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氏家族与杨家宗祠陵园考

 娜视花开 2017-06-22

1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北魏文明太后宠爱的太监苻承祖的姨母杨氏,家庭贫穷,苻承祖送给她衣服、奴仆,他都不收。曾对姐姐说:“姐虽有一时的荣耀,不如妹有无忧无虑的快乐。”苻家笑她为“痴姨”。后来,苻承祖因罪被杀,株连到亲戚,只有杨氏因贫穷得免祸。下联典出唐代蒲州永乐人杨太真,小名玉环,通晓音律。初为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天宝初年入宫,得玄宗宠爱,被封为贵妃。姊妹都显贵,堂兄杨国忠也操纵朝政。当时民谣说:“生男勿喜女勿悲,生女也壮门楣。”白居易《长恨歌》也有句:“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2杨家宗祠陵园 

 

杨家祠堂,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东20公里的鹿蹄涧村,是为纪念宋代爱国将领杨业父子而修。

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1836),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代时,杨家十七代孙奉旨建祠,明清时又曾予重修,已大部分成为明代遗物。

杨家祠堂分为前后两院,有堂屋、东西厢舍、正殿等。前院,奉祀杨业后裔。后院,东西厢房三间,正殿五楹,殿顶为悬山式。正殿内,塑有杨业与其妻佘太君的坐像。杨业八个儿子的彩塑分列两旁。祠内,有"佘祖图"碑一通,碑文铭记着杨业后裔世系。大殿前,竖有鹿蹄石一块,形状奇特,雕刻秀美。

杨家祠堂坐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杨家祠堂清道光十六年(1836) 祠堂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杨业,北宋名将,初为北汉军官,官至建雄军节度使,因为屡立战功,人称"杨无敌"。后投宋,宋太宗因他熟悉边事,任命他为代州刺史,长驻代州(今代县)抵抗辽兵。杨业与其子能征善战,威震中原,杨家将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颂。

 

 

 

3杨氏名胜古迹 

 

杨开慧故居在长沙市东北约60公里的板仓。故居前临公路,后枕小山。四周有松柏、香樟、翠竹环绕。故居为一农舍,依地势分三阶梯共三进,面阔3间,土砖墙,小青瓦,大小房间共28间。其父母卧室和本人的住房等均作原状陈列。杨开慧纪念馆由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杨公庙、陈列馆四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20亩,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有故居、陵园、杨公庙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开慧故居在长沙市东北约60公里的板仓。故居前临公路,后枕小山。四周有松柏、香樟、翠竹环绕。故居为一农舍,依地势分三阶梯共三进,面阔3间,土砖墙,小青瓦,大小房间共28间。其父母卧室和本人的住房等均作原状陈列。杨开慧纪念馆由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杨公庙、陈列馆四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20亩,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有故居、陵园、杨公庙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房舍以上、中、下三栋平行排列,前低后高。前栋为双面木门,中嵌木栏转门;中栋有三级踏步上入过厅,门额悬挂“板仓”二字横匾;后栋正中为堂屋,左右为住房。两侧厢房多作杂房、配房。栋栋之间形成小院或天井,院内植桂花和女贞树。院落西部为一畦菜地,院外有水塘一口。

杨公庙为四方形结构。房屋采用砖木结构建筑,上面覆盖青瓦,走廊用石柱支撑。方向为北偏东30度。整个杨公庙占地1500平方米,分为8个展厅。其中第一二三展厅展览了杨开慧生前使用过的一些物品,第四展室为杨昌济展室,第五展室为毛崖英展室,前厅陈列有杨开慧的简介和领导人的题词。整个杨公庙共有房间11间,门楼外墙上有灰塑。2005年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该庙始建于咸丰元年,杨公庙整体保存较好。

位于开慧故居右侧的棉花坡,三面环山,东临公路,占在面积20多亩。新建陵墓为混凝土墓壁,面贴大理石,墓的两侧,各竖汉白玉碑一块。右侧碑文刻着“杨开慧烈士墓 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传说典故  《杨修之死》

相传东汉末年,杨彪的儿子杨修,是个文学家,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后来成为“一代奸雄”东汉相国曹操的谋士,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落成时,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了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杨修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宽大了。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操大喜,问道:“谁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亏杨主簿赐教!”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忌讳。

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奶酪),想巴结他。曹操尝了一口,突然灵机一动,想考考周围文臣武将的才智,就在酥盒上竖写了“一合酥”3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大臣们面对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杨修求教。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拿取餐具给大家分吃了。大家问他:“我们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而后,操问其故,修从容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虽然喜笑,而心头却很妒嫉杨修。

