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亿年的结晶!——缅甸琥珀

 糖小胖胖 2017-06-21

  导读:缅甸琥珀是有机宝石,出产于缅甸东北部与中国云南接壤的克钦邦,诞生于中生代最后一个纪——白垩纪,距今约1亿年左右,由已灭绝的南洋杉科植物的树脂石化而来,是唯一的有机宝石。白垩纪时期,地表主要成分是白垩,也就是碳酸钙。那个时期的缅甸处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地质活动较为强烈,是火山多发地区。在白垩纪末期的时候,由于恐龙大灭绝,地质中酸性成分较多,所以缅甸琥珀受压力和氧化程度都较大,琥珀中的类氨基酸含量也相对较高。

  本次,我们邀请到东森珠宝创始人、缅甸琥珀圈知名人士姚森先生为我们讲述缅甸琥珀的详细内容。

  缅甸琥珀光泽圆润,色彩柔和,在琥珀中硬度偏强,以颜色丰富、种类繁多著名。这跟它的形成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树脂大部分形成于松柏钢植物,这类植物在发芽阶段体内就开始生成树脂道,这些树脂管道壁是由分泌细胞组成。植物在新陈代谢时就会把代谢物——树脂分泌到树脂道中并储存起来,在植物受到外界伤害(如害虫侵害、物理侵害等)时,树木就会把树脂从体内排出,覆盖伤口或驱逐害虫。

  古南洋杉科同样属于裸子植物门松柏钢松柏目,其生长气温需在16度以上,适合生活于热带与温带。白垩纪巴列姆末期后,地球上的火山开始密集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增多,并进入大气层,导致气候变暖,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更加活跃,使得植物体积更为庞大,制造出的氧气更丰富。在白垩纪空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极高且气温较高的环境下,这种植物可长到百余米甚至更高,所以其树脂的排出量也是非常惊人的。

  正是在那样的时期,树脂被排除粘附在在树干上后,会慢慢流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吞没猝不及防的小生物,如昆虫等。

  当树脂慢慢风干失去粘性的时候,就会从植物上脱落掉在地上,这些树脂会在地面上停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大部分的树脂都不会幸存,火灾是它们的头号天敌。而一些被风沙掩埋起来的树脂躲过了所有劫难......

  接下来随着地壳变迁、火山运动、地质活动...这些树脂慢慢下沉,到达地下的更深处,根据被掩埋的时间、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这些树脂受到的影响不不同,被掩埋的深度的不同,其受氧化和受压也不同,且不同的地质条件与位置,火山喷发带出的矿物质浸入土壤,会让树脂在石化的过程中融入不同的矿元素。

  缅甸琥珀大多数都以颜色命名分类。按珀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棕珀:是缅甸琥珀的一个大珀种。棕珀又根据颜色不同分为棕红、金棕、绿珀和紫罗兰。

  在树脂埋于地下后,由于缅甸板块附近火山众多,地下长期受热,树脂在石化的过程中或石化后颜色开始加深,由原来金黄色变化成棕色,被称为棕珀。一些受影响较少、变化较淡的琥珀颜色没那么深,称为金棕珀,而土壤中的矿物质或多或少的被一些琥珀吸收,琥珀也会开始变成棕红色、褐色、咖啡色。而土壤中的硫化物被琥珀吸收后,琥珀颜色会变成绿色或蓝紫色,就形成了绿珀和紫罗兰。

  金珀:因为树脂的本色就属深浅不一的金黄色,所以金珀数量比较多,而石灰质、氧化钛、钒和其他少量矿物质会让树脂在石化过程中或石化之后质地程度不一的变蓝,形成金蓝、柳青、高兰,在浸入少量酸性成分后形成高白兰。

  血珀:一些琥珀在地下被氧化,当受热、到一定程度后,珀体颜色会进一步加深,变得血红,人们把这种琥珀称之为血珀。血珀可分为金红、翳珀、深血红、樱桃红、橘红。

  琥珀所在地层的深浅会影响琥珀氧化程度,越深的地层中的琥珀受氧化程度越深,当氧化程度非常高的时候珀体表面或外部会变得乌黑,这种琥珀被称为翳珀。真正的翳珀用直光照射的时候,只能微微的看到一点点红色。因氧化是由珀体外到内的过程,所以许多血珀较外的部分发红,而内部仍为金珀。一些氧化程度较低的颜色会稍浅一些,呈橘红色。

  蜜蜡:缅甸琥珀当中蜜蜡的种类是非常多的,有的根据颜色命名,如猪油蜜、鸡油黄、白蜜、灰蜜、血蜜、棕蜜、绿蜜,有的根据状态命名,比如金沙蜜、金绞蜜、金飘蜜、溶洞蜜。

  为什么缅甸琥珀蜜蜡的种类这么多呢?

