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冬病夏治,以及要如何去操作实行?

 阿弥陀佛度世人 2017-06-22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其实,从广义上讲,“冬病”在当今社会,已经不是冬天的专利产物。空调冷气、冰箱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在夏季也可以感受寒邪,招致“冬病”。大家可以想一下,是否有在火车上冻得发抖,膝盖冷痛的经历,扶阳派的王医生在火车上都要带一条毯子包裹。我记得一直以来有个谜之疑问,就是火车上的空调制冷问题,为啥要在大夏天把温度开到18、20度。有的女孩儿甚至在火车上冻得哭。

在医院实习时,总感觉空调开得太足,要穿长袖长裤才行。下班后出了医院,热浪扑面而来。这种室内外温差,皮肤毛孔舒张收缩不能迅速反应,又大大增加了我们受寒的机会,邪气趁虚而入。

冬天时,人们的皮肤腠理处于闭合状态,寒气要想侵入还需要找到时机趁虚而入,而夏天人的毛孔腠理开放,很容易被这些反季节的冬气钻了空子。


“夏治”是指在夏至以后,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许多患者夏天来到任之堂,会因为没有冷气而有微怨。这时我们就会跟他解释原因。夏天,特别是到了夏至之后,天地间的阳气达到了顶点,人的毛孔腠理处于大开的状态,整个身体处于一年之中最通透的时期,所以正是借助天时,通过出汗“开鬼门”,来达到祛除体内春秋冬三季人体所受的风、寒、湿的目的。

借阳养阳,此时高明的大夫就会利用阳极阴萌的这个天地间大势,因势利导,针药艾并施,使正气深入经络里支和脏腑,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而那些以往“针之不及,药之不达”的痼疾也就豁然而愈了。


春夏养阳的几种方法,首先当推艾灸了!

《本草纲目》:“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屙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更难得的是,艾灸手法虽有许多的讲究和技巧,但是大家通过学习和练习都可以掌握应用,有道是:“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也说明了艾灸的亲民性。特别是余师按照道家思路所创的太极周天灸,用“大道至简”的方法,将周天灸应用于临床,收到确凿的功效,推广至家庭民间,也收到很好的疗效反馈!


艾灸功效显著,其特点在于从火、从久。

这个“久”字,有三重含义,

一、每次灸量要灸透,周天灸重点是灸骶骨八髎穴,这个位置一定要灸足半小时以上。

二、需要灸量的累积叠加,日见灸功。艾灸是很好的保健养生方法,周天灸用艾火温煦的力量,补我们身上的阳气,温通人体的任督二脉,促进阴阳二气相护转化,相互滋生,具有气化人体阴血,恢复人体阳气的作用,而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三、《孟子》上有“三年之艾,治七年之病”的说法。即是艾灸对于久病、慢行病,有很好的疗效。病久从艾!


下面列举几个夏天常发病,适合冬病夏治的病种


一、空调病


炎炎夏季,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然而走到室外时又瞬间感受强烈的热流,冷热交替,温差极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及周身酸痛,这种情况以肩颈部最常见。因为颈部正中属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


我们可以用太极周天灸基础灸,加灸大椎穴时间来温阳散寒。


二、咳喘


对于慢性咳喘患者来说,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者。也可以在夏至时做艾灸来进行治疗。不少患者因在此时治疗而获得明显效果,甚至痊愈。


操作:周天基础灸,加灸肺俞穴来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三:暑湿证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多是阴暑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夏季多雨多湿季节,若再贪吃生冷水果、冷饮更伤脾阳,而使湿邪缠恋不去。


操作:周天基础灸,增加中脘、神阙时间,也可以加灸足三里、阴陵泉来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四:皮肤病


夏季湿气重,是微生物等活动频繁的季节,细菌、真菌、蚊虫、螨虫活动能力增加,故皮肤病成为高发疾病。

杜绝皮肤病的重要点有:

1、保持居室整洁和自身清洁,天气晴好时,应勤晒衣物、被褥,不给致病生物营造生长环境。

2、饮食清淡,营养,适当吃一些生姜暖胃,少吃生冷水果及冷饮。以瓜果代替主食更是不可取。

3、对于婴幼儿,可以用艾叶或者金银花煎水洗澡,防止湿疹等疾病的诱发。

4、对于内有湿浊,外受风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也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补充人体正气,驱赶体内邪气外出,缓解和治疗症状。