曹操多猜疑,深怕人家暗中谋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复上床睡。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假装作梦,佯惊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实情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杀人,惟有杨修又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指着近侍尸体而叹惜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悖。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说:“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曹操得知此情后,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说:“你怎敢造谣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5杨家名著流传 

 

杨雄(前57--公元14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杨雄一生经历了西汉未年的汉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孺子婴和新朝的王莽几个皇帝,既是有影响的政治家,也是成就卓越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因为他为人简佚,不看重富贵,一直没有做成大官,但他却尽情地发挥了自己的哲学和文学才能,成为一代名士。他在山西东南部,当时称为河东地区的游历,以及所作的《河东赋》,为山西历史文化增色不少。

 

       杨雄的祖先是伯桥,伯桥在受姓前不姓杨,是唐室晋国的后裔,因周室封他采邑于晋国的杨地(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他的后人便以杨为姓。杨地本是商朝时的易国(根据甲骨文记载),因得益于汾水滋润,遍地杨柳成林,易字+木字,周朝初年成为姬姓的杨国。后来被强大的晋国兼并。到晋国后期,异姓大夫形成的大家族相互倾轧,杨氏家族力量微弱,已经失去昔日辉煌,为了保存自己,分别外迁他地,其中一支逃避到了楚地巫山安家落户。楚汉相争之际,杨氏家族又潮长江而上,移居到了四川巴江州。汉武帝元鼎年间,又一次避仇外迁,沿长江而西,住在眠山一带。从此这支杨氏就以农桑为业,直到杨雄。

 

       杨雄不喜欢钻研儒学经典,而是着意于博览群书。成年之后的杨雄为人简易佚荡,不拘小节,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谈,于是沉静于默而深思,著书立说。杨雄一生不汲于富贵,富贵也远离于他,不戚于贫溅。尽管家产很少,没有多少积蓄,但毫不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如果不合意的人,任何富贵之人他都不去结交。

 

       杨雄尤其喜好辞赋,并深受蜀地同乡司马相如的影响。汉赋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屈原之赋,而屈原辞赋中忧国忧民思想也深刻影响了杨雄的辞赋精神。汉成帝恢复祭祀甘泉畤(zhi)和河东后土祠,有人向汉成帝推荐了杨雄,说他的辞赋与司马相如有相似之处,而司马相如在世时,就以为汉武帝作赋而知名。此时,汉成帝也想效仿武帝的做法,要求杨雄以作赋的形式记载他的政治举措。于是,就在汉成帝永始四年(前9年)正月,杨雄写下了《甘泉赋》。甘泉畤本来是秦朝的离宫,汉武帝时用以祭天,大加扩建,但到汉成帝时,由于多年失修,已显调弊之状。杨雄看出汉成帝有重修之意,而一动工,必然严重劳民伤财,所以,在他的《甘泉赋》中,表面上是极言甘泉畤当年的豪华,并似甘泉畤比作天宫,实际上是讽谏此类工程的奢糜。幸亏汉成帝也看出了《甘泉赋》的用意,并接受了杨雄的讽谏。

 

       同年三月,汉成帝又决定祭祀河东后土祠,并率领群臣横渡黄河,到达汾阴(今山西万荣),祭祀后土祠后,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巡游介山,然后又绕道安邑(今山西夏县),到达龙门(今山西河津),游览这里的盐池。随后汉成帝又登上了传说中的舜帝耕田的历山(山西蒲州),意欲追怀唐虞之风、殷周之际。言下之意,也想把当时的政治与上古治世相提并论。可是,在杨雄看来,与其临渊看鱼,不如归而结网,也就是说,治理好当前的政治更胜于缅怀古人的事迹。于是杨雄欣然命笔,写下了流芳后世的《河东赋》,用以劝谏成帝,希望在追观先代遣迹的同时,自兴至治,以实现上古皇帝的政治成就。

 

       杨雄撰写的《河东赋》,表面上是记叙汉成帝祭祀后土祠,游历河东的规模宏大的出行,并且把这样的出行与五帝三皇的丰功伟业相联系,但真实的用意是让现实中的帝王反躬自问:有没有与五帝攀比的心,有没有与五帝三皇一样的行?当真是表现了一位学者的社会责任感。此后,顺着《河东赋》的思路,杨雄又写下了《校猎赋》和《长杨赋》,还是劝谏帝王收敛其奢靡之心,更多地关注时政和民生。

