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述:气象专家详解京津冀冷涡暴雨

 sjw0923cn 2017-06-22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 刘辰瑶)日前,中央气象台预告,21日起,受冷涡和低涡天气系统影响,中国京津冀地区将迎今年最强降雨。针对本轮降雨的特殊性,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北京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熊亚军以及中国气象局暴雨预报专家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

专家普遍认为,所谓“最强降雨”,源自本轮降雨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影响范围广,同时会带来局地强对流天气的特点。

熊亚军表示,对北京而言,本轮整体将达暴雨量级,累计降水量为60毫米至100毫米,局地累计降水量120毫米至180毫米,最大小时雨强为40毫米至60毫米。从累计雨量判断,它的确将是今年以来北京最强的降雨过程。

提及北京暴雨,2012年的“7.21特大暴雨”,当属历年之最,去年7月20日的暴雨也被称为1949年以来北京的四大暴雨之一。对此,熊亚军特别指出,本轮暴雨无论是降水总量还是小时雨强,都不会超过2012年“7.21特大暴雨”。“值得注意的是,‘7.21’是由于东移冷涡的影响,过程特点是降水量大而急;2016年的‘7.20’是黄淮气旋所致,过程特点降水平缓,时间长,而这次降水过程不是单一稳定的降水,过程初期对流活动强,中期平缓,后期有所加强。要谨防降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强对流天气。”

针对近期天气预告中频繁提及的“冷涡暴雨”,孙军表示,所谓冷涡,就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中心温度比周边低,因此称为“冷涡”。冷涡暴雨,即由高空的冷性涡旋控制下形成的暴雨。

“这种高空冷性涡旋系统每年春末夏初在中国内蒙古、东北地区出现频率很高,经常反复经过或影响这一带地区。”孙军告诉记者,以21日开始的这次过程为例,冷涡系统发源于蒙古高原地区,位置与以往经常出现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北部这一位置相比偏南了一些,冷涡向南掉到华北平原这一带,再配合其他有利气象条件,就形成了这次比较强的降水。

据了解,冷涡暴雨一般分散性强,难预报。冷涡暴雨过程中,由于冷暖空气对比比较明显,因此这种天气表现为降雨局地性强,有时候比较分散的特点。另外,过程表现非常剧烈,往往伴有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孙军强调,如果低空低涡系统较强,像这次过程,也会出现范围较大的暴雨、大暴雨天气。

据中央气象台201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4小时晴雨预报的准确率已达到87.3%,温度24小时预报准确率超过80%,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记者了解到,暴雨预告为天气预告中较难预测的,2016年中国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仅为21.8%,美国的准确率为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