操作方法:周天基础灸,加灸曲池、合谷、肺腧、膈腧来疏风止痒,温阳利湿。


五:慢性腹泻


夏季腹泻的病因多为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从而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发生。而素来就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则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阳气。应该吃温热的东西,拒绝吃冰箱取出的冷饮、生冷食物,夜间尽量不持续开空调或调高空调温度,空调温度控制在27、8度。并注意睡眠中裹好腹部。除此之外,您也可以从夏至起每周做两次周天灸,以保护自己的阳气。


操作:基础周天灸,延长中脘和神阙时间来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六、宫寒


女性每到经期就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的,或者宫寒不孕,伴有性欲冷淡、月经后错、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不妨也趁夏至阳气旺盛时赶紧艾灸,温一下自己的阳气吧。夏至阳气最旺时,艾灸治疗可是比平时效果提升N倍哦。昨天有一位从北京过来的患者,询问调理身体备孕的问题。我给她的建议是,做周天基础灸三个月,每周做2次,加灸关元时间,特别是夏至及三伏天。艾灸期间不要考虑怀孕问题,三个月后尝试怀孕。

当然,如果不是那么着急,建议今年夏天好好做艾灸排排子宫的寒湿,秋冬吃些滋补的食物进补补充体内的阴精,冬天好好睡一冬天懒觉,藏蓄身体的精气,春天萌动,万物萌生时,再“播种”,刚好合天道的“春生、夏长”,到秋末冬初,差不多就可以“收获”一枚胖娃娃了!


操作:周天基础灸,可以延长关元穴时间来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七、关节冷痛

如颈椎怕冷、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腔积液等等痛症,中医上称“痹”证,很多情况是因为风寒湿邪缠留肌肉关节所致。

夏天时候,我们更要注意这些关节疼痛部位的保暖,比如肩周炎,我们会建议患者睡觉时肩部搭条毛巾,膝关节冷痛的,戴上护膝,使关节处于微微发热,甚至出汗的状态,这便是将关节腔里的寒湿往外排的现象。

操作:周天基础灸 ,加灸患处。也可以配合阴阳九针,将骨节内的寒气散出去。


周天灸冬病夏治适用于,但不止于以上病种,凡是属于阳虚、阴寒、气滞、血瘀的疾病,都可以做周天灸来补阳散寒、活血化淤、温经通络!

中医治病,有“体”,有“用”!

体,就是这些针、灸、药等术的方法。

用,才是真正的防治疾病思路。

现在百分之90以上的人,都是阳虚体质,如何补阳呢?除了艾灸,晒太阳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中医称之为天灸,足太阳膀胱经贯穿人体后背直至脚趾,且最易吸收太阳之气。大家可以选择早晨或上午阳光温煦的时候,找一个避风的地方,把头部给遮住,晒一晒后背,静心体会阳光温暖渗透的感觉。头为诸阳之会,是阳气最足,冬天都可以暴露在外的地方,如被暴晒,则会引起火上头,表现为烦躁,血压升高等上火症状。所以不要选择在午后毒日下暴晒。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季通过站桩,一些动功功法,也可以补身上的阳气,“动则生阳”。站桩看着貌似静,其实为静中有动。保持一个站桩姿势不动,一会就觉得浑身往外冒凉气,这就是原本沉积在骨髓、五脏内的寒湿之邪,逐渐地渗透到六腑,进而通过腠理、皮肤排泄出来的结果,寒气排尽,许多痼疾不药而愈,而许多隐疾也化为无形了。且不受场地限制,随时可站,随处可站。之前没有桩功基础的,建议学习马世琦老先生的桩功。简单易学,重要的是,坚持去站,日久见功!


有时,我在想,中医领域有没有能够治病的药或者针、灸方法呢?

我想,是没有的!

能够对抗疾病的,只有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我们人体的免疫基因,基本可以对付已知的绝大多数疾病。比如说艾滋病,人体免疫力可以抵抗艾滋病一二十年补发病,甚至终生不发病。特别还有许多癌症自愈的例子,不胜枚举。

真正的中医,是用针、灸、药恢复人体秩序的常态,着眼于人体的大循环,打开免疫力受到抑制的这把锁,然后让免疫力去治病!

而太极周天灸,便是通过艾,来促进任督二脉循环,顺应人体之作为,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大道至简,简而易行,这是最难做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以道御医,以道治病,用艾的力量,使健康与您相伴随行,才是我们的终极责任和目标!

您与家人的健康,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太极周天灸与您相伴,一路以“艾”相随,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太极周天艾灸馆地址:十堰市茅箭区施洋路30号任之堂中医门诊部一楼 

更多周天灸文章,点击下列标题即可以查看内容:

干货|太极周天灸基础操作方法公布!

关于周天灸需要强调的几点




太极周天灸公众号

动动手,点击长按关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