杨雄死后,当时的著名学者桓谭认为,《河东赋》必然会流传后世。因为杨雄的作品“文义至深”,完全可以超越诸子百家之论,到了合适的时代,一定会受到明君贤人的赏识,成为传世之作,而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桓谭的远见卓识。

 

附: 《河東賦并序》·西漢·揚雄

       其三月,將祭后土,上乃帥群臣橫大河,湊汾陰。既祭,行遊介山,回安邑,顧龍門,覽鹽池,登歷觀。陟西岳以望八荒,迹殷、周之虛,眇然以思唐、虞之風。雄以為臨川羨魚不如歸而結罔,還,上《河東賦》以勸。

其辭曰:

 

伊年暮春,將瘞后土,禮靈祇,謁汾陰于東郊,因兹以勒崇垂鴻,發祥隤祉,飲若神明者,盛哉鑠乎,越不可載已。

於是命羣臣,齊法服,整靈輿,乃撫翠鳳之駕,六先景之乘,掉犇星之流旃,彏天狼之威弧。

張燿日之玄旄,揚左纛,被雲梢。

奮電鞭,驂雷輜,鳴洪鐘,建五旗。羲和司日,顏倫奉輿,風發飆拂,神騰鬼趡。

千乘霆亂,萬騎屈橋,嘻嘻旭旭,天地稠(上山+下敖)。

簸丘跳巒,涌渭躍涇。

秦神下讋,跖魂負沴;河靈矍踢,爪華蹈衰。遂臻陰宮。

穆穆肅肅,蹲蹲如也。靈祇既鄉,五位時敘,絪緼玄黃,將紹厥後。於是靈輿安步,周流容與,以覽虖介山。

嗟文公而愍推兮,勤大禹於龍門,灑沈菑於豁瀆兮,播九河於東瀕。

登歷觀而遙望兮,聊浮游以經營。樂往昔之遺風兮,喜虞氏之所耕。

瞰帝唐之嵩高兮,眽隆周之大寧。汨低回而不能去兮,行睨陔下與彭城。

濊南巢之坎坷兮,易豳岐之夷平。乘翠龍而超河兮,陟西岳之嶢崝。

雲(上雨+下飛)(上雨+下飛)而來迎兮,澤滲漓而下降,鬱蕭條其幽藹兮,滃汎沛以豐隆。

叱風伯於南北兮,呵雨師於西東,參天地而獨立兮,廓盪盪其亡雙。

遵逝虖歸來,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建《乾坤》之貞兆兮,將悉總之以羣龍。

麗鉤芒與驂蓐收兮,服玄冥及祝融。

敦眾神使式道兮,奮六經以攄頌。

隃於穆之緝熙兮,過《清廟》之雝雝;軼五帝之遐迹兮,躡三皇之高蹤。既發軔於平盈兮,誰謂路遠而不能從

 

6杨家历史贡献 

 

女儿节,又名秋交会,流行于四川广元一带。相传,唐朝女皇武则天的母亲在广元游河湾时遇黑龙感孕,于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生下武则天。故旧时民间以此日为武则天会期。这天,人们成群结队到皇泽寺、则天坝和嘉陵江畔游玩。妇女们穿戴一新,相互邀约沿河湾畅游,以讨吉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活动曾一度中断。1988年,广元市政府决定恢复这一民间节日,并定名为“女儿节”,将节期定在公历91日。

 

 

 

四川省广元市是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武则天诞生之地,这位一代文治

 

    

广元女儿节

 

武功的女皇,生于蜀北重镇、川北要塞的广元,为当地群众、尤其是妇女引以为荣。每年的农历9月是武则天诞生日,广元城乡历史上都要举行庆祝活动。节日期间,不论老妇或少女,都身着盛装,精心打扮,来到街市喜气洋洋地唱歌跳舞,尽情欢乐。解放后,广元女儿节因故中断,直到1988年,广元市为挖掘文化遗产,整修了武则天故里的皇泽寺,开放了名胜古迹先秦栈道及云溪洞,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于是,传统的广元女儿节又重新恢复,而且增添了新的内容,赋予广元女儿节以新的生命。

 

  武则天姓武,公元624年生于广元,14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这里。她原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638年被选入宫为太宗才人,大宗驾崩后入长安感业寺为尼。高宗即位后,复召入宫为昭仪,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逐    

