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灌云县杨集镇党委、政府召开的“五星放光彩”文明户表彰大会上,孙跳村3组村民武运霞作为“创业致富星”代表作了典型发言。正是这位普通的农家妇女,让“小豆丹”长成致富“大产业”。 灌云豆丹,一直以“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叫响大江南北。每年的七八月份,都会有大量的外地客人来灌云品尝豆丹。随着全国各地对豆丹需求不断激增,灌云的豆丹产量已经无法满足各地的需求。特别是每年4至7月份,是豆丹市场青黄不接时期。这个巨大的市场空白,让武运霞看到了商机,2014年,她决定进行人工养殖豆丹。 武运霞家于2013年5月成立稻麦种植家庭农场,在本村1组好3组流转土地200亩,搞稻麦种植。听说要不种稻麦,要搞大棚养殖豆丹,亲戚朋友都反对,说人工养殖豆丹风险大,万一不成功,损失太大了。但武运霞认为要创业,就得担风险,风险与效益共存。于是,她顶着风险开始了创业历程。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和精心准备,于2014年10月29日在连云港工商局登记注册挂牌成立“灌云恒泰豆虫养殖场”。为了掌握豆丹养殖技术,她购买了豆丹养殖书籍和光盘,并拜访当地有经验的农户学习基本知识;为了取得“真经”,她拜研究豆丹养殖10多年,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淮海工学院一位教授为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掌握了种苗、放蛾、灭虫等多种技术。 2014年11月,在村党支部的支持和帮助下,武运霞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并向亲朋好友借了10万元,又通过五户联保的方式向银行贷款40万元,共计投入资金70万元,在沿海高速南侧自家承包的100亩地上,用两个月时间建好65个塑料大棚。 2015年3月份,武运霞开始在大棚里种黄豆,同时在育种室内培育豆丹蛾。一开始她心里不踏实,连续多日吃住在育种室里,一遍遍测温控温保湿,精心服侍豆丹蛾交配产卵。由于育种室里气温很高,达到近40℃,在里面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每天都要换几身衣服。豆丹蛾产卵后,经消毒、晾干,于5月中旬开始往豆叶上投放豆丹卵,1亩地要投放20000个。 看着豆丹卵变成小豆丹一天天长大,武运霞非常开心,再苦再累也不觉得。看着她以艰苦创业为乐,亲朋好友都说她是在用汗水孕育自己的绿宝宝。 通过精心管理和科学养殖,武运霞大棚养殖的豆丹终于在6月初上市,首批豆丹每斤批发价卖到了350元,每天只能上市30多斤,供不应求。第一季豆丹结束以后,紧接着,砍去被豆丹吃光叶子的黄豆,又种第二季黄豆。第二季豆丹8月初上市,10月中旬结束。两季养殖,豆丹亩产量达230斤,亩收入30000元。目前,武运霞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灌杨“牌豆丹商标,并在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在从事大棚豆丹养殖过程中,武运霞看到村里的留守农户除了阶段性的忙收忙种、做做家务外,空余时间较多,她就带动他们一起创业。将本村30多户农民吸纳到自己的大棚里打工,进行休整沟渠、田间管理、捕捉害虫等工作,他们每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她还利用自己的育种室,向周边群众提供豆丹卵,帮助他们养殖豆丹致富。去年共为他们提供豆丹卵50多万个。 2016年,武运霞决心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实现全年都有豆丹销售。2015年底,已与人合资投入100万元,在苏州创建了一个现代化育种室,计划豆丹养殖规模再扩大一倍。另外,冷库也正在筹建当中,建成后,将开发豆丹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增收渠道。以自己勤劳的双手书写美好人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同时,用自己的技术和思路引领村民创业,把大棚纯天然豆丹养殖做成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做成引领农民致富的大产业。 |
|
来自: 绿云c1m9upmtd3 >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