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之时,谁的书法承唐启宋,甚至影响了宋四家?

 明远小筑 2017-06-22
南雅学书2017-06-16

五代时候,由于战争连年不断,百姓疾苦,士大夫也无暇留心翰墨,书法更受冷落。但是在中唐以来的书法革新浪潮的影响下,五代的杨凝式书法实现了由唐代至宋元的重要转变,为宋朝“尚意”疏风的兴起起到了铺垫作用。

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溯到“二王”,侧锋取态,铺毫着力,豪迈畅快又不乏秀逸。除了杨凝式,五代的书法家还有李煜,徐铉等书家非常著名。

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华阴人,官至太子少报,人称杨少师。因其性格狂放不羁,以佯狂避世,人称“杨风子”。他久居洛阳,好游佛寺道观,兴起时常在枌壁上题字,当时洛阳寺观随处可见他的墨迹。他的学书经历是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一变唐法,用笔奔放 奇逸,无论布白还是结体,都令人耳目一新。杨凝式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

宋四家都曾受其影响,其代表作有著名的《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夏热帖》等。观其书作,恣肆纵横,点画狼藉,郁勃之气跃然纸上。黄庭坚诗曰:“世人喜作《兰亭》面,欲换反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却到乌丝栏。”

《韭花帖》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七行,63字。内容为一封信札,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随执笔以表谢意。通篇文字表达着作者轻松愉悦情绪高昂的热情,萧散闲适的心境溢于言表,其书法更是令人称绝。

首先章法宽疏,布白疏朗。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留有大片的空白,然其字间的含蓄顾盼,又显得气脉贯通,这在行书作品中可谓奇特之极。

结体平中寓奇。杨凝式将紧密与散落这一对矛盾统一于一体,却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牵强,反而给人浑然天成的感觉,奇趣盎然。

书风闲适自然,直追魏晋。通篇的形态好像一个闲雅奇士,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雅逸风流,沉静自若。散落的布白与平中寓奇的结体相得益彰,还是从文字内容上,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作者这种闲雅散淡的心境。

杨凝式的出奇布白影响了后世很多书家,后来的林逋的作品这种萧散淡然也受到了杨凝式的影响。作为书法初学者,还是建议从传统的碑帖开始学习,到了一定的积累再逐渐形成字间的风格。一开始入手,不建议临习杨凝式的书法,只可作为经典法帖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