广元女儿节

渐参预朝政。永淳二年(683)高宗死,太子李显即位,她临朝称制,废李显立李旦为帝,载初元年(690)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皇。在她当政期间,进一步打击门阀士族势力,镇压政敌;开创殿试和武举,破格选拔人才;劝农桑、薄赋徭,颁布《兆人本业》以示重视生产;提倡佛教,使寺院经济迅速发展;她晚年派兵收复安西四镇,屯兵边疆,对巩固祖国统一起了积极作用。神龙元年(705)病重,拥李显复位,尊她为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则天皇后,立无字碑,传为千古佳话。  广元女儿节为纪念则天皇后的文治武功,将大量文物存放在皇泽寺。供人参观。广元因是武则天故居,身价顿增百倍。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就出生在我的家乡——广元。每年的“女儿节”,广元人都要举行划凤舟比赛,以此来纪念武则天,现在此项活动已经成为国际性的了。武则天是广元人的骄傲!

  民间传说武则天死而为神,给她建庙命名“皇泽”,是祈望“在天之灵”能泽被乡梓,因而祀庙内一直供奉她的真容,皇泽寺内现保留有则天殿、中心柱窟、大佛楼、小南海、吕祖阁、五佛亭、望江楼,新建有女皇山庄,宋代墓室浮雕墙。    

广元女儿节

则天殿是皇泽寺的中心大殿,殿门上悬温庭宽手书匾额“则天殿”,两侧是郭沫若亲笔题书楹联,上联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下联为“芳流剑阁光被利州”。殿堂正中是琥则天石雕像,神态安详,头戴着嵌有一小佛像的宝冠,身着缨络彩褂,袒露胸臂,一身佛门圣母打扮。武则天石刻像历史上曾两次装金,由于年代久远,到民国时已全部脱落。1993年初,四川省政府省长肖秧亲自关心,筹集资金,于当年10月又重新装金。现武则天石刻像以崭新的金身展现给游人。另一块石碑上则是用流畅线条阴刻的武则天宫装正面像,娇艳而慧敏,有一首古诗对其赞美道:“绝代佳人绝世雄,衣冠万国冕旒崇;须眉有幸朝宸下,宰辅多才到阁中。六尺遗孤兴浩劫,千秋高视仰丰功;残山剩水留纤影,依旧倾城醉雁鸿。”殿内完好保存着1955年出土的后蜀广政二十二年的一块石碑,这是武则天出生广元的有力证据之一。殿内陈列有宋庆龄的题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和郭沫若写给广元县人民政府的书信,还有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利州江潭作》。   中心柱窟,位于则天殿之上,窟约13立方米,中间有一根完整的石柱,其实是一座造型精美的经塔,三面石壁都刻有佛像,正中是释迦牟尼,左右是文殊、普贤,围绕三尊佛像刻有飞舞蛟龙,据有关人士考证为北周时所刻。   大佛楼,位于中心石窟之上。窟高7米,宽5米,深3.8米。这是一龛中国盛唐时期的摩崖石刻造像作品,正中释迦牟尼大佛高约6,庄严肃穆,气魄雄伟,左右两侧弟子和力士个个雕刻逼真,栩栩如生。大佛背后刻有“天龙八部”,在变化多端的彩云中若隐若现,十分生动。

  唐时的利州为纪念在此诞生的这位杰出的女性,当地民众便在杨氏感龙交而孕生了武媚娘的“利州江潭”处之畔的乌龙山上修建了一座祭庙“皇泽寺”,那碧波荡漾的江潭也被称为“金轮感孕所”。每年在武则天生日这天都将举行盛大的庆祝纪念活动,“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全城妇女将身着艳丽的服装倾城而出汇集嘉陵江两岸。她们移舟江潭,载歌载舞,翼求金龙再现、再感龙孕、再多生出几位为天下妇女扬眉吐气的女豪杰来。这一习俗沿袭于今,每年的九月一日,这便是多姿多彩、引人神往的“广元女儿节”。  “妇女游河湾”,是最具魅力的一种民间文化活动,这该是广元女儿节的重彩浓墨来描绘的篇章。1988年首届女儿节,女皇祀庙皇泽寺前的嘉陵江水域正是杨氏当年感龙孕而生武则天的“利州江潭”处。那届女儿节在利州江潭上布满了彩船,龙游凤翔,热闹非常。皇泽寺前是人海如潮,嘉陵江两岸是一片欢声笑语,广元女儿们身着节日的盛装,她们在载歌载舞地欢庆自己的节日。这独特的民间盛会引起了来广元参加商品交易会的众多客商们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就因这独一无二的“游河湾”,使“广元女儿节”在众多的文化节日中脱颖而出而一炮走红,并很快天下尽知。  “游河湾”是广元特色,是其他地方没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之后的几届女儿节举办中,“游河湾”是女儿节的主打项目,特别是九一年女儿节的“游河湾”,那龙凤二舟各牵引着十余艘彩船在嘉陵江上逶迤而行,彩船上是身着民族艳丽盛装的歌舞群众,还有龙灯狮舞采莲船在舟上助兴。江面上歌声如潮,两岸笑语连天,可谓气势辉宏,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倾倒四方游客。



