻烦,干脆一把大火就给烧了。再者后来又有宗教说法,火葬有利于人的灵魂净化,能够帮助死者超生。

来源 军史砖家

加载中…

6/6 古代打仗后,战场上遗留的尸体有五种处理方法,最后一种很瘆人

第五种就比较骇人听闻了。战争不仅仅是军队战力的比拼,还是国家后勤能力的比拼。有时候战争虽然打响了,可是粮食缺口很是很大的,所以有时候就会将人作为军粮,让士兵们吃自己同胞的血肉。这样恶心的行径真真切切地发生过:《三国志·魏书·程昱传》中就有过这么一段记载:“初,太祖(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

来源 军史砖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