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仕途失意

 茂林之家 2017-06-22
李商隐仕途失意,除了牛李两党的排笮,还有什么原因

晚唐的诗坛,经过中唐的喧嚣,显得有些落寂。大唐王朝走到此时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商隐在这个时候登上了晚唐的诗坛,最终成为诗坛的大腕,与另一个叫做杜牧的诗人被合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的生活是不如意的,他甚至觉得自己憋屈,常常用诗歌排解自己的苦闷。他幼年失怙,成长于困顿之中;成年后他陷入牛李两党之争的漩涡而不能自拔,宦海沉浮,郁郁而终。

李商隐仕途失意,除了牛李两党的排笮,还有什么原因

身仕乱朝,诗人有诗人的清醒与无奈。你越是清醒,你越是无奈,你越是无奈,你就越要崩溃。所以他诗寓曲意,辞难事隐,尤其是他的《无题》诗,让后人费尽心思,代代揣度。他宦海浮沉,《旧唐书》把这归因于牛李两党对他的排挤,其老师兼仕途引路人令狐楚的公子令狐绹“以商隐背恩,尤恶其行”。这时的商隐欲哭无泪,百口莫辩。敬爱的老师已经过世,曾经的玩伴兼同学令狐公子视自己如路人。不,甚至他待自己如仇人!尽管如此,他也要向令狐绹表明心迹:我知道无法报答你对我的深厚情谊,但请你放心,你不必怀疑我对你的赤诚之心(“锦段知无报,青萍肯无疑”《酬别令狐补阙》)。还说我现在已经做好了出仕的准备,如果你不闻不问的话,我就只好学魏勃扫门的样子来证明才能了(“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酬别令狐补阙》)。魏勃扫门是说西汉魏勃年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而家贫无以自通,于是常在齐相舍人门外扫地,终于得到舍人的通报。令狐绹读到这些诗句作何感想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没有积极推荐商隐应该是真的。尽管二人之间已生罅隙,但也并非互不往来。武宗会昌四年(844),商隐居洛阳时就收到令狐绹的慰问信,诗人作诗回复:“嵩云秦树久高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他的意思是说,我俩分别的时间很久,现在接到你千里迢迢的书信;不要再询问梁园里的旧宾客都到哪里去了,如今只有在茂陵卧病独自听秋雨的司马相如了。诗人还是隐隐地表达了希望引荐的要求。这样的诗当然还有一些,我们姑且不论商隐巴结令狐绹的对与不对,人格是否低下,但是就其与令狐公子的关系而言,已经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了。

李商隐仕途失意,除了牛李两党的排笮,还有什么原因

李商隐宦海沉浮,仕途多舛,固然与牛李两党暗中打击有关,但是诗人性格的缺陷却是不可忽略的原因。我们尽可以说诗人在黑暗王朝的统治下无法施展其抱负,也可以说诗人思想品德的高洁,不肯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还可以说诗人心忧天下,情系藜首,与统治阶层格格不入。但是,把诗人放在他所处的时代去看,他并没有也不可能跳出那个时代读书人生存的圈子,他没有也不可能脱离那个时代读书人追求褐释致仕的轨迹。他只有在愤然辞掉弘农县尉时以陶渊明自况,用“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激励自己。但是,我们知道他心胸的豁达、品格的高洁、对人生的领悟,较之陶渊明相去甚远。走在世代知识分子拥挤着的小径上奔向康庄大道,而自身过于清高,不能融入其间,可以想见李商隐会是多么地孤独寂寥。

李商隐仕途失意,除了牛李两党的排笮,还有什么原因

其实,李商隐仕途的起步阶段并不很差。他在开成四年(839)授秘书省校书郎,这一年他27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应该是意气风发的样子。校书郎是读书人踏入仕途的第一步,是“起家之良选”“公卿之滥觞”。赖瑞和先生在其《唐朝基层文官》一书中说:“中晚唐时期,校书郎依然是出身的美官,任官条件颇高”。校书郎做的好,可以官至“国家公卿将相”。李商隐对于这样的职位是如何看待的我们还有待于仔细发现,喜耶?快耶?不得而知。不过,那个死后愿意做他儿子的白居易于贞观十九年(803),以32岁之龄授校书郎,比李商隐授校书郎时的年龄大了5岁。他说“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而且有房子,有车,有马,有仆人。他的诗洋溢着快乐和满足,但是我们从李商隐的诗里读不到这些。我们仅仅看到李商隐在这一年写了一首名为《玉山》的诗,委婉地表达了托身秘书省视为登进的天梯:玉山与阆风山一样高俊,玉水清澈不会沉积泥沙(“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这首诗风格明快,诗人踌躇满志,可见当时心境之好。可惜,在其后来的诗歌中很难找到这样的心情。

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使李商隐失去了快乐。他作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肩负的担子是很重的,重到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翻开他的诗,尽管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其中包含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期许,对历史的理解和总结。他的咏史诗凝重含蓄,深刻地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现状,并给以辛辣的嘲讽,抒发着对现实的愤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那双诗人之眼对于事物的观察是那样的细致入微,他发现那么多的不平,甚至觉察出这个王朝面临的种种危机,这些都消磨了他的快乐。

李商隐仕途失意,除了牛李两党的排笮,还有什么原因

李商隐过于任性,一方面寻求向上的阶梯,另一方面又不肯妥协。文宗开成四年(839),李商隐由秘书省校书郎调任虢州弘农县尉,公然抗上,竟欲辞官而去。他这样描述弘农县尉的工作:每天下班前封存官印,清点服刑人员。作为排名在末的县尉,愧对灵宝境内的荆山(《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看来这个曾经的京官脾气不小,因减免对冤屈囚犯的处罚得罪了上司,于是撂挑子不干了。要知道,身处官场而不能忍,敢于触犯上司,基本属于找死,因为官场容不得任性。

一旦性格中的消极因素占据了上风,人就无法保持热情和激情,李商隐也不例外。那首脍炙人口的无题诗可见端倪,使我们窥见他对生活乃至于当时那份工作的态度。

李商隐仕途失意,除了牛李两党的排笮,还有什么原因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诗的大意是回忆了某次喝“花酒”的场景。官员喝“花酒”

在今天是万万不可的,也许唐朝的官员可以随便些,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做评论了。可是,读到末二句,我们就发现了问题。诗人说:可叹晨鼓响起,我不得不去官府点卯应差,骑马去兰台,就像飘荡不定的蓬草。诗人玩兴正浓,不忍别去,生出感慨,道明心迹。兰台就是秘书省,这时诗人在秘书省校书郎任上。还记得我们说过这一职位的好处吧?他也视其为“登天梯”。可是在这里他感慨自己像飘荡不定的蓬草,明显流露出对这个工作的不满意。白居易的浪漫史一点都不逊色,可是人家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还那样满足于秘书省校书郎的工作。其次,他彻夜耍闹,直到晨鼓敲响方匆匆而去。这样的状态能上好班吗?人们不禁要问:白天犯困不犯困?大唐的官场也忒好混了些吧!

李商隐挣扎了一生,失意了一生,落魄了一生,终究富贵梦破灭,属实叫人惋惜。“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崔珏《哭李商隐》)。其中固然缘于政治集团的倾轧,又何尝不有商隐自身的种种缺陷与不足?

作者:Hillbill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