 中国的名门大姓——代州杨氏

                                       杨峻峰

中国的名门大姓——代州杨氏    杨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杨氏得姓始祖。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2月,我国大陆上的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

杨氏在历史上名人辈出,先秦时代有战国时期哲学家、主张“人人不损一毫”的杨朱,秦朝有华阴侯杨章,汉朝有西汉丞相杨敞;东汉为官清廉、四世三公的太尉杨震;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修,晋朝有车骑将军、临晋侯杨骏,南北朝有北魏上柱国杨播、北周名将杨纂,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次子、隋炀帝杨广,唐朝有“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杨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杨贵妃)。到了五代十国至宋代,“杨家将”的威名令天下杨氏骄傲。殊不知,杨家将的征战地主要在山西省忻州市境内,杨家将后代的主要繁衍定居地也在忻州市境内,古为代州,今为代县。

忻州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门旺族较多,但是代州杨氏算得上是名气最大最为兴旺的姓氏了。

代州杨姓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后裔杨业932——986年),北宋名将,是时的抗辽英雄,故事中亦叫业。当年曾获“杨无敌”称号。其子杨延昭是杨业的第六子,称“杨六郎”。当时杨门几代忠烈抗辽保宋的疆场就在雁门关、宁武关直到偏头关的三关一线,主要驻扎地就在今代县、繁峙一带。最大的战场在雁门关外的金沙滩。杨家将在雁门关一带驻扎多年保家卫国,他们的家属也就住在代州,现在代县枣林镇有东留属、西留属、南留属、北留属村,就是说的杨家将的家属在此居留的意思,北留属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整体搬迁他处,现在只存遗址。

目前代州杨氏在代县的居住地除了少数留在东留属、西留属等“留属”的村庄外,主要是在枣林镇鹿蹄涧村。

鹿蹄涧村位于代县城东北约四十里,里有一座“杨忠武祠”,是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由杨业第十七代孙奉旨建立,可见杨家将名扬四海,誉贯青史,蒙古王朝也对杨家将事迹崇拜之至。

杨忠武的大为面阔三间的悬山顶式木结构古建,每间前檐各悬一块金匾,书“奕世将略”、“一堂忠义”、“三晋良将”。祠堂门楣挂一盘龙蓝地匾额,上书“忠武祠”三大金字。祠门内侧,抄录了宋廷给杨家的诰敕十篇。祠有两进,前院奉祀杨家后裔。后院正殿五间,廊柱悬挂楹联一幅:“丰功伟烈著边疆勇冠千军称无敌,浩气英风留古塞声威万代佩专诚”。殿内正中塑杨业和佘太君像,八子分列两旁。东、西、南房内陈列杨家历代武将塑像,共二十二尊。殿外廊下,有四座碑,其中,元朝天历二年赵鹤鸣所撰《龙虎卫上将军杨友碑》,很有文物价值,还有《杨族世系碑》

    殿前陈鹿蹄石一块,高两米,雕刻精美,上有鹿蹄踩踏痕迹,旁刻有“泰定元年”。据传,杨家将第十四世杨友(兄)和杨山(弟)兄弟俩分别驻守坚州今繁峙县和代州,都是武将军。一天,杨友在山上打猎,射中一只梅花鹿,追至今鹿蹄涧村一带鹿忽然钻入地下,杨友命人挖掘,得一石,上有带箭鹿之图像。众人看了非常惊异,杨友认为是吉祥之兆,于是,举家迁入该地,改村名为鹿蹄箭”。某日,一位风水先生细察了村庄风水后说:“地理甚好,然村名不甚吉利,此庄两涧相夹,若改箭为涧最好。因为村庄好比花轿,两涧视为轿杆,子孙万代居此,安乐无穷也。遂改村名为鹿蹄涧,后来又兴建杨家祠堂,并将鹿蹄石置于祠堂后院大殿前,杨氏在此世代繁衍,绳绳不绝。

