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学习》(一)

 爱雅阁 2017-06-22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对联知识】,希望大家喜欢今天我们学习《对联学习》(一)共计十个课时
 

一、前言
对联和诗歌、散文、小说一样同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起源自五代时期,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果说“诗言志,画寄情”,那么对联则是寓情志与其中,它运用对偶的表现手法,把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中丰富的内容加以锻炼、浓缩、概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对联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

剥削阶级往往把对联作为他们歌功颂德、炫耀富贵的手段,内容陈腐者居多。劳动人民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则常用对联作为武器来抨击剥削者和封建制度,或者书法自己的理想和豪情。解放后对联真正成人民群众表达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文学形式,其内容呈现出万紫千红,璀璨的奇观。

由于上个世纪末网络的普及,互联网聊天室为对联爱好者提供了早期交流平台。由于对联短小精悍类似于“灵光一现”式的文学表达,正好符合聊天室即时交流的要求。而且对联音韵和谐、可吟可诵,从而使爱好者和追随者越来越多。时至今日,对联经过了聊天室时代(如联一,联二等房间)、论坛时代(联都等论坛)到QQ群的时代(早期的蝴蝶谷群等),对联创作已趋于成熟,无论是格律把握还是整体艺术感觉,都达到了圆熟的境界。

二、对联的特点
  有个歌诀正好诠释了对联的四个基本特点“上下联句须相同,字词失对理不通。联句有机成一体,最忌孤立各西东。杂乱冗长生大错,意象完美见句工。节奏轻重分扬抑,一吟三叹韵无穷。”

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个歌诀
下面我们来看下这四个基本特点:
其一是形式对称。
  这个大家都知道,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上下联,字数一样;结构一致。

其二是内容相关。
  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就不能叫做对联。例如,上联写春天的景色,下联写秋天的景色。上下联毫不相观,这样的不叫对联。

我给大家说一个笑话。这个笑话出自野史。话说乾隆殿试三甲,出了一个联,“一行征雁向南飞”。
结果一个考生对之曰“两只烤鸭朝北走”。这个我们回头在接着讲这里的问题。

其三是文字精练。
  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
其四是节奏鲜明。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相反,节奏对称。
  以上所述就是对联的四个基本特点。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对联的分类:

从内容上分,我们可以看出对联的题材范围。
  根据内容来分:
  A、流风遗韵包括故事、传说、轶事;
  B、立身出世包括格言、自勉、互勉;
  C、妙语解颐包括幽默、讽刺、机智;
  D、寄慨抒怀包括风景、名
D、寄慨抒怀包括风景、名胜、祠墓;
E、悼亡悲逝包括挽联。

其实古代的对联并不是文学的一种体裁,顶多算是一种文字形式,登不得大雅之堂的。这里有个故事,鲁迅小时候,老师出了句子,让他对。老师出的是“独角兽”,鲁迅对之为“比目鱼”。
  关于这样的对子,算不算对联?

这里要说一下,其实这个叫对课,这是旧时私塾中的一种功课,也就是对对子。主要是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组练习。对课的要求是词类相对,结构一致。对课和对联的区别是,对联必须上下联相关,而对课无妨。上下联相关也成,不相关也可以。所以刚才的“两只烤鸭朝北走”,算是对课,不是对联。

三、学习对联,应该掌握的三个基本要素:辨四声、知平仄;晓联律,明对仗;意境幽,情趣雅
我们慢慢的来分解学习

辨四声、知平仄。
  普通话包括的四声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古汉语包括四声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也有人可能听说过汉五声。因为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所以加上当时翻译佛经,使人们开始明白了清浊音。出现了汉五声的说法。
四声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高起高收),上声高呼猛烈强(低起高收),去声分明哀远道(高低适中),入声短促急收藏(一发即收)。

讲到这里顺便说一下我国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方言等四个次方言。
  吴方言:分布在上海、江苏东南部,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上海话为代表。
  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赣方言: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部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粤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中部、西南部、北部,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州话为代表。
  闽方言: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部和浙江省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这个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无须深究。

我们平时还经常会听到平仄这个词。那么到底什么是平,什么是仄呢?
 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也就是说,第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那么古代汉语呢,平声就是指阴平和阳平。仄声就是指上去入声。

由于普通话里没有了入声发音,以前的入声字,现在已经分别派入了“平上去”三声里了。我们只需要把现在发音为平,古代发音为入声的字记忆下来就可以了。现代发音为平,古代发音为入声的字,一共一百多个。例如,数字一、七、八、十,都是入声字。菊、福、觉、约等字,也都是入声字。回头,我会把入声字记忆的歌诀发到咱学院的讲义组里,大家可以去看。这里不在讲了。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如何分辨四声和平仄。这个很关键,尤其是入声字,虽然有一百多个需要大家记的。

【入声字歌诀】
六伯黑,不白皙,忒龌龊,没出息。
贷谷麦,织竹席,毒剥削,逐什一。
啬吃喝,食苜蓿,恶服饰,益积蓄。
欲窃物,掘穴窟,昨日暮,跖入屋。
猝突兀,魄觳觫,怕失色,匿帛幕。
急雀跃,脚踬跌,逸角落,鼻憋厥。
忽觉察,戟割截,血沥漉,卒殁绝。
七叔俶,击羯狄,越朔漠,伐弑逆。
啜冽雪,啮菽粒,历代北,踏石砾。
执节钺,发矢镝,克貊国,若霹雳。
馘魅杰,裂畜腹,抉敌目,酷杀戮。
力搏毕,贼殪毙,得匹駃,值百镒。
复失域,立业绩,获爵禄,锡玉璧。
疾杂学,悦墨翟,执木铎,习八佾。

本歌诀用一百六十八个入声字编成,可供初学者记忆和辨识部分入声字使用。除记住本歌诀中的一白六十八字外,其中一些形声字,可以利用其声符类推记忆。例如:知道“裂”是一个入声字,就可以类推知道“列、烈、咧、冽、趔”也是入声字;知道“落”是入声字,就可以类推出“洛、络、骆、珞、烙、各、格、胳、骼”也是入声字。记住本歌诀,善于类推,对于不熟悉入声字的朋友是有一定帮助。
今天就到这里,明天继续讲。谢谢大家的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