  因为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会流线型的浸入到其包裹琥珀的珀体中,与琥珀融合,当琥珀中的酸性超过百分之八时,琥珀从肉眼看来开始不透明,成深浅不同的黄色,被称为蜜蜡。蜜蜡以色如蜜状如蜡得名。蜜蜡被浸入不同物质时也会变化出不同的颜色,如钒、铁等矿物质会形成绿蜜、灰蜜,碳酸钙形成白蜜等,不同程度的氧化也会使蜜蜡形成棕蜜、血蜜。蜜蜡的外观柔润,十分美观。

  根珀:是缅甸琥珀当中非常独特一种琥珀。按颜色可以分为黑根、黄根、花根、白根、根密(花珀 花灰蓝)

  缅甸琥珀形成于白垩纪,所以有的缅甸琥珀中带有大量的白垩或方解石,其成份为碳酸钙,这种物质会让树脂形成缅甸琥珀特有的珀种——根珀。最原始的根珀为白色,而根珀参入其他矿物质会形成不同颜色,如矿物质会让根珀演变成黑根、花根,而酸性物质会让根珀演变成黄根或根密。

  茶珀:只有缅甸琥珀中才有茶珀,因其有茶的颜色和茶一样浓郁厚重的感觉,所以人们这样称呼它。茶珀分为红茶、绿茶、黄茶、紫茶。

  当珀体中含有的矿物质较多时,珀体中色泽就会显得更加浓郁,这种琥珀被称为茶珀,硫与铜等会让琥珀变紫,称作紫茶;铁、锰物质的渗入以及氧化后会让琥珀变红,称为红茶;钾、碳酸钙等会让琥珀呈黄色,称作黄茶;镁、硅、酸性物质会让琥珀呈绿色,变为绿茶。茶珀多在矿珀中产出,而缅甸琥珀的茶珀颜色更明显,颜色的种类也较多。

  虫珀:珀体内包裹着昆虫或是其他小生物的琥珀被称之为虫珀,所有的珀种,都有可能包裹虫子,而缅甸虫珀内的昆虫则更古老一些。缅甸琥珀形成于白垩纪,距今约一亿三千万年,那时候还是恐龙猖獗的时代,地球上的物种跟现在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缅甸虫珀中的昆虫会更有收藏价值和科研价值。缅甸琥珀中,还有一种琥珀可以归类于虫珀当中,叫做植物破,就是琥珀里包裹物是远古植物,比如树皮、花蕊、种子等。

  另外琥珀有有一种特殊的品种叫做变色龙,这种琥珀在不同角度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另外,在不同角度和光线的观察下,珀体呈现出不同颜色的琥珀被称为变色龙,可分为:金红变色龙、橘红变色龙、红茶变色龙、金棕变色龙、金珀变色龙、绿珀变色龙。

  光源发出的可见光是有一定波长的电磁波,色彩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波长为770~625~590~565~500~485~440~390。人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光源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吸收掉光源光的一部分波段(即一部分颜色),剩下的波段组成的颜色再由物体反射到人眼的视网膜的色彩分辨系统中。

  在变换角度时,肉眼吸收琥珀反射出的折射光角度也会变化,而变色龙琥珀受压与氧化的分布不均匀,其吸收光波段也会不同,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流光现象

  当用强光直射到缅甸琥珀珀身,再撤掉光源时,珀身的光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流光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形成原理为磷光现象,也就是余辉。

  缅甸琥珀虽品种多,但是开采过程非常艰辛。

  缅甸琥珀产于克钦邦,当地十分落后,琥珀矿石只能靠人工开采,当地山路比较复杂,运输也只能靠人力与大象,所以在缅甸琥珀的开采过程中,琥珀的损伤比较大。

  在当地5月份开始进入雨季,一直持续到10月份,在这期间矿区是一直无法工作的,所以缅甸琥珀每年的生产时间只有七个月。并且当地战乱频发,每一块缅甸琥珀都是经历了无数波折才能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缅甸琥珀虽然是近些年才被推崇和喜爱,但是却早已在我国活跃了几千年。

  在中国古代唐初克钦邦属南诏国,后为大理国。

  因在唐王的帮助下,南诏国才得以兴起,南诏经常向唐仅供物品,其中自然不乏琥珀,但在那个时期,科学理念十分落后,人们甚至不知道何为琥珀,更别提开采,所以那时世面的琥珀非常稀少,作为贡品的琥珀也只赏赐给皇亲国戚与达官贵人,一些还会入土陪葬。而当时古中国与欧洲国家相交较少,所以从欧洲入镜的琥珀也寥寥无几。

  宋朝时期,南诏灭亡改为大理,大理的一些珠宝商人开始将琥珀运往巴、蜀、宋等国,但其还是十分昂贵,不过一些富贵人家中已出现琥珀摆件、饰物,人们对琥珀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南北朝开始,出现了关于琥珀的诗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人墨客都在文学作品中赞美和修饰过琥珀。

  明代医药家李时珍认为,“虎死则精魄入地化为石,此物状似之,故谓之虎魄,俗文从玉,以其类玉也。”意思是,猛虎死后,其魂魄掉在地上化成石状,这种宝石就叫做虎魄,很多人叫它玉,把它归成玉类。而汉代就有把琥珀认为是猛虎魂魄的说法。可以看出古代对琥珀的认识还是比较迷信的,不过也能感觉到那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研究”琥珀了。

  明清时期,古缅甸与中国开始交流,而古缅甸的贡品中自然不乏琥珀工艺品,所以中国古代的皇亲国戚多有佩戴琥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