中国的名门大姓——代州杨氏

我们从珍藏在鹿蹄涧村的有几通杨氏世系碑和一部《杨氏族谱》,从碑中和《族谱》中可见代县杨氏之端倪。

据《杨族氏系碑》载:碑中最高者为杨业老令公,杨业生八子,杨业六子杨延朗生三子,杨延郎的长子杨宗保又生三子,杨宗保的次子一支的世系不知何时被人凿掉,成为千古之谜,也成为代县乃至周边县份一些杨氏与代县鹿蹄涧村的杨氏不好联宗的因素。

在《弘农宗祖碑》上,碑最上面为高祖杨义,为杨家将的第十世的杨义,下来是第十一世的杨德,十二世的杨春,十三世的杨寿,到十四世,弟兄二人,长为龙虎卫上将军元帅杨友,次为提控杨山,这就是鹿蹄涧村杨氏的始祖。

《杨氏族谱》是居住在代县北宋抗辽名将杨业后裔编纂的一部家族史。成书于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石印再版。全谱共十二卷,分上函、下函两部分,每函各六卷。主要内容为一、元、明、清代编纂、续订族谱的序、跋和旧谱凡例、题词、纪略等。其中有道光二十七年新修族谱的两篇序和杨氏族谱凡例”,有明万历丁未年(公元1607)修谱时的两篇序。

杨忠武祠还保存着一件十分珍贵的宋代“杨族族史卷轴”。卷首是南宋孝宗皇帝于乾道元年(1165年)加封杨业第8世孙杨存中为昭庆军节度使的黄绫敕,其文字清晰,玉玺印迹隐约可辨。卷中还有杨存中的画像、小传和赞词,赞词是:“威镇化夷,功揭天地,一代英雄,千载庙祀,有像斯存,凛然灵气。”特别有价值的是,在一处没有配传的画像旁手书笔迹刚劲的赞词:“山川毓秀,挺身斯人,功全社稷,泽及吾民,朝阳孤凤,盛世祥麟,九原不作,重重扌晋绅。”落款是“尚书范仲淹”。在这幅画像的赞词前面,原来还有一截字画,早在明代时就被一个皇帝割去了。此画像中还有南宋朱熹的笔迹。

    代州杨氏在鹿蹄涧村定居后,世代繁衍,人丁兴旺,因随着战争的平息,世袭参军打仗的杨氏后裔逐步改为务农,因鹿蹄涧一带土地面积不大,承载量有限,于是许多杨氏后人从代县搬迁出去,走向全国各地。在忻州市境内的杨氏后裔主要有繁峙县代堡村、砂河镇、杏园村、笔峰村的杨家,原平市南头村和中三泉村杨家,五台县柏兰、泉岩等60多个村的杨家,神池县杨家坡村杨家,忻府区豆罗镇杨家,等等。现在的代县枣林镇鹿蹄涧村全村405942口人大都姓杨,最老的为36代孙,最小的有41代孙。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当年杨家将驰骋沙场、浴血奋战、忠勇爱国的遗风,农忙时作务农田,发展林果,增加经济收入;农闲时舞枪弄刀,习武练艺,生活过美满幸福。但是从鹿蹄涧走出去的杨氏后代,经常去鹿蹄涧村凭吊祭祖,甚至海外杨姓后裔不远万里来此瞻仰,认祖归宗。每年农历三月初九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生日。每逢这一天,杨家祠堂定会聚集许多来自海外、全国各地前祭奠的杨家后人。19905月,杨家将后裔、台湾全球董杨宗亲总会理事长杨清钦专程回大陆来代县鹿蹄涧杨忠武祠祭祖进香,先后捐资440万元用于修祠筑路建牌坊,使这里成为拜谒圣地,游览佳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捐资数百万元,为代县一中、二中修建了图书室。

