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章句序》四问初解

 清醒4321 2017-06-21


《大学章句序》四问初解

——耕读社夏令营筹备会第一次读书会

整理者:张莹

丙申年四月廿八


【四个问题】

第一、为何要读《大学》?

《大学》是古代大学的“教人之法”。人生而具有仁义礼智之性,但因被气所阻碍故不能保全。一旦有聪明睿智的人出现,天就会让他对这个社会起到引领作用,使其治而教之,帮助恢复和保全本性。君师区别于宗教中神秘主义的先知,也并非政治权利政教集团,他们有位还有德,因此有率导之责。

 

第二、朱子为何将《大学》定于四书之首?

《大学》是纲领性的一本书。初学《大学》即入德之门,定其规模,树其枝干;次读《论语》,扎实学问,填充枝叶;再读《孟子》,观其发越(人性之端),充沛对儒家的认识;三者既通,汇之于《中庸》,中庸讲性与天道,系统地彰显根本的道理。

 

第三、古代经典中的大学与现在的大学在状态与模式上有哪些区别?

古:教人之法,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大人之学、君子之学、成贤成圣之学。

今: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忽视人格培养,多针对就业、职业培训。

 

第四、大学与小学的关系?

大学:学习背后的道理,如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是所以然之故,臻于道。

小学:学习日常的礼节,如六艺、洒扫、应对、进退之节,是所当然之则,游于艺。

虽然小学与大学不同,但不存在绝对的分野。小学是大学的基础,大学是小学的升华,所谓下学而上达,敬是一以贯之的。之所以在讲大道理之前先培养小习惯,是因为行为对心性是有塑造作用的,收其放心从而养其德性,让行为教化成为体验道的方式。

 

【经和传】

大学章句的意思是剖章析句,分为经和传两个主要部分。此外还有注、疏,相关参考《大学纂疏》《大学或问》《朱子语类》。圣经贤传,经指事物纲领、标准、法则、常道,绵延千古之理及述理之书;传的本义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意义在于搭起桥梁,让读经的人之间有一个沟通。儒家经典为六经,六经与六艺的区别是:经重在发明道义,艺重在术和用的层面。古人亦称六经为六艺,即六艺既可指六艺又可指六经。

 

【性和气】

人生而有仁义礼智之性,此为人之根本;气有厚有薄、有清有浊,是人与人产生差别的原因。在儒家思想中,孟子说养气,宋儒说变化气质,气有先天成分也有后天成分,可以变化。为什么有人气质清明,为什么有人气质浑浊,儒家将其归于偶然性,没有具体解释。佛家讲求因果,认为气的清浊厚薄之分可以解释为前世后世之更替。而性善与性恶也是充满争执的一个点,其实性善性恶不相对,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承认仁义礼智之性的存在是行教化的可能性,气禀不齐和缺损是行教化的必要性。

 

【朱子的四观】

人性论:“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兴之以仁义利智之性,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

政教观:“继天立极”“治而教之”

道统观:尧舜—孔子—孟子,“及孟子没而其穿泯焉”,“君子不幸而不得闻达到之要,小人不幸而不得闻至治之泽”,佛教、“权谋术数”“百家众技”乘虚而兴起—五代“坏乱极矣”—北宋二程接续上“孟氏之传”,而朱子有志于承接二程 

历史观:三代之隆—及周之衰—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宋德隆盛,治教休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