中国的名门大姓——代州杨氏

  原平市南头村杨家

南头村属于原平市中阳乡,距原平市区约20公里,全村有500多口人,杨姓占了80%之多。村西2里许,有一大土丘,称作“六郎坟”。据老人们讲原来这个大丘上还有石人、石马、石羊等分置两侧,还有神道碑,现只存一只石羊。村内也有一座杨家祠堂占地五十亩,为三进院,有祠门、戏台、东西厢房、东西配殿、过殿、正殿等祠堂内正殿三间,塑有杨及佘太君两尊塑像,两侧塑有杨家八个儿子,东西配殿六间,分别有杨衮七世孙杨宗闵、九世孙杨再兴以及兴建代县杨家祠堂的杨友、杨山等14世孙的塑像,墙壁上还绘制了精美的杨家将与西夏、辽等悲壮的战斗场面祠堂院内植有古柏六株,更显得祠堂院内古色古香,庄严肃穆。

南头村的杨家有人传说是代县鹿蹄涧村杨家的后裔,也有人说是杨家将的后裔,和鹿蹄涧的不是一支,杨家祠堂的世系碑上也没有这些名字。据村人考证,“六郎坟”并非杨六郎葬于此地,因为在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初七,六郎卒于河北高阳关任上,宋真宗甚为痛惜,命中使护灵以归,决不可能葬于此地。而是杨衮(杨业之父杨信)九世孙杨沂中之陵寝。杨沂中宋高宗绍兴年间赐名存中存中居住原平,有弟兄三人即执中、居中、存中,存中排行第三,他们均为杨衮八世孙杨震之子。存中初以忠翊郎任荣世刺史,以抗金著名,一生200余战,驰驱两淮。以功高累官保成节度使,殿前都虞侯,又兼主马、步二司,封恭国公,拜太师,追封和王。1166年病故,享年65岁。大概是为了保护这块坟地,继承杨家忠心报国之心,杨衮的二十世孙杨彬一支从明朝就迁到南头村居住,并在村西大兴土木,修建了除代县外又一处杨家祠堂。

    原平市中三泉村杨家 

    中三泉村,位于原平市西南约7.5公里处,全村有408户,共1350人,村民多姓杨。村中现存清乾隆年间杨嵩立的进士第石门匾,颇具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中三泉村历史上多出文人进士,武将军官,可谓人才济济。主要有:杨嵩(一名),清朝乾隆壬辰年间武进士,诰封都阃府,官至浙闽中衡副将。现村内仍存有他当年立的进士第石门匾。杨淑字仪一,清朝道光己酉年间解元,著有《子文丙登贤书》、《一松轩古文集》。杨秀,清朝咸丰年间文进士。杨计羊,曾任晋绥军亲训师参谋长。杨增秀,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杨万成,曾任保定军分区副司令员。杨明星,1926年出生,21岁时离开家乡到台湾从事饮食业,他创办的鼎太风美食连锁店,现已遍及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尼等国以及我国的上海、北京、苏州、深圳等城市。1996年,捐资修建了中三泉村明星小学,造福全村人民。

    五台的杨家将后裔  

    五台县的杨家将后裔主要居住在柏兰村、泉岩村、北高洪口、文兴村、刘家寨、杨家嘴、古城村、上王全庄、下王全庄、寨里村、北阳村、苏子坡、东会村、大石岭、南茹村、上红表村、蒋坊村、化塔村、北大贤村、南大贤村、门限石村、沟南村、潭上村、东雷村、河北村、郝家垴村等六十余个村庄。

    据《杨氏族谱》记载,迁入五台县的杨家将后裔主要有六支。元朝末年,杨家将二十世孙杨贵(有财)从代县鹿蹄涧村迁居五台县柏兰村,这是迁入五台县境内的第一支杨家将后裔。明朝初年,先后又有四支杨家将后裔迁居五台。他们是:二十三世孙杨守先与侄儿杨钦等从代县鹿蹄涧村迁居五台县泉岩村;二十四世孙杨济从河北省赞皇县南关村迁居五台县北高洪口村;二十五世孙杨俊臣从代县鹿蹄涧村迁居五台县文兴村;二十五世孙杨冲、杨衔、杨卫兄弟三人从河北省定兴县留村迁居五台县杨家嘴。明朝中叶,二十八世孙杨银从代县鹿蹄涧村迁居五台县金山村。

    杨家将后裔在五台繁衍生息,几百年来,英才辈出,成为五台的一大名门望族。主要有:杨梦弼(三十世):古城村人,万历庚子举人。曾任开封府同知,被明神宗御书为“天下清官第二员”,名震中州。杨梦周(三十世):古城村人,清以孙奉官赠昭勇将军。杨豹亨(三十一世):古城村人,清以子奉官赠昭勇将军。杨瑷枝(三十一世):泉岩村人,清康熙十五年丙辰科进士,曾任江南华亭县知县。杨琼枝(三十一世):泉岩村人,清顺治庚子举人,特授教谕。杨奉(三十二世):古城村人,清以武功历官河南河北镇中军游击授昭勇将军。杨安民(三十五世):泉岩村人,道光甲午科举人,甲辰大挑二等,曾任寿阳县教论。杨泰岩(三十九世):古城村人,日本留学生,同盟会会员。杨泰嵘(三十九世):古城村人,日本留学生,曾任山右大学校长、并州大学校长、山西大学法学院法律系主任等。杨爱源(三十九世):上门限石村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曾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等。杨名时(四十世):古城村人,日本著名的华侨武术家,八段锦太极拳传人。杨日生(四十世):上门限石村人,美国加州大学毕业,现任美国杨氏工程管理公司总裁。杨安和(四十世):柏兰村人,曾任山西省公安厅厅长、山西省人大常务副主任等。杨志义(四十世):柏兰村人,曾任海南钢铁公司总经理。杨凤英(女)(四十世):柏兰村人,曾任山西省司法厅副厅长。杨尚德(四十一世):北高洪口村人,曾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参谋长等。杨绍丞(四十二世):北高洪口村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老干局副局长。杨晋生(四十三世):北高洪口村人,现任山西省机械设备成套局局长。

繁峙县代堡村杨家

繁峙县代堡村也是一个杨姓大村,村内也有一座“杨家祠堂”,只比代县鹿蹄涧村杨忠武祠晚建了一百多年。寺内供奉的是十四世杨山的牌位。据说杨家将第十四世杨友(兄)和杨山(弟)兄弟俩分别驻守坚州今繁峙县和代州今代县),都是武将,杨友的后代在代县居住,杨山的后代在繁峙繁衍,其主要的居住点就在代堡村。代堡村是一个大村子,现在全村常住人口有4300多人,杨姓就有4000余人。杨姓不仅人丁兴旺,而且事业有成,现在村里出了地厅级干部2人,县处级领导17人,博士4人,硕士9人。清朝中叶,代堡的杨姓迁徙到了晋南蒲州,后又返回繁峙,在笔峰村定居,现在笔峰村有2000多人,杨姓约占一半以上。代堡的杨姓还迁到了本县的砂河、杏园等地,这都是大村子,杨姓成为当地的大姓。目前,代堡的杨家将后裔在繁峙境内约有1万多人。

神池杨家坡村杨家

神池杨家坡村是神池城南的一个较大的村落,全村有800人,70%是杨姓。据村人说,该村的杨姓都是杨家将的后代,但是属于两支,即从两个地方迁入,其中一支是和原平中三泉杨姓同宗,当地有“两杨不一家”的说法。该村的杨姓自古崇文尚武,民国初期有一个尚武的小孩子,叫杨元娃,13岁时,在戏场上杀死从朔州前去传武看戏的武林高手柴应魁,在当地传为佳话。杨元娃的后代曾为解放军正师级干部。杨家坡村自古重视教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该村有一所忻县地区的重点高中,也是全县唯一的地区重点高中。该村杨姓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读书人较多,在外工作的领导干部有数十人。

杨家将的后裔不仅移徙到忻州市境内的几个县市,更多的是移居到全国各地,有代表的一支是吉林杨姓,前些年,他们也出版了一部《吉林杨氏族谱》,记载吉林杨氏的始祖杨荣是从贵州携子吉林的,杨荣迁居吉林后,孙子杨际时和侄孙杨景春共育8子,形成了8个支系。杨荣从何而来,不得而知。于是《族谱》主编杨永玖受杨氏后人之托,前往代县鹿蹄涧村寻根认祖,在杨忠武祠管理处负责人的协助下,经过查阅资料作了如下证明:经查吾祖明代、清代、现代历史族谱,杨荣为杨氏第28代裔孙,系杨家北宋爱国名将杨业之后。荣父崇德(27代),次子荣,长子弘。祖籍山西代县鹿蹄涧村。

除吉林杨姓之外,杨家将的后裔在全国各地有影响的还有:河南安阳杨氏四川省南充市杨氏重庆江津吴市龙凤桥杨氏重庆市璧山县云平乡杨氏、广州金沙洲凤冈杨氏、江西省红土县杨柳树杨氏、湖北宜昌点军联棚杨氏、湖北长阳县津阳口杨氏。特别是有许多杨家将的后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据有关专家统计,北宋杨家将的后裔如今在海内外约有7000多万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